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319发布日期:2019-01-02 22: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测控保护装置集保护、测量、控制、监测、通讯、事件记录、故障录波、操作防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电力测控保护装置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温度上升至超过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温度的话,有可能会引起电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等问题。现有电力测控保护装置在安装时,由于安装空间等原因,往往需要具有多种安装方式,常见的有水平安装和竖直安装方式,相应的对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散热提出更高的要求,散热要满足不同的安装方式,但由于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风机多为固定式结构,很难满足不同安装方式的高效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包括箱体、测控保护装置、第一插电口、凸轮装置、第一散热仓、散热装置、第二散热仓、第二插电口、卡槽、排风口、凸轮、扭力弹簧、L型隔板、散热扇、卡扣、导轨、电极和散热壳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测控保护装置,箱体上设置第一散热仓和第二散热仓,并在第一散热仓和第二散热仓处的箱体上开有排风口,第一散热仓和第二散热仓上设置卡槽,第一散热仓内设置第一插电口,第二散热仓内设置第二插电口,测控保护装置通过导电线连接第一插电口和第二插电口,所述凸轮装置设置在排风口上,凸轮装置包括凸轮、扭力弹簧和L型隔板,L型隔板安装在排风口处的箱体上,并在L型隔板两侧的轴端上设置扭力弹簧和凸轮,凸轮通过平键与L型隔板同步转动,扭力弹簧的一端连接箱体,另一端连接凸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扇、卡扣、导轨、电极和散热壳体,散热装置能够安装在第一散热仓和第二散热仓内,散热壳体上设置散热扇,散热扇通过导电线连接电极,散热扇的两侧设置卡扣,并在散热壳体上设置导轨,导轨与L型隔板配合,卡扣与卡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风口共两个,设置在第一散热仓右侧和第二散热仓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电口分为正极和负极插口,与散热装置上的电极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L型隔板设置在第一散热仓处的排风口和第二散热仓处的排风口上,并且第一散热仓处的排风口上设置10副L型隔板,第二散热仓处的排风口上设置10副L型隔板,共20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扇设置在散热壳体上,共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拆卸散热装置和多个散热仓相配合,能够满足水平安装和竖直安装方式的散热要求,更加方便实用,采用凸轮和扭力弹簧配合,并使用L型隔板,能够保证在不同的安装方式下开启相应的排气口,同时起到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中散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中散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测控保护装置2、第一插电口3、凸轮装置4、第一散热仓5、散热装置6、第二散热仓7、第二插电口8、卡槽9、排风口10、凸轮41、扭力弹簧42、L型隔板43、散热扇61、卡扣62、导轨63、电极64和散热壳体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散热式电力测控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测控保护装置2、第一插电口3、凸轮装置4、第一散热仓5、散热装置6、第二散热仓7、第二插电口8、卡槽9、排风口10、凸轮41、扭力弹簧42、L型隔板43、散热扇61、卡扣62、导轨63、电极64和散热壳体65,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测控保护装置2,箱体1上设置第一散热仓5和第二散热仓7,并在第一散热仓5和第二散热仓7处的箱体1上开设排风口10,第一散热仓5内设置第一插电口3,第二散热仓7内设置第二插电口8,第一散热仓5和第二散热仓7上设置卡槽9,测控保护装置2通过导电线连接第一插电口3和第二插电口8,散热装置6能够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安装在第一散热仓5或第二散热仓7内,所述凸轮装置4设置在排风口10上,包括凸轮41、扭力弹簧42和L型隔板43,L型隔板43安装在排风口10处的箱体1上,并在L型隔板43两侧的轴端上设置扭力弹簧42和凸轮41,凸轮41通过平键与L型隔板43同步转动,扭力弹簧42的一端连接箱体1,另一端连接凸轮41,L型隔板43被掀开时带动凸轮41转动,凸轮41带动扭力弹簧42扭转压缩,L型隔板43闭合时,L型隔板43在扭力弹簧42的回正作用下将排风口10封闭,所述散热装置6包括散热扇61、卡扣62、导轨63、电极64和散热壳体65,散热壳体65上设置散热扇61,散热扇61通过导电线连接电极64,散热扇61的两侧设置卡扣62,并在散热壳体65上设置导轨63,导轨63与L型隔板43配合,散热装置6推入第一散热仓5(或第二散热仓7)内,散热壳体65上的导轨63接触L型隔板43并推动L型隔板43转动并开启排风口10,同时带动凸轮41扭转压缩扭力弹簧42,将散热装置6推入第一散热仓5(或第二散热仓7)底部时,将卡扣62插入对应的卡槽9,此时L型隔板43全部被掀开,进而排风口10完全开启,同时电极64插入第一插电口3(或第二插电口8),即可通电连接并对测控保护装置2进行散热。

所述排风口10共两个,设置在第一散热仓5右侧和第二散热仓7上方。

所述第一插电口3分为正极和负极插口,与散热装置6上的电极64配合。

所述L型隔板43设置,在第一散热仓5处的排风口10和第二散热仓7处的排风口10上,并且第一散热仓5处的排风口10上设置10副L型隔板43,第二散热仓7处的排风口10上设置10副L型隔板43,共20副。

所述散热扇61设置在散热壳体65上,共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散热装置6推入第一散热仓5(或第二散热仓7)内,散热壳体65上的导轨63接触L型隔板43并推动L型隔板43转动,开启排风口10,同时带动凸轮41扭转压缩扭力弹簧42,将散热装置6推入第一散热仓5(或第二散热仓7)底部时,转动卡扣62并插入对应的卡槽9,如此即可锁定散热装置6,此时L型隔板43全部被掀开,进而排风口10完全开启,同时电极64插入第一插电口3(或第二插电口8),即可通电连接并对测控保护装置2进行散热。当需要更换散热位置时,将卡扣62滑出卡槽9,即可将散热装置6抽出,此时L型隔板43在扭力弹簧42的回正作用下将排风口10封闭。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