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269发布日期:2019-02-15 20:1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 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



背景技术:

接地线也成安全回路线,危险时它就把高压直接转嫁给地球,算 是生命线。

家用电器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者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 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出现的事故可在 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链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 电器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

电力输电线及相关设备多处于室外,容易遭到雷击,由于雷击造 成的线路跳闸的情况经常发生,为了防雷击,需要给输电线路安装接 地装置,将雷击产生的电力引导到大地,避免导线或输电设备受到雷 电电压的损害。接地设备需要可靠的接地,现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采用 配电箱设置接地柱,通过接地铗接地,但接地柱的安全性能差,导电 性能弱,与接地铗连接不稳定,容易掉落。大大降低了配电柜的安全 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 的接地柱,接触稳定,导电性能好,安全性能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配 电箱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配电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

固定板;

接线单元,包括过渡组件和传导组件;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设置于 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过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过渡 板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 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传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传导 柱,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导柱两端并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 二过渡板的多个螺母。

进一步的,将所述传导柱两端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过 渡板的部分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形成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 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并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的铆块;多个所 述螺母分别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远离所述铆块的一 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为L型、U型或型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传导柱为铜传导柱。

进一步的,所述传导柱两端分别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 板的距离均为L,其中L为:0.5mm≤L≤3.5mm。

进一步的,所述L为:1mm≤L≤3mm。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

固定板;

接线单元,包括过渡组件和传导组件;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设置于 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过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过渡 板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 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传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传导柱,将 所述传导柱两端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过渡板的部分通过 外力作用使其形成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径并 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的铆块。

进一步的,所述传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导柱两端并紧贴所述 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过渡板的远离所述铆块的一侧的多个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为L型、U型或型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

固定板;

接线单元,包括过渡组件和传导组件;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设置于 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过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过渡 板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 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传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传导柱,以 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导柱两端并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过 渡板的多个螺母;将所述传导柱两端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 过渡板的部分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形成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和第二连接孔径并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的铆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固定 板和接线单元;接线单元包括过渡组件和传导组件;所述过渡组件包 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过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 第一过渡板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 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过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设有第 二连接孔;所述传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 孔的传导柱,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导柱两端并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 和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多个螺母。该接地柱与固线器和接地铗的接触面 积大,接触稳定,导电性能好,安全性能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电箱 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配电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L型 固定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L型固 定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U型 固定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U型 固定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型 固定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使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中传导 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板,110.L型固定板,120.U型固定板,130.型固定 板,200.接线单元,210.过渡组件,211.第一过渡板,2111.第一连 接孔,212.第二过渡板,2121.第二连接孔,220.传导组件,221.传 导柱,222.铆块,223.螺母,300.接地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做具体示例性阐 述,故对以下内容的理解不应该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而 是对原理理解的辅助,以下结合附图1-6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 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 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 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 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第一方案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固定板100和接线单 元200,固定板100用于与配电柜的固线器连接,接线单元200连接 于固定板100,同时接线单元200用于连接接地铗300。

固定板100,固定板100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和安装孔,固定 孔分别连接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安装孔用于连接固线 器,安装孔与固定孔相对设置,即设置于不同的固定板100上,本实 施例中,固定孔和安装孔未在途中画出。

作为优选的,请参照图1,固定板100的形状为L型,即为L型 固定板110。L型固定板110与接线单元200的连接有两种方式,第 一种,L型固定板110与接线单元200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即L型 固定板110的一个板与接线单元200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另一个板 与固线器连接,与固线器连接的板与接线单元200形成的平面平行, 如图1所示;第二种,L型固定板110与接线单元200形成的平面在 同一平面内,即L型固定板110的与接线单元200形成的平面在同一 平面内,如图2所示。

作为优选的,请参照图3,固定板100的形状为U型,即为U型 固定板120。U型固定板120与接线单元200的连接有两种方式,第 一种,U型固定板120相互平行的两个板分别连接配电柜的固线器和 接线单元200,而且U型固定板120形成的平面与固定板100在同一 平面内,如图3所示;第二种,U型固定板120相互平行的两个板分 别连接配电柜的固线器和接线单元200,而且U型固定板120形成的 平面与固定板100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如图4所示。

作为优选的,请参照图5,固定板100的形状为型,即为型 固定板130。第一连接孔2111和第二连接孔2121分别设置于固定 板130相互平行的两端,如图5所示。这样的设置第一连接孔2111 和第二连接孔2121之间的距离增大,安全性能高,安装拆卸方便。

上述固定板100的不同形状,可以适应于不同固线器,即可以使 用于不同的配电柜,这样的设置增大了接地铗300与接地柱的接触范 围,大大提高了接地柱的使用范围,以及接地柱的通用性。

接线单元200,包括过渡组件210和传导组件220;过渡组件210 用于连接固定板100,传导组件220连接过渡组件211,传导组件220 用于连接接地铗300。

过渡组件210包括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其中第一 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均设置于固定板100,而且第一过渡板 211和第二过渡板212相对设置,即为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 过渡板211与固定板100连接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第一过渡板211 远离固定板1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2111,第二过渡板212与固 定板10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第二过渡板212远离所述固定板 10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2121。设置有两个过渡板均与固定板100 连接,不仅增大了过渡板与固定板100和传导柱221的连接面积,同 时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防止一个过渡板分别于固定板100和传导 柱221连接电流过大而引起的发热,同时也提高了接地柱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的安装孔可以 相同也不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 渡板212的安装孔相同进行说明,其中,安装孔未在图中画出。

传导组件220还包括传导柱221和多个螺母223,传导柱221设 置于第一连接孔2111和第二连接孔2121,多个螺母223分别设置于 传导柱221两端并紧贴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正常情况 下,传导柱221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孔2121安装时,由于安装工 艺的需要,传导柱221与第一连接孔2111和第二连接孔2121的接触 面积比较小,通过螺母223将传导柱221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 渡板212拧紧,使螺母223紧贴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 大大增大了传导柱221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连接的接 触面积。

作为优选的,将传导柱221两端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211和所述 第二过渡板212的部分通过外力作用下形成铆块222,铆块222的外 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1第二连接孔2121,而且铆块222紧 贴第一过渡板211第二过渡板212的铆块222;多个所述螺母223分 别紧贴所述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的远离所述铆块222的 一侧。传导柱221通过外力作用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这 样传导柱221的两端分别紧贴过渡板的两侧,不仅增大了传导柱221 与过渡板的接触面积,也提高了传导柱221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 过渡板21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接地柱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传导柱221为铜传导柱。铜的导电性能好,因此本 实施了的传导柱221为铜传导柱,提高了接地柱与配电箱的固线器的 导电性能。

作为优选的,为了增大铆块222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 212的接触面积,传导柱221两端分别长出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 渡板212的距离均为L,其中L为:0.5mm≤L≤3.5mm。传导柱221 长出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的距离太多,需要的外力越大, 而且还会使外力作用后铆块222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 的接触不紧密,接触面积会降低。如果传导柱221长出第一过渡板 211和第二过渡板212的距离太少,虽然需要的外力小,但通过外力 作用后铆块222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之间的接触面积 会降低。因此,L太大或太小都将影响铆块222与第一过渡板211和 第二过渡板212的接触面积,同时影响接地柱的安全性,进而影响配 电箱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对L为1mm、1.5mm、2mm、2.5mm和3mm 分别进行了实验发现,铆块222与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 均为完全接触,接触面积也比较大,安全性能好。

作为优选的,L为:1mm≤L≤3mm。

第二方案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固定板100和接线单 元200,固定板100用于与配电柜的固线器连接,接线单元200与固 定板100连接,同时接线单元200用于连接接地铗300。

固定板100,固定板100的结构与第一方案的结构相同。

接线单元200,包括过渡组件210和传导组件220;其中过渡组 件210与上述第一方案的结构相同。

传导组件220包括传导柱221,传导柱221设置于第一连接孔2111和第二连接孔2121,将传导柱221两端长出所述第一过渡板211 和所述第二过渡板212的部分通过外力作用下形成铆块222,铆块222 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1第二连接孔2121,而且铆块222 紧贴第一过渡板211第二过渡板212的铆块222。

作为优选的,传导柱221还包括多个螺母223,多个螺母223分 别设置于传导柱221两端并紧贴第一过渡板211和第二过渡板212。

第三方案

一种适用于电力工程配电箱的接地柱,包括固定板100和接线单 元200,固定板100用于与配电柜的固线器连接,接线单元200与固 定板100连接,同时接线单元200用于连接接地铗300。

固定板100,固定板100的结构与第二方案的结构相同。

接线单元200,包括过渡组件210和传导组件220;其中过渡组 件210与上述第二方案的结构相同。

传导组件220包括传导柱221和多个螺母223,传导柱221设置 于第一连接孔2111和第二连接孔2121,将传导柱221两端长出所述 第一过渡板211和所述第二过渡板212的部分通过外力作用下形成铆 块222,铆块222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1第二连接孔 2121,而且铆块222紧贴第一过渡板211第二过渡板212的铆块222。 多个螺母223分别设置于传导柱221两端并紧贴第一过渡板211和第 二过渡板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 “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 “底”、“顶部”、“根部”、“内”、“外”、“外围”、“里侧”、“内侧”、 “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 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 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 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 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 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 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 /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 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 的关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 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 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 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