一种串联电容器分段式串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412发布日期:2018-09-25 20: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补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串联电容器分段式串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的急剧增长,中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带来的电压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供电半径较大,输电线路普遍较长。在早期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受端电压尚可满足使用需求;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重负载用户不断增加,负荷电流在线路上的压降明显加大,造成对负荷的供电电压质量严重超标,负荷高峰时有的线路末端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80%,导致附近的工业和居民用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了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市场上串补装置均为固定补偿方式,无法根据线路的运行情况实时调整,使用范围比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可投入不同运行容量的电容器,有效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大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能的综合利用率的串联电容器分段式串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串联电容器分段式串补装置,包括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放电阻尼器RL、氧化锌FR、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和第三隔离刀闸G3;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的进线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第一隔离刀闸G1的出线端分别与氧化锌FR、第一串联电容器C1、放电阻尼器RL的进线端相连,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和第三串联电容器C3三者依次串联在一起,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并联在第一串联电容器C1的两端,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并联在第二串联电容器C2的两端,放电阻尼器RL的出线端与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的进线端相连接,氧化锌FR、第三串联电容器C3和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的出线端均与第二隔离刀闸G2的进线端相连,第二隔离刀闸G2的出线端接装置的出线端AL2,第三隔离刀闸G3的进线端接第一隔离刀闸G1的进线端,第三隔离刀闸G3的出线端接第二隔离刀闸G2的出线端。

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均由两个快速可控硅反向并联组成,通过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其合分闸动作。

所述放电阻尼器RL由电感L和电阻R并联组成。

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第三隔离刀闸G3均安装在配电柜中,通过人工操作实现合分闸动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可投入线路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大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串联电容器分段式串补装置,包括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放电阻尼器RL、氧化锌FR、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和第三隔离刀闸G3;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的进线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第一隔离刀闸G1的出线端分别与氧化锌FR、第一串联电容器C1、放电阻尼器RL的进线端相连,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和第三串联电容器C3三者依次串联在一起,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并联在第一串联电容器C1的两端,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并联在第二串联电容器C2的两端,放电阻尼器RL的出线端与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的进线端相连接,氧化锌FR、第三串联电容器C3和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的出线端均与第二隔离刀闸G2的进线端相连,第二隔离刀闸G2的出线端接装置的出线端AL2,第三隔离刀闸G3的进线端接第一隔离刀闸G1的进线端,第三隔离刀闸G3的出线端接第二隔离刀闸G2的出线端。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均由两个快速可控硅反向并联组成,通过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其合分闸动作。所述放电阻尼器RL由电感L和电阻R并联组成。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第三隔离刀闸G3均安装在配电柜中,通过人工操作实现合分闸动作。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用于抵消输电线路中的电抗,减小输电线路上的电压降,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大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用于控制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的投入与退出,在线路中分段投入不同串联电容器,实现串联补偿的可调性;同时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还可以用于线路故障时快速短接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所述所述氧化锌FR用于在线路出现故障时,限制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两端的过电压,防止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因过压而损坏,有效提高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G2、G3用于实现不停电检修或更换柜内元器件,均安装在配电柜中,通过人工操作实现合分闸动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线路正常运行时,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的不同组合的投退,可投入线路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实现线路串联补偿可调性。当线路中出现故障时,控制器立即向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发出合闸命令,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立即短接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防止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因过压而损坏,同时放电阻尼器RL用于限制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被短接后其释放冲击电流的强度,防止第一串联电容器C1、第二串联电容器C2、第三串联电容器C3由于过流而损坏。当短路故障切除后,线路电流返回正常值时,控制器立即向第三双向可控硅SCR3发出分闸命令,使串联电容器组投入线路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可投入线路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大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