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607发布日期:2019-01-02 22:1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UPS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 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 UPS 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 设备通常对电压过大和电压太低都提供保护。

但现有的UPS设备难以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当输出电压过大或者过小时,容易对用电器造成损害,电器不接受过大的电压时,还会与UPS设备的电路发生冲突,造成UPS设备的损坏,且现有的UPS设备为全封闭式,UPS设备在放电或充电的过程中会放热,热量难以散发,会加快UPS设备的损坏。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UPS设备难以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和且现有的UPS设备为全封闭式热量难以散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包括UPS设备,所述UPS设备的正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底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部嵌入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底部设置有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一侧设置有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的一侧设置有UPS设备开关,所述UPS设备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UPS设备的顶部安装有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所述UPS设备的一侧通过导线与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连接,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的正面嵌入设置有分析仪按钮,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的正面设置有调控旋钮,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的内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扰动分析仪,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的一侧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有计算机,所述UPS设备的内侧安装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孔大小一致,且多个所述散热孔贯穿于UPS设备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调控旋钮的外形呈“圆台形”,且所述调控旋钮的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条竖纹,且所述调控旋钮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的正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出接口设置有五个,且五个所述电源输出接口排列成“T字形”,且所述电源输出接口贯穿于UPS设备的正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由橡胶材料和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且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内部镂空,且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安装于UPS设备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扰动分析仪包括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一侧的导线和安装于导线一侧的计算机,且所述计算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增加,该装置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散热孔大小一致,且多个散热孔贯穿于UPS设备的侧面,当UPS设备工作时,UPS设备对输入电源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散失的电量转化成热能,且现有的UPS设备为全封闭式,热量难以散发,会加快UPS设备的损坏散热孔能加快UPS设备的散热速度,从而达到延长UPS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目的,该装置设置有调控按钮,调控旋钮的外形呈“圆台形”,且调控旋钮的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条竖纹,且调控旋钮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的正面,当该装置在检测之前,工作人员需通过调控旋转调整电源扰动分析仪使电源扰动分析仪能正常检测该种UPS设备,调控旋钮上的竖纹可增大工作人员与调控旋钮间的摩擦力,可使调控旋钮更好的被控制,达到检测UPS设备的目的,该装置设置有电源输出接口,电源输出接口设置有五个,且五个电源输出接口排列成“T字形”,且电源输出接口贯穿于UPS设备的正面,五个电源输出接口可同时对五个用电器进行充电,且排列成“T字形”能在电器用电时互不干扰,达到安全高效用电的目的,该装置设置有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由橡胶材料和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且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内部镂空,且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安装于UPS设备的顶部,内部镂空的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可在自身内部安装各种设备,且橡胶材料加工制成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在UPS设备释放电压过高时达到绝缘的效果,且橡胶材料质地柔软弹性较好,可以很好的保护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内的设备,既达到保护工作人员又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该装置设置有电源扰动分析仪,电源扰动分析仪包括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一侧的导线和安装于导线一侧的计算机,且计算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UPS设备开始工作时,电源扰动分析仪测出UPS设备的输出输入电压,并将该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传到计算机上,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上的数据将该电压与电器的额定电压作对比,若有差距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控制控制器,将输出电压调整到电器的额定电压,并将输入电压调整到所需电压大小,可达到控制UPS设备输入输出电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UPS设备剖视图。

图中:1、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2、调控旋钮,3、指示灯,4、分析仪按钮,5、显示屏,6、控制按钮,7、电源输出接口,8、电源输入接口,9、UPS设备开关,10、散热孔,11、UPS设备,12、导线,13、电源扰动分析仪,14、数据传输线,15、计算机,16、蓄电池,17、变压器,1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UPS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调控旋钮2、指示灯3、分析仪按钮4、显示屏5、控制按钮6、电源输出接口7、电源输入接口8、UPS设备开关9、散热孔10、UPS设备11、导线12、电源扰动分析仪13、数据传输线14、计算机15、蓄电池16、变压器17和控制器18,所述UPS设备11的正面设置有指示灯3,指示灯3的底部安装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底部嵌入设置有控制按钮6,控制按钮6的底部设置有电源输出接口7,电源输出接口7设置有五个,且五个电源输出接口7排列成“T字形”,且电源输出接口7贯穿于UPS设备11的正面,五个电源输出接口7可同时对五个用电器进行充电,且排列成“T字形”能在电器用电时互不干扰,达到安全高效用电的目的,电源输出接口7的一侧设置有电源输入接口8,电源输入接口8的一侧设置有UPS设备开关9,UPS设备11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10,散热孔1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散热孔10大小一致,且多个散热孔10贯穿于UPS设备11的侧面,散热孔10能加快UPS设备11的散热速度,从而达到延长UPS设备11的使用寿命的目的,UPS设备11的顶部安装有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由橡胶材料和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且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内部镂空,且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安装于UPS设备11的顶部,内部镂空的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可在自身内部安装各种设备,还可达到保护工作人员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UPS设备11的一侧通过导线12与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连接,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的正面嵌入设置有分析仪按钮4,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的正面设置有调控旋钮2,调控旋钮2的外形呈“圆台形”,且调控旋钮2的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条竖纹,且调控旋钮2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的正面,调控旋钮2上的竖纹可增大工作人员与调控旋钮2间的摩擦力,可使调控旋钮2更好的被控制,达到检测UPS设备11的目的,电源扰动分析仪外壳1的内部通过导线12连接有电源扰动分析仪13,电源扰动分析仪13包括贯穿于电源扰动分析仪13一侧的数据传输线14和安装于数据传输线14一侧的计算机15,且计算机15与控制器18电性连接,可达到控制UPS设备11输入输出电压的目的,电源扰动分析仪13的一侧通过数据传输线14连接有计算机15,UPS设备11的内侧安装有变压器17,变压器17的一侧通过导线12连接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的一侧通过导线12连接有控制器18。

工作原理:首先,检查该装置各部件是否能正常运行,如果有损坏的部件立即进行更换,当装置能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将输入电源的导线12接到电源输入接口8内,随后将用电器的导线12通过电源输出接口7上,然后打开UPS设备开关9,装置开始运行,随后通过调控旋钮2调整电源扰动分析仪13,使电源扰动分析仪13能正常检测UPS设备11,电源扰动分析仪13测出UPS设备11的输出输入电压,并将该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14传到计算机15上,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15上的数据将该电压与电器的额定电压作对比,若有差距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15控制控制器18,将输出电压调整到电器的额定电压,并将输入电压调整到所需电压大小,完成本次作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