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265发布日期:2019-03-05 17:5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目前的光伏储能装置的集成度不高,而且完全密封的多个箱体在增加安装复杂度的同时还没有考虑到热量流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以优化光伏储能设备的放置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太阳能板,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箱体的内部由隔热板分成储能箱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位于所述储能箱的下方,位于所述储能箱周向的四块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储能箱内包括相互连接的多组电池组件,所述控制箱内包括由断路器、集成有单片机的控制模块、DC-DC转换器、DC-AC转换器构成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箱内还具有数据存储盘,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数据存储盘连接,所述多组电池组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组电池组件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与所述多组电池组件中的一个电池组件还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充分考虑了光伏储能装置中集成与散热之间的联合关系和分立关系,既保证了电池的散热效率,提高储能箱的安全性,又保证了电池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集成性,便于用户安装。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如下:

1-太阳能板;2-图像采集装置;3-储能箱;4-控制箱;5-电池组件;6-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光伏储能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内部由隔热板6分成储能箱3和控制箱4的箱体。其中,所述控制箱4位于所述储能箱3的下方。在箱体的顶部具有太阳能板1,以采集太阳辐射能,作为整个装置的能量输入口。而箱体的外部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2,以监控周围环境。

在储能箱3中,并列平行设置有多组电池组件5,每相邻两个电池组件5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以保证电池的散热。多组电池组件5之间相互连接。而且,位于所述储能箱3周向的四块板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利于将储能箱3的空气与外部进行换热。而位于储能箱3和控制箱4之间的隔热板6又保证了电池组件5的热量不会影响到控制箱4中精密器件的工作环境。

在控制箱4内,包括由断路器、集成有单片机的控制模块、DC-DC转换器、DC-AC转换器构成的控制电路。多组电池组件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由于所述隔热板6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组电池组件5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箱4内还具有数据存储盘,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与所述数据存储盘连接,因此,图像采集装置2的数据能够以先后顺序存储于数据存储盘中。数据存储盘的容量满格后,其中的数据能够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删除。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还与所述多组电池组件5中的一个电池组件5还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连接,从而得到电源支持。

上述结构的光伏储能装置,充分考虑了光伏储能装置中集成与散热之间的联合关系和分立关系,既保证了电池的散热效率,提高储能箱3的安全性,又保证了电池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集成性,便于用户安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