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9350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卷线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用的卷线的布线结构,布线于支撑体和以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于支撑体的可动体之间。
【背景技术】
[0002]—直以来,在汽车中较多地包含有以能够相对于车身等支撑体位移的方式安装而开闭自如的后门、后窗等可动体,在可动体上安装有热电阻线等电气器具的情况下,在支撑体和可动体之间布线有供电用的电线,向电气器具供电。
[0003]另外,这种布线于支撑体和可动体之间的电线需要以预估了的可动体的移动范围的长度进行布线,在可动体相对于支撑体的移动距离最短的关闭状态下的电线的下垂的处理成为问题。因此,在日本特开2000-23271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通过卷绕成螺旋状而伸缩自如的卷线作为供电用的电线布线于支撑体和可动体之间。这样一来,作为供电线的卷线追随可动体的位移而伸缩,因此能够利用卷线的伸缩功能来解决关闭状态下的下垂的问题。
[0004]然而,由于卷线被加工成呈螺旋状卷绕的状态,在伴随着可动体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移而伸缩时,会伴随着扭转变形地进行伸缩。因此,在卷线的固定于支撑体和可动体的固定部位处,每当进行伸缩位移时,会集中地作用有扭转方向的载荷,有着在卷线的固定部位发生应力集中或断线等问题的可能性。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27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以上述的问题为背景而完成,其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卷线的布线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缓和对布线于支撑体和可动体之间的卷线的固定部位的应力集中。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卷线的布线结构,是在支撑体和以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支撑体的可动体之间布线的供电用的卷线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包括卷绕成螺旋状而伸缩自如的螺旋状部,所述卷线在该螺旋状部的两侧固定于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侧和所述可动体侧的线固定部,在比各所述线固定部靠所述螺旋状部侧设置有在所述螺旋状部被拉伸的状态下被压接保持的压接保持部。
[0012]根据本方式,在比固定有卷线相对于支撑体和可动体的固定部位的线固定部靠近卷线的螺旋状部的一侧设置有压接保持部。并且,在该压接保持部,卷线的螺旋状部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安装,通过该螺旋状部的弹性复原力对螺旋状部进行压接保持。由此,卷线的螺旋状部伴随着可动体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移进行伸缩时产生的扭转方向的位移载荷在到达卷线的固定于线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之前就传递到压接保持部,并被吸收缓和。即,压接保持部仅仅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复原力而被压接保持,并没有被固定在特定的部位。因此,在扭转位移传递来时,能够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巧妙地缓和吸收位移。其结果是,对固定在支撑体和可动体的线固定部上的卷线的固定部位的应力集中得以缓和,能够容易且切实地实现卷线的耐久性和连接可靠性的提高。
[0013]另外,压接保持部设置成比线固定部靠螺旋状部侧即可,但优选设置于线固定部的最近处。由此,能够有利地确保设置于压接保持部间的伸缩自如的卷线的螺旋状部的布线距离。另外,压接保持部在比线固定部靠螺旋状部侧设置一个即可,但也可以设置多个来进一步防止扭转载荷向固定部位传递。
[0014]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的卷线的布线结构中,所述可动部以能够滑动位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可动体的沿滑动方向延伸的引导轴固定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卷线的所述螺旋状部在外插于所述引导轴的状态下布线。
[0015]根据本方式,在可动体相对于支撑体滑动位移的情况下,由于卷线的螺旋状部外插于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引导轴,因此能够将卷线的伸缩轨迹与滑动方向平行地进行引导。由此,在可动体滑动位移时,能够防止卷线朝向倾斜方向的变形,能够预先防止压接保持部从安装区域脱离。
[0016]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在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的卷线的布线结构中,在所述压接保持部,被拉伸的所述螺旋状部的两端部在所述引导轴的轴向视图中与所述螺旋状部的圆周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被拉伸的所述螺旋状部以跨过所述引导轴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0017]根据本方式,在引导轴的轴向视图中,压接保持部的被拉伸的螺旋状部的两端部与螺旋状部的圆周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在拉伸螺旋状部时,能够切实地防止压接保持部以外的螺旋状部的中心轴从引导轴的轴向位移。由此,能够避免不同于卷线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移力作用到压接保持部,能够将压接保持部稳定地维持在压接保持状态。
[0018]并且,被拉伸的螺旋状部以跨过引导轴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按照螺旋方向拉伸螺旋状部,能够防止在被拉伸的螺旋状部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等,能够实现卷线的耐久性的提尚。
[0019]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式所述的卷线的布线结构中,还包括:引导轴保持托架,将所述引导轴的端部固定地保持于所述支撑体;以及线保持托架,与所述可动体连结,并且随着该可动体的滑动位移在所述引导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引导轴保持托架靠近位移或远离位移,所述引导轴保持托架和所述线保持托架在所述引导轴的轴向上的相对方向的外表面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线固定部,从所述相对方向上的所述外表面侧到内表面侧的区域作为所述压接保持部。
[0020]根据本方式,设置引导轴保持托架和能够相对于该引导轴保持托架靠近位移或远离位移的线保持托架,并在它们在引导轴的轴向上的相对方向外表面设置有线固定部。由此,能够在卷线的伸缩区域中的最外侧设置线固定部,能够有利于确保卷线的伸缩区域。
[0021]另外,将卷线从设置有线固定部的引导轴保持托架和线保持托架的外表面侧拉伸并架设到内表面侧,从而能够将从外表面侧到内表面侧的区域作为压接保持部的安装区域,不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够有利地设置压接保持部的安装区域。
[0022]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在所述第四方式所述的卷线的布线结构中,所述线保持托架包括:基座部,设置于所述引导轴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一侧;C字引导部,一体地保持于该基座部,在所述引导轴的轴向视图中在该引导轴的周围呈同心的大致C字状地配置;以及突出状引导部,位于从该C字引导部向所述引导轴的轴向内侧远离的位置,并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引导轴突出,在所述C字引导部的基端侧设置有所述线固定部,从该线固定部延伸出的所述螺旋状部沿所述C字引导部配置,并且拉伸所述螺旋状部而成的所述压接保持部被压接保持成跨过所述C字引导部的前端侧和所述突出状引导部之间。
[0023]根据本方式,线保持托架具备在引导轴的周围呈同心的大致C字状配置的C字引导部以及位于从C字引导部向引导轴的轴向内侧远离的位置并从基座部朝向引导轴突出的突出状引导部。并且,通过在C字引导部的基端侧设置线固定部,能够将从线固定部延伸出来的卷线沿C字引导部进行布线并保持,能够实现对固定于线固定部的固定部位的加强。
[0024]另外,拉伸螺旋状部而成的压接保持部被压接保持成跨过C字引导部的前端侧和突出状引导部之间。螺旋状部通过拉伸而比拉伸前的螺旋状部的外周区域向内周侧陷入,但是,由于成为C字引导部的前端侧和突出状引导部之间被切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有利地构成能够实现螺旋状部按照螺旋方向的拉伸并且防止被拉伸的螺旋状部和引导部的干扰的压接保持部。
[0025]发明效果
[0026]根据本发明,在比线固定部靠近卷线的螺旋状部一侧设置有压接保持部,在该压接保持部,卷线的螺旋状部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安装,通过该螺旋状部的弹性复原力对螺旋状部进行压接保持。由此,卷线的螺旋状部伸缩时所产生的扭转方向的位移载荷在到达卷线固定于线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之前就传递到压接保持部,并被吸收缓和。其结果是,对固定在支撑体和可动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