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105发布日期:2018-12-14 23:11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吸附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主要通充电接口为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电源,所述充电接口一般包括公头接口和母头接口,通过公头接口与母头接口电性连接为充电设备上的电池充电。通过公母接头机械接触;而且不同规格的输出充电器的接口种类繁多;在使用时通过机械式拔插,导致不方便且插拔费力,机械式接触容易在反复拔插使用过程中导致接触不良,导致的充电器使用寿命减短。

现有的解决方案中,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充电设备充电,避免传统的公、母头机械接触充电,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电路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附式充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器,所述吸附式充电器包括:交流转直流充电器,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的低压直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分别引出;

吸盘连接头,所述吸盘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正端金属片、第一负端金属片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接触面;

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负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底座上的第二磁铁相吸,分别将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贴合到底座的正端连接处和负端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盘连接头还包括:

上盖;

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第一负端金属片和第一磁铁分别固定在所述底盖与所述上盖的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座接触面上的中部设有圆形通槽,所述圆形通槽的周边设有环形通槽,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圆形通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面设置在所述环形通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上还设有第一导电固定脚,所述第二正端金属片上还设有第二导电固定脚,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和第二导电固定脚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线上设有负电源接头和正电源接头,所述负电源接头用于将所述负输出端引出,所述正电源接头用于将所述正输出端引出;

所述负电源接头与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电性连接;所述正电源接头与所述第二导电固定脚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包括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和充电器外壳,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包括:

交流转直流模块,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高压直流电;

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进行变压,输出低压脉冲直流电;

整流滤波模块,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所述低压脉冲直流电整流滤波,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所述吸盘连接头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吸连接,可将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贴合到底座的正端连接处和负端连接处。从而将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输出的低压直流电的正端和负端从所述底座中引出,为充电设备供电,避免传统的公座插头与母座插头之间的机械式拔插。相较以往公母座的接电充电方式,通过磁铁实现连接的磁吸附式充电线减少充电产品的拔插次数,提高插口寿命,

另外,磁吸附式充电线主要采取盲吸的充电方式,放在指定位置,自动就吸上且可达到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充电设备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及底座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及底座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及底座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图5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图5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

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101;

交流转直流模块1011;

降压模块1012;

整流滤波模块1013;

第一连接线20;

负电源接头201;

正电源接头202;

吸盘连接头30;

上盖301;

第一磁铁302;

第一正端金属片303;

第一接触面3031;

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

第一卡扣30322;

第一负端金属片304;

第二接触面3041;

倒角结构30411;

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

通孔30421;

第二卡扣30422;

底盖305;

圆形通槽3051;

环形通槽3052;

第一卡槽3053;

底座40;

底座上盖401;

底座凹槽4011;

负端连接处40111;

正端连接处40112;

第二负端金属片402;

第二正端金属片403;

第二磁铁404;

底座底盖405;

第二连接线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器,包括: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第一连接线20和吸盘连接头30,参阅图1-图3,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交转直流充电器连接至交流电输出插座。例如将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连接至市电插座中取电,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也就是,通过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输出稳定的低压直流电,所述第一连接线20与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的低压直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20分别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分别引出;所述第一连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的低压直流电的一输出端连接(如正端),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的低压直流电的另一输出端连接(如负端)。从而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端和负端引出。所述吸盘连接头30上分别设有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第一负端金属片304和第一磁铁302,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为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上设有第一接触面3031,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接触面3031;由于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为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导通;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上设有第二接触面3041,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负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接触面3041,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面3041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负输出端导通;所述第一磁铁302安装在所述吸盘连接头30内部。对应的,在与所述吸盘连接头30相配套的底座40上设有第二磁铁404;所述底座40与所述吸盘连接头30的上的第一接触面3031和第二接触面3041上分别对应地设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所述第一磁铁302用于与底座40上的第二磁铁404相吸,分别将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第二接触面3041贴合到底座40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通过分别将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第二接触面3041贴合到底座40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从而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底座40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底座40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与第二连接线50的一端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50连接另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从而可为所述充电设备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线50的所述另一端可与所述充电设备固定连接,及所述第二连接线50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充电设备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吸附式充电器,所述吸盘连接头30与所述底座40通过所述第一磁铁302和所述第二磁铁404相吸连接,可将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第二接触面3041贴合到底座40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从而将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输出的低压直流电的正端和负端从所述底座40中引出,为充电设备供电,避免传统的公座插头与母座插头之间的机械式拔插。相较以往公母座的接电充电方式,通过磁铁实现连接的磁吸附式充电线减少充电产品的拔插次数,提高插口寿命,

另外,磁吸附式充电线主要采取盲吸的充电方式,放在指定位置,自动就吸上且可达到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充电设备充电。

所述吸盘连接头30还包括:上盖301和底盖305,所述底盖305与所述上盖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第一负端金属片304和第一磁铁302分别固定在所述底盖305与所述上盖301的空间内;具体的,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上盖301和底盖305固定连接。所述底盖305上分别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和的第一负端金属片304及的第一磁铁302安装固定。

所述底盖305与所述底座40接触面上的中部设有圆形通槽3051,所述圆形通槽3051的周边设有环形通槽3052,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设置在所述圆形通槽3051内,所述第二接触面3041设置在所述环形通槽3052。具体的,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为圆形面,所述第二接触面3041为环形面,通过将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和第二接触面3041分别设置在所述圆形通槽3051和环形通槽3052内,从而可将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和第二接触面3041引出,方便通过所述第一磁铁302和第二磁体相互吸引贴合时,所述第一接触面3031和第二接触面3041与所述底座40上对应的正端连接处40112和负端连接处40111接触,将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端和负端从所述底座40内引出。

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上还设有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所述第二正端金属片403上还设有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和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盖301上。具体的,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和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和第一正端金属片303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卡扣30322和第二卡扣30422,所述底盖305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3053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和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与所述上盖301抵触,且通过第一卡扣30322和第二卡扣30422与所述第一卡槽3053和第二卡槽适配连接固定到所述底盖305上。

参阅图5和图6,所述第一连接线20上设有负电源接头201和正电源接头202,负电源接头20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20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负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正电源接头20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20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正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负电源接头201用于将所述负输出端引出,所述正电源接头202用于将所述正输出端引出;通过所述负电源接头201与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电性连接;所述正电源接头202与所述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电性连接。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脚3032和第二导电固定脚3042可设有通孔30421,通过所述负电源接头201和正电源接头202穿过所述通孔30421连接,可将所述负电源接头201和正电源接头202分别与所述低压直流电的负输出端、正输出端更好地电性连接。

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器10包括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101和充电器外壳,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101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交流转直流充电电路101包括:

交流转直流模块1011、降压模块1012和整流滤波模块1013;具体的,参阅图8,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11包括整流桥BD1和滤波电容EC1,所述整流桥BD1输入端与输出交流电连接,所述整流桥BD1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容EC1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11用于将交流电转高压直流电;具

的,所述整流桥BD1对所述交流电进行直流,并输出半波直流电,所述滤波电容EC1对输出所述半波直流电继续稳压滤波,并输出稳定的高压直流电。

所述降压模块1012与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11连接,所述降压模块1012包括脉冲控制器U1和变压器T1,所述脉冲控制器U1与所述高压直流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1012用于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进行变压,输出低压脉冲直流电;具体的,所述脉冲控制器U1用于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转换成脉冲直流电,并通过所述变压器T1变压,输出所述低压脉冲直流电。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1013与所述降压模块1012连接,所述降压模块1012包括二极管D3和滤波电容EC5+,所述二极管D3阳极与所述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滤波电容EC5+的正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及滤波电容EC5+的负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1013用于将所述低压脉冲直流电整流滤波,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

继续参阅图4,所述底座40上设有底座凹槽4011,所述底座凹槽4011大小与所述吸盘连接头30的相适配,从而方便在需要为充电设备充电时,将所述吸盘连接头30放置到所述底座凹槽4011内,使得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的第一接触面3031更好地与底座40上的正端连接处40112电性连接导通;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上的第二接触面3041更好地与和底座40上的负端电性连接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0上还包括第二负端金属片402、第二正端金属片403,所述第二负端金属片402与所述负端连接处401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正端金属片403与所述正端连接处40112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负端金属片402、第二正端金属片403与所述第二连接线50的一端的正、负接头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50连接至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池组,为所述充电设备上的电池组充电。第二负端金属片402、第二正端金属片403结构及连接关系可与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304、第一正端金属片303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了简洁,才此不重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负端连接处40111和正端连接处40112也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二连接线50连接一端电性连接,而需经过中间连接金属片。

所述负端连接处40111可为与所述第一负端金属片304上的第二接触面3041相对应位置上的金属片;所述正端连接处40112也可为与所述第一正端金属片303上的第一接触面3031相对应位置上的金属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