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82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配电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也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尤其是医疗行业、建筑行业以及较多的企业单位,不能长时间处于断电状态,避免影响设备的运行。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应急供电的需要,通常使用应急电源箱满足使用。为了方便应急电源箱的搬运,通常将电源箱固定连接在车辆上,通过车辆的移动,实现电源箱的移动。但是,由于应急电源箱适用场合的差异,不能都可以通过车辆搬运的方式,尤其是在建筑工地使用。然而,通过人力搬运电源箱,由于电源箱体积大,重量大,需要多个人配合才能搬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的电源箱中,存在搬运不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安装应急使用,降低工人使用的劳动强度,增大电源箱的适用范围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串联连接多个蓄电池,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与蓄电池电导通连接。

所述壳体呈槽状,所述蓄电池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槽状壳体底部。

所述壳体的侧壁高度大于所述蓄电池厚度,使相邻所述壳体扣合时所述蓄电池上表面与相邻的壳体底部存在间隙。

所述壳体的槽体内部设置隔板,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围成电器安装腔,在所述电器安装腔内部设置电源开关、连接端子固定装置。

所述蓄电池通过固定带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

所述固定带为折弯的硬质板材,在所述固定带两端开设固定孔,并在所述固定孔内部穿过螺栓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底部设置凸起,所述凸起边缘尺寸与所述壳体顶部上开口尺寸相配合。

还包括壳体盖,所述壳体盖上表面设置第一手柄,所述壳体盖下表面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壳体上端开口配合,限制所述壳体盖位置。

所述壳体两端设置第二手柄。

所述壳体两端部可拆卸连接固定板,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相邻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电池组的壳体相互配合扣合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箱为整体结构,体积大、重量大,需要通过安装在搬运车上才能实现搬运使用,成本高,不便于工人现场应急使用。该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通过分组的方式,将电源箱分为多个电池组,每个电池组满足两人可以搬运,方便拆卸安装应急使用,降低工人使用的劳动强度。也可以根据现场电压、电流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电池组,以及连接方式,使电源箱的适用范围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主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壳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的多个电池组的组装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电池组,11、蓄电池,12、固定带,13、螺栓;

2、壳体,21、隔板,22、电器安装腔,23、凸起,24、第二手柄;

3、壳体盖,31、第一手柄,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该移动直流应急电源箱,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1(根据使用要求,例如:电压、电流或者功率;选择不同数量的电池组)。为了方便电池组1搬运和组装,每个电池组1包括壳体2,并在壳体2内部串联连接多个蓄电池11,满足电池组1的供电需要。为了方便电池组之间的连接(并联和/或串联),在壳体2的外壁上设置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蓄电池11电导通连接。该电源箱实现了分体式结构,在搬运过程中,可以将多个电池组单独搬运,降低搬运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箱只能通过安装在搬运车上,使用不方便。该电源箱,可以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数量的电池组1组装,并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并联或者串联连接),满足不同场合电压、电流的需要,使电源箱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方便现场工人选择使用。

如图1和图2,壳体2的结构设计为呈槽状结构,蓄电池11可拆卸连接在槽状壳体2底部。方便了对蓄电池11的安装和更换,尤其是单个蓄电池11发生损坏时,可以将其单独更换,降低电池组1的生产制造成本。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对蓄电池11的保护作用,壳体2的侧壁高度大于所述蓄电池11厚度,使相邻壳体2扣合时蓄电池11上表面与相邻的壳体2底部存在间隙。即:相邻壳体2中,下方的壳体2中的蓄电池11上表面与上方壳体2的下底面存在间隙,时相邻壳体2之间,通过壳体2的侧壁支撑,对蓄电池11保护作用,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对电池组1内部的各种电器辅助件的安装,在壳体2的槽体内部设置隔板21,在隔板21与壳体2的侧壁之间围成电器安装腔22,在电器安装腔22内部设置电源开关、连接端子固定装置。通过壳体2对电器安装腔22内部的电器设备保护作用,方便了电池组1之间的安装,也可以安装不同的电器辅助件,满足电池组1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蓄电池11的更换,蓄电池11通过固定带12固定连接在壳体2底部。优选的,通过固定带12绑定蓄电池11,可以在壳体2底部开设蓄电池限位槽,将蓄电池11放置在该蓄电池限位槽中。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固定效果,方便操作人员的拆卸安装,优选的,固定带12为折弯的硬质板材(可以为钢板),在固定带12两端开设固定孔,并在所述固定孔内部穿过螺栓13与壳体2底部固定连接。可以在壳体2底部开设螺纹孔,直接通过螺栓13将固定带12固定在壳体底部。也可在壳体2底部开设螺母槽,通过螺栓13与螺母的配合固定该固定带12,实现蓄电池11的位置限定。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电池组1之间方便的拆卸安装,在壳体2底部设置凸起23,凸起23边缘尺寸与壳体2顶部上开口尺寸相配合。优选的,凸起23边缘呈圆弧过渡,通过圆弧边缘引导壳体2的凸起23与相邻壳体2上开口配合扣合。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对电源箱中,最上侧的电池组1的保护作用,该电源箱还包括壳体盖3,壳体盖3上表面设置第一手柄31,壳体盖3下表面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与壳体2上端开口配合,限制壳体盖3位置。也可在壳体盖3底部设置与凸起23结构相同的凸起。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壳体2的搬运和安装,在壳体2两端设置第二手柄24。

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提高电源箱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电池组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壳体2两端部可拆卸连接固定板4,使固定板4固定连接相邻壳体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