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2593发布日期:2018-11-16 22:5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属于电器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作为承载各种电缆敷设的载体,已成为建筑物内必不可少的电器零部件,桥架在架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到桥架弯头,现有桥架弯头的角度大多不可调节,这样桥架在架设之前,就应根据设计图纸对所有的桥架弯头的角度进行预制,对每个转弯处进行实际测量,投入人力较大,弯头加工周期长,由于每个弯头返弯高度不一致,需要每个弯头均需要单独加工制作,使得弯头的通用性较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能够解决弯头通用性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51055397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万能桥架弯头,但是弯头的角度并不能实现任意角度的调节,只能是相邻两孔角度的倍数,通用性并不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不丧失现有桥架弯头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角度任意调节的桥架弯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丧失现有桥架弯头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角度任意调节的桥架弯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金属薄板及顶盖,第一弯头设有板槽、弧形槽及用于连接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的铰接部;铰接部通过中心轴连接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金属薄板连接于板槽,连接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弧形槽通过弧形槽铆钉连接,弧形槽以中心轴为圆心,弧形槽铆钉与第一弯头、第二弯头是间隙配合,板槽的宽度大于金属薄板厚度的两倍,顶盖设有用于连接弯头的顶盖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金属薄板还设有腰型孔,板槽还设有螺栓,螺栓通过腰型孔连接金属薄板。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顶盖连接部包括第一顶盖连接部及第二顶盖连接部,第一顶盖连接部设有第一螺钉孔,第二顶盖连接部设有第二螺钉孔,第一顶盖连接部连接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铰接部侧,第二顶盖连接部连接板槽。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铰接部设置于桥架弯头内沿,板槽设置于桥架弯头外沿。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铰接部设置于桥架弯头外沿,板槽设置于桥架弯头内沿。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第一弯头的弯头截面与弯头轴线之间的角度A是30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第一弯头的弯头截面与弯头轴线之间的角度B是60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桥架连接端均设有用于连接桥架的桥架连接部,桥架连接部还设有若干紧定螺钉。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弧形槽的圆弧半径等于板槽圆弧半径的一半。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腰型孔位于金属薄板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桥架弯头能够满足角度任意调节的需求(一定角度范围内),当两个弯头的通过铰接部旋转时,金属薄板具有一定的柔性与韧性,能够在板槽内伸出或缩进,用以补偿角度调节带来的长度的变化,板槽的螺栓与金属薄板的腰型孔进行连接,防止金属薄板从板槽内脱出,弧形槽铆钉与弧形槽连接(间隙配合),使两个弯头之间的缝隙减小,增加弯头对于内部线路的保护,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实际制造及使用上的实际情况,将金属薄板设置于弯头的内沿或外沿,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当转弯处的两边的桥架高度不同时,可以通过连接多个本实施例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不丧失现有桥架弯头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角度的任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拆分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弯头一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属薄板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弯头的桥架连接端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二弯头一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二拆分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弯头;11-板槽;12-弧形槽;121-弧形槽铆钉;13-铰接部;131-中心轴;14-螺栓;2-第二弯头;3-金属薄板;31-腰型孔;4-顶盖;41-第一顶盖连接部;411-第一螺钉孔;42-第二顶盖连接部;421-第二螺钉孔;5-桥架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工况自适应桥架弯头,包括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金属薄板3及顶盖4,第一弯头设有板槽11、弧形槽12及用于连接第一弯头1与第二弯头2的铰接部13;铰接部13通过中心轴131连接第一弯头1与第二弯头2,金属薄板3连接于板槽11,连接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的弧形槽12通过弧形槽铆钉121连接,弧形槽12以中心轴131为圆心,弧形槽铆钉121与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是间隙配合,板槽11的宽度大于金属薄板3厚度的两倍,顶盖4设有用于连接弯头的顶盖连接部。当第一弯头1与第二弯头2完成连接之后会出现部分重合之处(两者的重合部位是扇形),因此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的几何尺寸不完全相同,两者有一个处于内部即可,此时弧形槽铆钉121可以尽可能地减小重合部位的间隙,但是两弯头的板槽11并不会出现重合。板槽11与弯头端面的角度决定了弯头可调节的最小角度,两弯头的板槽相接触时,角度最小。

结合图2及图4,为防止弯头角度变化时,金属薄板3被拉出板槽11,在金属薄板3还设有腰型孔31,板槽11还设有螺栓14,螺栓14通过腰型孔31连接金属薄板3。

顶盖连接部包括第一顶盖连接部41及第二顶盖连接部42,第一顶盖连接部41设有第一螺钉孔411,第二顶盖连接部42设有第二螺钉孔421,第一顶盖连接部41连接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的铰接部侧,第二顶盖连接部42连接板槽11。第一螺钉孔411及第二螺钉孔421均用于通过螺钉将顶盖连接于弯头。

本实施例的铰接部13设置于桥架弯头内沿,板槽11设置于桥架弯头外沿。也就是说当弯头角度发生变化时,两弯头是以沿弯头内沿转动。

如图3所示:第一弯头1的弯头截面与弯头轴线之间的角度A是30度。这样,本实施例的的角度调节范围最大可至120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工况的使用要求,为使金属薄板3的伸出及锁紧更流畅,防止出现卡死,金属薄板3的两端均优选设有圆弧倒角。

如图5所示:第一弯头1、第二弯头2的桥架连接端均设有桥架连接部5,桥架连接部5是凹槽,桥架通过凹槽插接于桥架弯头。桥架连接部5还设有若干紧定螺钉51,当桥架与弯头连接时,桥架可以插入至凹槽内部,然后通过旋紧紧定螺钉51顶住桥架将桥架紧固,防止桥架从凹槽内部脱落。

结合图1、2及图4,弧形槽12的圆弧半径等于板槽11圆弧半径的一半,腰型孔31位于金属薄板3的中间。也就是说,弧形槽12处于弯头的正中间,而螺栓14与板槽11及金属薄板3的连接也处于正中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弯头间隙,增加本实施例使用的稳定性。

使用时,当需要对弯头角度进行调整时(在实际使用中,因90度的弯头都可以提前预制,因此当遇到直角时,一般不需要使用本方案的弯头,并且实际使用时,弯头角度调节的范围也较小,一般不会偏离直角过多。),只需转动两弯头即可,这时金属薄板3的伸缩可以补偿铰接部13对侧的长度,当角度调节完成之后紧固螺栓14,由于板槽11的外壁较薄,因此板槽11能够将金属薄板3压紧,使两弯头角度固定,需要说明的是,顶盖14的结构与弯头的底端相同,但是为保证弯头整体能够被顶盖14完全盖合,顶盖14会有部分重合之处,重合之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除处理,用于保证弯头处能够完全盖合,当桥架与弯头连接时,桥架可以插入至凹槽内部,然后通过旋紧紧定螺钉51顶住桥架将桥架紧固,防止桥架从凹槽内部脱落。

实施例二:

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铰接部13设置于桥架弯头外沿,板槽11设置于桥架弯头内沿,第一弯头1的弯头截面与弯头轴线之间的角度B是60度,弯头的最大调节极限也是120度,能够满足大多数使用场所的使用需求,弯头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一。

上述两实施例并无优劣之分,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当转弯处的两边的桥架高度不同时(实际上相当于转弯两次,一是水平面上的转弯,二是上下方向的转弯),可以通过连接多个本实施例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桥架弯头能够满足角度任意调节的需求(一定角度范围内),当两个弯头的通过铰接部旋转时,金属薄板3具有一定的柔性与韧性,能够在板槽11内伸出或缩进,用以补偿角度调节带来的长度的变化,板槽的螺栓与金属薄板3的腰型孔31进行连接,防止金属薄板3从板槽11内脱出,弧形槽铆钉121与弧形槽12连接(间隙配合),使连个弯头之间的缝隙减小,增加弯头对于内部线路的保护,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实际制造及使用上的实际情况,将金属薄板3设置于弯头的内沿或外沿,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不丧失现有桥架弯头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角度的任意调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