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219发布日期:2019-02-01 19:3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移动终端耗电量大,需要经常充电。

通常移动终端是通过电源适配器来进行充电。其中,电源适配器一般包括初级整流电路、初级滤波电路、变压器、次级整流电路、次级滤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这样电源适配器通过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转换为适于移动终端需求的稳定低压直流电(例如5V),以提供给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装置和电池,实现移动终端的充电。

但是,随着电源适配器的功率变大,例如从5W向10W、15W、25W等更大功率升级时,需要更多能够承受高功率和实现更好精度控制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适配,这不仅会增加电源适配器的体积,同时也会增加适配器的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适配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包括互相连接的控制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

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芯片IC1调整电压的稳定输出;

所述电压调整模块通过变压器T1调整整个电路的电压。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IC1、三极管IC2-A4和Q2、二极管IC4、DP6和DP7、电容CP4、CP5、CP6及CP8、及电阻JP01、RP1、RP2、RP3、RP8、RP9、RP10、RP11、RP12、RP13、RP14、RP15、RP16、RP17、RP18、RP19、RP21、RP23及RP24;

所述控制芯片IC1包括六个引脚,分别为GND引脚、COM引脚、QRD引脚、OUT引脚、VCC引脚及CS引脚;

所述IC2-A4包括第3引脚和第4引脚;

所述控制芯片IC1的GND引脚接地,COM引脚分别连接IC2-A4的第4引脚和电容CP6的一端,QRD引脚分别连接电阻JP01的一端和RP21的一端,OUT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P12的一端和电阻RP8的一端,VCC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CS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P11的一端和电容CP5的一端;

所述三极管IC2-A4的第3引脚接地;

所述电容CP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JP0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

所述电阻RP2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P1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P7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P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P8的另一端、电阻RP9的一端,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P9的另一端、电阻RP11的另一端、电阻RP15的一端、电阻RP16的一端及电阻RP17的一端;

电阻RP15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16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1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P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P23的一端、电阻RP24的一端、电容CP8的一端及二极管IC4的一端,发射极连接电阻RP23的另一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P3的一端、二极管DP6的一端、电阻RP24的另一端、电容CP7的一端及电容CP4的一端;

所述电容CP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IC4的第二端;

所述二极管IC4的第二端还分别连接电阻RP18的一端和电阻RP19的一端,第三端接地;

所述电阻RP1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4的一端,所述电阻RP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3的一端,所述电阻RP13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

所述电阻1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P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2的一端,所述电阻RP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的一端,所述电阻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所述二极管DP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P7的另一端和电阻RP10的一端,所述电阻RP10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

所述电容CP4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调整模块包括变压器T1、电容IC2-B、CY1、CP1、CP2、CP3、DP1、DP2、DP3、DP4、CS1、SC2、CS3、CS4、DS1及DS2、电阻RP4、RP5、RP6、RP7、R601、VT601、RS1、RS2、RS3、RS4、RS5、RS6、RS7、RS8及RS9、二极管IC3、DS1、DS2及DP5、发光二极管LED1、电感线圈L601和L602、电源V+和V-、及熔断器F602;

所述变压器T1包括七个接口,第三个接口、第四个接口和第五个接口分别连接电源脉宽控制集成模块,第一个接口分别连接电源脉宽控制集成模块的一端、电容CY1的一端、电容CP3的一端、电阻RP4的一端、电阻RP5的一端及电感线圈L601的一端,第三个接口还连接二极管DP5的一端,第六个接口接数字地,第七个接口分别连接电阻RS1的一端、RS2的一端、二极管DS1的一端及二极管DS2的一端;

所述电容CY1的另一端接数字地;

所述电容CP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P4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P5的另一端并联,该并联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6和RP7并联的一端,电阻RP6和RP7并联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P5的另一端;

所述电感线圈L601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P2的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三端分别连接电容CP1的一端、二极管DP1的一端和DP2的一端,第四端分别连接电容CP1的另一端、二极管DP3的一端和DP4的一端;

所述电容CP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二极管DP1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P3的另一端和熔断器F602的一端;

二极管DP2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P4的另一端和电阻R601的一端;

所述熔断器F6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熔断器F601的一端和热敏电阻VT601的一端;

所述电阻R6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敏电阻VT601的另一端和外部电路的零线;

所述熔断器F60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路的火线;

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和RS2的另一端并联,且并联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S1的一端,所述电容CS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线圈L602的一端;

所述电感线圈L602的一端还分别连接二极管DS1的另一端、二极管DS2的另一端、电容SC2的一端、电容CS3的一端及电阻RS3的一端,第二端连接电源V+,第三端连接电源V-,第四端接地;

所述电容S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S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源V+和V-之间还串联电阻RS9和发光二极管LED1;

所述电源V+还连接电阻RS8的一端;

所述电阻RS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5的一端、电阻RS6的一端、电阻RS7的一端及二极管IC3的一端;

所述电阻RS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S4的一端;

所述电容CS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4的一端、二极管IC2-B的一端和二极管IC3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IC3的第三端连接电源V-;

所述二极管IC2-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3的另一端和电阻RS4的另一端;

所述电阻RS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S7的另一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电压的稳定输出,尤其是电阻RP13、RP14、RP18、RP19、电容CP8及三极管Q2的分压分流,使得整个电路输出的电压更加稳定,且电压调整模块能够将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进行周期性变换,与传统的恒压恒流相比,能够降低锂电池的析锂现象,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极化效应、提高充电速度、减少电池的发热,且设置了熔断器和热敏电阻以随时保证终端充电时的安全可靠。此外,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在实际产品中无需占用太大空间,还可大大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适配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例,实施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配器,包括互相连接的控制模块101和电压调整模块102:

控制模块101通过控制芯片IC1调整电压的稳定输出;

控制模块101包括控制芯片IC1、三极管IC2-A4和Q2、二极管IC4、DP6和DP7、电容CP4、CP5、CP6及CP8、及电阻JP01、RP1、RP2、RP3、RP8、RP9、RP10、RP11、RP12、RP13、RP14、RP15、RP16、RP17、RP18、RP19、RP21、RP23及RP24;

控制芯片IC1包括六个引脚,分别为GND引脚、COM引脚、QRD引脚、OUT引脚、VCC引脚及CS引脚;

IC2-A4包括第3引脚和第4引脚;

控制芯片IC1的GND引脚接地,COM引脚分别连接IC2-A4的第4引脚和电容CP6的一端,QRD引脚分别连接电阻JP01的一端和RP21的一端,OUT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P12的一端和电阻RP8的一端,VCC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CS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P11的一端和电容CP5的一端;

三极管IC2-A4的第3引脚接地;

电容CP6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JP0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

电阻RP21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1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P7的一端,二极管DP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

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P8的另一端、电阻RP9的一端,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P9的另一端、电阻RP11的另一端、电阻RP15的一端、电阻RP16的一端及电阻RP17的一端;

电阻RP15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16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17的另一端接地;

电容CP5的另一端接地;

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P23的一端、电阻RP24的一端、电容CP8的一端及二极管IC4的一端,发射极连接电阻RP23的另一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P3的一端、二极管DP6的一端、电阻RP24的另一端、电容CP7的一端及电容CP4的一端;

电容CP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IC4的第二端;

二极管IC4的第二端还分别连接电阻RP18的一端和电阻RP19的一端,第三端接地;

电阻RP1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4的一端,电阻RP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3的一端,电阻RP13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102;

电阻1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P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2的一端,电阻RP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1的一端,电阻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102;二极管DP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P7的另一端和电阻RP10的一端,电阻RP10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

电容CP4的另一端接地。

电压调整模块102通过变压器T1调整整个电路的电压;

电压调整模块102包括变压器T1、电容IC2-B、CY1、CP1、CP2、CP3、DP1、DP2、DP3、DP4、CS1、SC2、CS3、CS4、DS1及DS2、电阻RP4、RP5、RP6、RP7、R601、VT601、RS1、RS2、RS3、RS4、RS5、RS6、RS7、RS8及RS9、二极管IC3、DS1、DS2及DP5、发光二极管LED1、电感线圈L601和L602、电源V+和V-、及熔断器F602;

变压器T1包括七个接口,第三个接口、第四个接口和第五个接口分别连接电源脉宽控制集成模块,第一个接口分别连接电源脉宽控制集成模块的一端、电容CY1的一端、电容CP3的一端、电阻RP4的一端、电阻RP5的一端及电感线圈L601的一端,第三个接口还连接二极管DP5的一端,第六个接口接数字地,第七个接口分别连接电阻RS1的一端、RS2的一端、二极管DS1的一端及二极管DS2的一端;

电容CY1的另一端接数字地;

电容CP3的另一端、电阻RP4的另一端及电阻RP5的另一端并联,该并联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P6和RP7并联的一端,电阻RP6和RP7并联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P5的另一端;

电感线圈L601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P2的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三端分别连接电容CP1的一端、二极管DP1的一端和DP2的一端,第四端分别连接电容CP1的另一端、二极管DP3的一端和DP4的一端;

电容CP2的另一端接地;

二极管DP1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P3的另一端和熔断器F602的一端;

二极管DP2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P4的另一端和电阻R601的一端;

熔断器F6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熔断器F601的一端和热敏电阻VT601的一端;

电阻R6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敏电阻VT601的另一端和外部电路的零线;

熔断器F60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路的火线;

电阻RS1的另一端和RS2的另一端并联,且并联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S1的一端,电容CS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线圈L602的一端;

电感线圈L602的一端还分别连接二极管DS1的另一端、二极管DS2的另一端、电容SC2的一端、电容CS3的一端及电阻RS3的一端,第二端连接电源V+,第三端连接电源V-,第四端接地;

电容SC2的另一端接地;

电容CS3的另一端接地;

电源V+和V-之间还串联电阻RS9和发光二极管LED1;

电源V+还连接电阻RS8的一端;

电阻RS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5的一端、电阻RS6的一端、电阻RS7的一端及二极管IC3的一端;

电阻RS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S4的一端;

电容CS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4的一端、二极管IC2-B的一端和二极管IC3的第二端;二极管IC3的第三端连接电源V-;

二极管IC2-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S3的另一端和电阻RS4的另一端;

电阻RS6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S7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电压的稳定输出,且电压调整模块能够将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进行周期性变换,与传统的恒压恒流相比,能够降低锂电池的析锂现象,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极化效应、提高充电速度、减少电池的发热,且设置了熔断器和热敏电阻以随时保证终端充电时的安全可靠。此外,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在实际产品中无需占用太大空间,还可大大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