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3301发布日期:2018-12-11 21:3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弱电布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36V以内。家用电器中的电话、电脑、电视机的信号输入(有线电视线路)、音响设备(输出端线路)等家用电器均为弱电电气设备。

强电和弱电从概念上讲,一般是容易区别的,主要区别是用途的不同。强电是用作一种动力能源。弱电是作为一种信号电。电压并不是区分强电和弱电的方法。

现在市面上的弱电布线系统一般都是需要在墙面或者墙体内额外进行布线,相当麻烦,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时还影响整体美观。

因此,现在市面上亟需一种简单方便的场区弱电智能系统布线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弱电布线系统需要在墙面或者墙体内额外进行布线,相当麻烦,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时还影响整体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弱电控制箱;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的场区安全报警系统;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的场区人员考勤系统;以及与所述弱电控制箱连接的场区通讯系统;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分别通过弱电线缆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弱电线缆包括若干依次拼接、且内设弱电传输线的地脚线;以及若干与所述地脚线相连接、内设弱电传输线、且设置在墙面上的板材;所述板材内的弱电传输线和所述地脚线内的弱电传输线电连接,所述弱电控制箱与所述地脚线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分别与板材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线包括地脚线本体;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内的弱电传输线;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左端,与所述弱电传输线相连接的插头;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右端,与所述弱电传输线相连接的插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后端,便于所述地脚线本体安装的安装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起包括与所述地脚线本体后端固定连接的圆柱形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凸起上端的半球形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墙面上设有若干便于地脚线安装、且与墙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地脚线安装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线安装板包括地脚线安装板本体;设置在所述地脚线安装板本体上的螺纹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地脚线安装板本体上,与所述安装凸起相配合的卡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孔包括能够让所述半球形凸起伸入的对接孔;与所述对接孔相连通,供所述半球形凸起和所述圆柱形凸起滑动的滑动限位槽;所述半球形凸起和所述圆柱形凸起在所述滑动限位槽内滑动后,无法沿垂直于所述滑动限位槽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包括与所述插头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板材以及与所述插槽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包括第一板材本体;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本体下端,与所述插头相配合,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本体内,与所述第一缺口电连接的弱电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一侧缺面位于所述第一板材本体下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材包括第二板材本体;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材本体下端,与所述插槽相配合,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材本体内,与所述第一凸起电连接的弱电传输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方案包括弱电控制箱;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的场区安全报警系统;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的场区人员考勤系统;以及与所述弱电控制箱连接的场区通讯系统;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分别通过弱电线缆与所述弱电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弱电线缆包括若干依次拼接、且内设弱电传输线的地脚线;以及若干与所述地脚线相连接、内设弱电传输线、且设置在墙面上的板材;所述板材内的弱电传输线和所述地脚线内的弱电传输线电连接,所述弱电控制箱与所述地脚线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分别与板材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采用以上设计,通过将弱电传输线集成于地脚线内,通过地脚线进行弱电布线,不仅布线方便、简单,同时,避免了墙体上各种走线,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弱电线缆在墙角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弱电线缆在墙角处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地脚线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地脚线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地脚线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图6中A-A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地脚线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地脚线安装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弱电智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弱电控制箱1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的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的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以及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连接的场区通讯系统40;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40分别通过弱电线缆5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所述弱电线缆50包括若干依次拼接、且内设弱电传输线的地脚线51;以及若干与所述地脚线51相连接、内设弱电传输线、且设置在墙面上的板材52;所述板材52内的弱电传输线和所述地脚线51内的弱电传输线电连接,所述弱电控制箱10与所述地脚线51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40分别与板材52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

具体的,安全报警系统包括设置在场区内的用于感应场区内情况的传感器和警报装置,传感器可以为烟雾传感器等。烟雾传感器和警报装置与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烟雾信号时,通过弱电线缆50将该信号反馈至弱电控制箱10,通过弱电控制箱10控制警报装置报警,起到报警的作用。

人员考勤系统包括考勤机,考勤机一般为指纹考勤机或者打卡考勤机,其也与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

场区通讯系统40包括座机等,也与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弱电线缆50采用若干内设弱电传输线的地脚线51,这种设计不仅安装方便,同时,避免了墙面布线影响墙面美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线51包括地脚线本体511;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内的弱电传输线;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左端,与所述弱电传输线相连接的插头512;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右端,与所述弱电传输线相连接的插槽513;以及设置在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后端,便于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安装的安装凸起5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起514包括与所述地脚线本体511后端固定连接的圆柱形凸起5141;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凸起5141上端的半球形凸起5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墙面上设有若干便于地脚线51安装、且与墙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地脚线安装板5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线安装板53包括地脚线安装板本体531;设置在所述地脚线安装板本体531上的螺纹孔532;以及设置在所述地脚线安装板本体531上,与所述安装凸起514相配合的卡接孔5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孔533包括能够让所述半球形凸起5142伸入的对接孔5331;与所述对接孔5331相连通,供所述半球形凸起5142和所述圆柱形凸起5141滑动的滑动限位槽5332;所述半球形凸起5142和所述圆柱形凸起5141在所述滑动限位槽5332内滑动后,无法沿垂直于所述滑动限位槽5332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材52包括与所述插头512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板材521以及与所述插槽513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板材5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521包括第一板材本体5211;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本体5211下端,与所述插头512相配合,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缺口52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本体5211内,与所述第一缺口5212电连接的弱电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5212一侧缺面位于所述第一板材本体5211下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材522包括第二板材本体5221;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材本体5221下端,与所述插槽513相配合,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凸起52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材本体5221内,与所述第一凸起5222电连接的弱电传输线。

具体的,当安装时,首先将地脚线安装板53通过螺丝固定在墙面与地面连接处,且固定于墙面上,为了实现墙面之间地脚线安装板53的无缝连接,在连接处采用45度角的设计,使得拼接更加紧凑。将地脚线安装板53固定以后,首先将第二板材522放置于一处的墙角位置,使得两个第一凸起5222分别于两个竖直墙面相平行,此时,将地脚线51的半球形安装凸起514插入到对接孔5331内,插入到底后,将地脚线51沿着滑动限位槽5332滑动,此时,正好将地脚线51上的插槽513插入到第一凸起5222上,使得地脚线51内的弱电传输线和板材52内的弱电传输线实现电连接;然后依次将其他地脚线51进行插接,当插接到最后一个地脚线51时,此时,将第一板材521插入,将第一板材521的第一缺口5212与地脚线51上的插头512电连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的过程中,以房间对角线的两个墙角为一对,在这两个墙角上放置第二板材522,然后沿着第二板材522开始安装地脚线51,当两边都安装到相应的墙面时,再将最后的两根第一板材521插入,完成整个过程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弱电控制箱1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的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的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以及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连接的场区通讯系统40;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40分别通过弱电线缆50与所述弱电控制箱10相连接;所述弱电线缆50包括若干依次拼接、且内设弱电传输线的地脚线51;以及若干与所述地脚线51相连接、内设弱电传输线、且设置在墙面上的板材52;所述板材52内的弱电传输线和所述地脚线51内的弱电传输线电连接,所述弱电控制箱10与所述地脚线51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场区安全报警系统20、所述场区人员考勤系统30和所述场区通讯系统40分别与板材52内的弱电传输线相连接。采用以上设计,通过将弱电传输线集成于地脚线51内,通过地脚线51进行弱电布线,不仅布线方便、简单,同时,避免了墙体上各种走线,影响美观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