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989发布日期:2018-10-02 19: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支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手机支架能使用户腾出双手,这使得用户在驾驶过程中也能通过手机进行相应的辅助动作,比如利用手机导航。现有技术通过手机支架的连接部与车辆的某个部件连接,再通过夹持部夹固手机,由此实现支撑手机的功能。但现有技术的手机支架缺少能够长时间为手机充电的功能,虽然有些车载手机支架附带了移动电源模块,但由于体积有限,导致移动电源模块的电量较少,无法满足手机长时间使用的用电量,从而使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无法有效使用手机。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移动终端支架充电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包括:支撑架,用以支撑并固定移动终端;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端形成有安装结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单元、与所述变压单元电连接的电输入接口及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具有呈一端敞口的容置槽,所述充电模块设于所述容置槽,且所述电输入接口及电输出接口外露于所述容置槽。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具有用以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面,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支撑面背侧的下端,且所述电输入接口及电输出接口外露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底端面。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容置槽敞口的盖板。优选地,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盖板的盖接处环设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电输入接口及电输出接口的端盖。优选地,所述支撑主体还具有背离所述支撑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成形有与所述连接架可拆卸铰接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容置槽包括与其敞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底壁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凸出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底壁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上。优选地,所述支撑主体还包括自所述底壁的侧边缘朝所述安装面倾斜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加固壁。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以固定于车辆后视镜支杆的卡环。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通过将充电模块设置在支撑架上,使得支撑架在固定支撑移动终端的同时还具有为手机充电的功能。充电模块的电输入接口能与车载电瓶电连接以获得车载电瓶的电能,再通过变压单元将获得的电能降压至符合移动终端充电所需的电压,最后通过电输出接口与移动终端电连接,实现利用车载电瓶为移动终端充电,由于车载电瓶的电量较大,可对移动终端长时间充电,充电功能较强,因此能使用户在驾驶过程中长时间有效地利用手机进行辅助动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支撑架20连接架30充电模块31变压单元32电输入接口33电输出接口11容置槽12支撑主体121支撑面13盖板14密封圈15端盖122安装面123连接结构111底壁124加固壁21卡环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包括:支撑架10,用以支撑并固定移动终端;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一端形成有安装结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连接;充电模块30,包括变压单元31、与所述变压单元31电连接的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所述充电模块3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固定于支撑架10上,连接件20的安装结构用以与车辆上的固定结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车辆主要指摩托车或电瓶车,摩托车或电瓶车通常都带有车载电瓶,用以为车辆上的电气部件供电,并且在摩托车或电瓶车上还具有与车载电瓶电连接的外接口,以便于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安装结构优选安装于车辆的车头位置,即用户容易观察及接触到的位置。车载电瓶本身的电压一般较大,而移动终端充电所需的电压较小,因此车载电瓶的电源直接为移动终端充电。变压单元31用以将车载电瓶的电压降压至符合移动终端充电所需的电压。电输入接口32用以与车载电瓶的外接口电连接;电输出接口33可为USB接口,用以与移动终端电连接。车载电瓶的电流从电输入接口32流至变压单元31,经变压单元31降压后再通过电输出接口33流至移动终端为移动终端充电。由此,在将移动终端架设于车辆上的同时还能利用车载电瓶对移动终端充电,使用户在驾驶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辅助动作,增强了车载移动终端支架的充电功能。此外,本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本身不需要充电,只需利用车载电瓶的电源即可,提高了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0具有呈一端敞口的容置槽11,所述充电模块30设于所述容置槽11,且所述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外露于所述容置槽11。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与支撑架10一体成型,且容置槽11的敞口不外露,以防止进水。在安装充电模块30时,将充电模块30通过容置槽11的敞口固定于容置槽11内,再通过其它结构盖合容置槽11的敞口。容置槽11用以将充电模块30与支撑架10的其它结构隔离开来,以防止在驾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使支撑件内的其它结构磕碰到充电模块30造成损坏。此外,容置槽11具有足够的抓取空间,在对充电模块30进行检修更换时,支撑架10的其它结构不会造成太大的阻碍,使得对充电模块30的检修更换更加简单方便。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0包括支撑主体12,所述支撑主体12具有用以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面121,所述容置槽11设于所述支撑面121背侧的下端,且所述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外露于所述支撑主体12的底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121用以放置移动终端,支撑架10还应包括位于支撑面121外围的夹持扣,以将移动终端夹固于支撑面121上。支撑面121的下端对应移动终端的下端,即支撑架10更靠近车辆的一端。位于支撑主体12底端面的电输入接口32离车载电瓶的外接口更近,能有效缩短电连接线的走线距离,对电连接线形成有效隐藏。位于支撑主体12底端面的电输出接口33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也同样地更接近,从而有效缩短充电线的走线距离,防止充电线在驾驶过程中被意外勾住造成损坏,提高了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1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容置槽11敞口的盖板13。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3与容置槽11共同形成闭合空间,防止灰尘或水分进入容置槽11对充电模块30造成损坏,提高了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防尘能力。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槽11与所述盖板13的盖接处环设有密封圈14。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4用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水汽从盖板13与容置槽11的配合间隙进入容置槽11对充电模块30造成损坏,提高了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防潮能力。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10还包括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的端盖15。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在使用状态时,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分别插接有电连接线及充电线,因此能对灰尘或水汽形成有效隔绝。端盖15用以在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处于闲置状态时,防止水分或灰尘通过电输入接口32及电输出接口33进入容置槽11对充电模块30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防潮防尘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端盖15优选有一端与支撑主体12连接,以使端盖15再打开状态下仍与支撑主体12相连,从而不会轻易丢失。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主体12还具有背离所述支撑面121的安装面122,所述安装面122上成形有与所述连接件20可拆卸铰接的连接结构123。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连接结构123与连接件20铰接,便于对支撑架10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使用手机时不同的视角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20的安装结构一般会与车辆车头位置的固定结构固定连接,不便拆卸,因此连接结构123与连接件20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将支撑架10从连接件20上拆下,以在不需要支设移动终端时仍能通过支撑架10为移动终端充电,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容置槽11包括与其敞口相对的底壁111,所述底壁111背离所述支撑面121的一面凸出于所述安装面122,所述连接结构123设于所述底壁111背离所述支撑面121的一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11背离支撑面121的一面凸出于安装面122,使得容置槽11的空间更大;连接件20与凸出于安装面122的底壁111连接,使连接件20与容置槽11的外壁面形成有效结合,使得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在支撑架10调节角度的过程中,连接件20与支撑架10支架能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不会互相阻碍。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主体12还包括自所述底壁111的侧边缘朝所述安装面122倾斜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安装面122的加固壁124。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还包括与底壁111垂直连接的侧壁,倾斜延伸的加固壁124与容置槽11的侧壁及安装面122形成三角形结构,加强了支撑架10上容置槽11所在位置的结构强度,防止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跌落时充电模块30轻易损坏,对容置槽11内的充电模块30形成更稳固的保护。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以固定于车辆后视镜支杆的卡环21。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后视镜支杆位于车辆的车头位置,符合车载移动终端充电支架的安装位置要求,在安装连接件20时,先将车辆后视镜的支杆从车头位置拆下,再将连接件20通过卡环21固定卡接于后视镜支杆上,最后将装卡接有连接件20的后视镜支杆装回车辆,由此完成对连接件的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