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592发布日期:2019-01-02 22:1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光伏控制,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控制器,是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

现有的光伏控制器与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分开单独设置,并通过外部电线相连接,容易出现接线外露,占用空间变大,同时外露的电缆和蓄电池也暴露在空间内,容易出现牵扯绊倒等问题,影响正常使用,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两个容腔,两个容腔内分别设置有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组件,且容腔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口,所述蓄电池组件和光伏控制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口配合的连接头,所述蓄电池组件和光伏控制器上的连接头插接于对应的连接口,完成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横向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容腔包括位于所述箱体上半部的上部容腔和位于所述箱体下半部的下部容腔,所述蓄电池组件设置于下部容腔,所述光伏控制器设置于上部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件包括蓄电池以及用于装载蓄电池的托箱,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托箱的外侧壁,正对所述连接口,所述连接头另一侧通过电线连接有导电夹头,电线固设于所述托箱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托箱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下部容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滑轨,所述定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4个,呈矩形阵列分布设置在所述托箱的底面,所述滑轨数量为两条,4个所述定位块两两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中,配合调整所述托箱在所述下部容腔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口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内藏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组件一体化设置,避免了连接用的电线外露的可能,通过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定位块与滑轨的配合,使得连接头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口中,实现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组件的电连接,保证了连接过程的可靠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载蓄电池的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箱体的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组件与光伏控制器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箱体;11、侧壁;12、分隔板;13、滑轨;20、光伏控制器;30、蓄电池组件;31、托箱;33、固定贴件;34、连接夹头;35、定位块;40、连接口;41、连接头;50、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5,一种储能式一体化结构光伏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0,箱体10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12,分隔板12将箱体10内部分隔为两个容腔,两个容腔内分别设置有光伏控制器20和蓄电池组件30,且容腔的侧壁11设置有两个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口40,蓄电池组件30和光伏控制器20上设置有与连接口40配合的连接头41,蓄电池组件30和光伏控制器20上的连接头41插接于对应的连接口40,完成安装。通过将光伏控制器20和蓄电池组件30设置在同一个箱体10内部,形成一体化结构,避免了连接用的电线50外露的可能,通过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两个连接口40之间通过电线50连接,电线50内藏设置于箱体10的侧壁11。两个连接口40通过电线50连接,同时电线50内藏,减少了连接线在装置内的干扰,同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整洁度,避免了因为连接线外露导致的意外拉扯,最后装置损坏的问题。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2横向设置于箱体10的中部,容腔包括位于箱体10上半部的上部容腔和位于箱体10下半部的下部容腔,蓄电池组件30设置于下部容腔,光伏控制器20设置于上部容腔。具体的分隔板12也可以竖向设置,将箱体10分为左右两个容腔,用于设置蓄电池组件30和光伏控制器20。

参考图2和3,蓄电池组件30包括蓄电池以及用于装载蓄电池的托箱31,连接头41设置于托箱31的外侧壁,正对下部容腔内的连接口40,连接头41另一侧通过电线50连接有导电夹头,电线50固设于托箱31的内表面。如图所示,连接头41为凸起式的结构,与连接口40配合使用。

如图3所示,托箱31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块35,下部容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定位块35配合的滑轨13,定位块35滑动设置在滑轨13上。定位块35配合滑轨13进行定位以及导向,可以保证连接头41与连接口40在插接时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连接头41对不准连接口40,无法完成插接的问题,提高了一体化设备连接时的稳定性。具体的,也可以使用轮子代替定位块35,是的托箱31从箱体10内取出后,可以依靠轮子滑动来进行移动,减少了工作人员更换蓄电池时的体力消耗,提高蓄电池维护和更换效率。

如图3所示,连接头41背面通过电线50连接有连接夹头34,连接夹头34用于电连接设置在托箱31内部的蓄电池,进一步地,电线50通过固定贴件33整齐的紧贴设置在托箱31内表面,避免电线50凌乱,影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35的数量为4个,呈矩形阵列分布设置在托箱31的底面,滑轨13数量为两条,4个定位块35两两滑动设置在滑轨13中,配合调整托箱31在下部容腔中的位置。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定位块35也可以为1个、2个或者3个,多个定位块35配合多条滑轨13对托箱31(蓄电池)进行定位以及导向,可以保证连接头41与连接口40在插接时的准确性更好,避免出现连接头41对不准连接口40,无法完成插接的问题,提高了一体化设备连接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光伏控制器还连接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直流低压电,通过光伏控制器最后供直流负载使用。当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在供应负载使用时,产生多余电量也可以经由光伏控制器储存在蓄电池组件内的蓄电池里,夜晚在无光伏电力补充的情况下,由蓄电池进行供电。同时在阴雨天,蓄电池和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不能供应电能的时候,可以借助市电,将市电交流电转化为直流低压供应给负载。具体的,可根据当地的日照时数及光伏发电特点进行调节,在满足负载正常供电的同时,将多余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里。

将变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取其常规量值(设计约为峰值的1/3处;直接满足负载LED和DC磁环灯等(控制点亮)白天负载用电功率。将多余的太阳能电力储存在太阳能专用的蓄电池,多余的电量值域在1/3处到峰顶的峰值区域,其平均值约和白天的负载相当并略低于该值。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本方案通过将光伏控制器20和蓄电池组件30一体化设置,避免了连接用的电线50外露的可能,通过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定位块35与滑轨13的配合,是的连接头41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口40中,实现光伏控制器20和蓄电池组件30的电连接,保证了连接过程的可靠和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