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979发布日期:2018-12-05 19:0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01123458,发明名称为“低顿转扭矩的微型马达”公开了一种低顿转扭矩的微型马达,可使顿转扭矩的振幅降低及频率改变(偏移),从而可以使顿转扭矩的波形的零点不会与转动扭矩的波形的零点交会而形成死点并改善马达的特性,而且降低顿转扭矩的方式相对于公知技术简单许多,并且可以沿用既有的硅钢片,不须另行设计硅钢片的形状,可以大幅节省成本及时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单一的轴承会导致外转子的定位效果不佳,容易晃动,产生噪音和振动,影响马达的寿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外转子固定效果好、寿命长的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包括外壳、磁环、底座、线路板、定子和转轴,所述定子包括第一导磁堆叠、第二导磁堆叠和线圈,所述第一导磁堆叠和第二导磁堆叠分布在线圈的上下两端,第一导磁堆叠和第二导磁堆叠均具有多个堆叠的不对称硅钢片,且其中至少一个硅钢片相对于其他硅钢片为倒置,所述转轴、磁环和外壳形成外转子,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轴管,所述第一导磁堆叠、第二导磁堆叠和线圈套设在所述轴管上,所述轴管内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位于轴管上端部,第二轴承位于轴管的下端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规格一致。

其中,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用于维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轴管内设有台阶,用于维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外壳上端设有圆形孔柱,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圆形孔柱,所述圆形孔柱和转轴上均设有通孔,一固定销穿过所述圆形孔柱和转轴上的通孔将外壳和转轴固定。

其中,所述线圈形成于一绕线管上,所述绕线管套设在所述轴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主体结构,但是改进了外转子的定位方式,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轴管,所述第一导磁堆叠、第二导磁堆叠和线圈套设在所述轴管上,所述轴管内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位于轴管上端部,第二轴承位于轴管的下端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规格一致,首先转轴上设有二个轴承定位效果好,而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规格一致,放置在同一个轴管内,同轴度有保证,改善外转子工作时的晃动情况,从而提高电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实施例的结构剖示图。

其中,1、外壳;11、圆形孔柱;2、磁环;3、底座;31、轴管;4、线路板;5、定子;51、第一导磁堆叠;52、第二导磁堆叠;53、线圈;54、绕线管;6、转轴;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套管;10、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磁环2、底座3、线路板4、定子5和转轴6,所述定子5包括第一导磁堆叠51、第二导磁堆叠52和线圈53,所述第一导磁堆叠51和第二导磁堆叠52分布在线圈53的上下两端,第一导磁堆叠51和第二导磁堆叠52均具有多个堆叠的不对称硅钢片,且其中至少一个硅钢片相对于其他硅钢片为倒置,所述转轴6、磁环2和外壳1形成外转子,所述底座3上表面设有轴管31,所述第一导磁堆叠51、第二导磁堆叠52和线圈53套设在所述轴管31上,所述轴管31内设有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7位于轴管31上端部,第二轴承8位于轴管31的下端部,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规格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6上还套设有一套管9,所述套管9位于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之间,用于维持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圆形孔柱11,所述转轴6穿过所述圆形孔柱11,所述圆形孔柱11和转轴6上均设有通孔,一固定销10穿过所述圆形孔柱11和转轴6上的通孔将外壳1和转轴6固定。有效防止外壳1和转轴6之间相对转动,可以承担较大的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53形成于一绕线管54上,所述绕线管54套设在所述轴管31上,非常方便绕线和组装。

所述低顿转扭矩的微型电机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主体结构,但是改进了外转子的定位方式,采用二个规格一致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首先转轴6上设有二个轴承定位效果好,而且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规格一致,放置在同一个轴管31内,同轴度有保证,改善外转子工作时的晃动情况,从而提高电机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在所述轴管内设置台阶,用于维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距离,也能实现和套管一样的目的和获得相近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