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267发布日期:2019-03-05 17:5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涉及无线充电系统优化领域。



背景技术:

2017年10月17日,“2017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研讨会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水电总院”)和国际能源署在会上联合发布了2016年度的全球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

水电总院院长郑声安对《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进行了成果发布。他表示,经过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同时可再生能源也进入了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今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将从“上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

《证券日报》记者还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中后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稳中有升,其中水电保持稳步推进,风电保持中速平稳增长,光伏发电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呈现多样化齐头并进趋势,光热发电、地热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

交通领域向来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光伏路面充分利用了公路路面空间资源,不额外占用土地;贴近用电需求,缩短输电距离,直接满足了公路照明、监控设施等用电需求,还可以为沿线城市和居民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对于节能减排、改善我国能源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其目的在于为在其上行驶和停泊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磁感应充电。结合当下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包括光线照射到光伏路面,路面下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换成电能输送至无线充电设备,具备电磁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在光伏公路上,一边行驶,一边吸收路面传出的电磁,同时在体内转换为电。

进一步的,采用类似毛玻璃,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拥有较高的透光率的半透明新型材料:透光混凝土制成的光伏路面对于光线具有很好的透射能力。

进一步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进行较高效率的光电转换。

进一步的,充电装置中感应充电器利用高频交流磁场的变压器原理将电能从离车的原方感应到车载的副方。

进一步的,充电装置包含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L3感应线圈;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为电感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能;L3感应线圈为电感线圈将磁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入机动车蓄电池。

进一步的,芯片的型号为LT1073,A为太阳能电池板。电路中太阳能电池板A提供6V电压。LT1073经由电阻R6检测充电电流,在蓄电池中维持16毫安的充电电流。LT1073内有低电压测定器,在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将至4V时,LT1073将断开充电电路,而当电压升到5V时又可以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与蓄电池BAT1相接的是逆变器,逆变器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L2、L6为电感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能。L3为电感线圈将磁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入机动车蓄电池。

进一步的,该光伏公路电路描述为太阳光穿过透光路面照射到太阳能板上,太阳能发电机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转入蓄电池,蓄电池输出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并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能,磁能最后转化为电能传入机动车蓄电池为机动车提供动力。

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其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需要电动汽车在进入封闭式园区时获得获取能源的权利,园区内部公路管理部门获取有关电动车辆信息,能量与汽车进行匹配,实现实时输送。

步骤二:光线透过透光混凝土到达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步骤三:光电效应得到的电能输送到充电装置中,通过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将电能转换成一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要求特殊的磁。

步骤四:具备电磁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吸收路面传出的电磁,同时在体内转换为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通运输与绿色能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光电转换方式,根据“磁生电、电生磁”原理,具备电磁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在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上,能够一边行驶,一边吸收路面传出的电磁,同时在体内转换为电,以达到为蓄电池储存电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在封闭式园区内部光伏路面上行驶和停泊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磁感应充电。避免了对电网的电流冲击和谐波影响,并增强了电动汽车充电的灵活性。不仅能够有效减小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产生的威胁,同时能够对新能源进行就地消纳,实现真正的“零排放”,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能够发电,直接给道路沿线的各类设施提供电能。模块化,道路的维修就不需要扒开路面,造成尘土飞扬的局面。路面还能够实现电热转换,提高车辆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装置图;

图中各标号为1-路旁照明设施,2-电动汽车,3-太阳能电池组件,4-透光混凝土路面,5光电转换装置,6为逆变器,7为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透光混凝土路面4将收集到的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转化为电能,电能继而输送至充电装置7,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L3感应线圈输出至电动汽车的车端接收设备,达到给蓄电池充电的目的进一步的,采用类似毛玻璃,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拥有较高的透光率的半透明新型材料:透光混凝土制成的光伏路面4对于光线具有很好的透射能力。

进一步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3,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进行较高效率的光电转换。

进一步的,充电装置7感应充电器利用高频交流磁场的变压器原理将电能从离车的原方感应到车载的副方。

进一步的,充电装置7包含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将电能转换成一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要求特殊的磁,具备电磁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吸收路面传出的电磁,同时在体内转换为电。

一种封闭式园区光伏公路,其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需要电动汽车在进入封闭式园区时获得获取能源的权利,园区内部公路管理部门获取有关电动车辆信息,能量与汽车进行匹配,实现实时输送。

步骤二:光线透过透光混凝土到达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步骤三:光电效应得到的电能输送到电能发送装置中,通过L2感应线圈、L6感应线圈将电能转换成一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要求特殊的磁。

步骤四:具备电磁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吸收路面传出的电磁,同时在体内转换为电。

如图2电路中芯片的型号为LT1073,A为太阳能电池板。电路中太阳能电池板A提供6V电压。LT1073经由电阻R6检测充电电流,在蓄电池中维持16毫安的充电电流。LT1073内有低电压测定器,在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将至4V时,LT1073将断开充电电路,而当电压升到5V时又可以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与蓄电池BAT1相接的是逆变器,逆变器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L2、L6为电感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能。L3为电感线圈将磁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入机动车蓄电池。该无线充电系统电路描述为太阳光穿过透光路面照射到太阳能板上,太阳能发电机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转入蓄电池,蓄电池输出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并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能,磁能最后转化为电能传入机动车蓄电池为机动车提供动力。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构思及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