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868发布日期:2019-02-01 19:2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设备的充电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无线充电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一种充电方式,而现有无线充设备中尚存在充电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因此如何增强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框支架以及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感应线圈以及电路板,所述感应线圈与电路板通电连接,所述感应线圈上设置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外露于所述中框支架;所述中框支架靠近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收纳部,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周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二收纳部,所述感应线圈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部;第二收纳部内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当感应线圈收纳与第二收纳部后,感应线圈与支撑件接触并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呈环形设置于第二收纳部相对两侧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环形结构,以对电路板形成周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壁面上设置有过线槽,一导线通过所述过线槽连接电路板和感应线圈。

优选地,感应线圈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的之间侧壁上设置有线圈固定件,所述线圈固定件与感应线圈上定位部形成定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外接口上设置有磁铁,以使所述外接口与外部电源设备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中框支架靠近第一壳体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壳体定位槽,以定位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定位槽呈环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基层,第一防爆层以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防爆层设置于第一基层和第一遮蔽层之间;所述第一基层为透明基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设置于第一基层靠近中框支架一侧或设置于所述第一防爆层靠近中框支架一侧。

优选地,中框支架靠近第二壳体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壳体定位槽,以定位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基层,第二油墨层,第二防爆层以及第二遮蔽层;所述第二防爆层设置于第二基层和第二遮蔽层之间;所述第二基层为透明基层;所述第二油墨层设置于第二基层和第二防爆层之间或设置于第二防爆层和第二遮蔽层之间。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而无线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支撑件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当感应线圈收纳与第二收纳部后,感应线圈与支撑件接触,支撑件给予感应线圈支撑,从而使得感应线圈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减少感应线圈与第二收纳部底面之间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在感应线圈工作时对感应线圈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减少因温升造成感应线圈或电路板的影响,提高无线充电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无线充电装置的中框支架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无线充电装置的中框支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无线充电装置的中框支架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一个变形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一个变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壳体一个变形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壳体一个变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无线充电装置;10、第一壳体;101、第一基层;1011、第一平板部;1013、第一弧形部;102、第一油墨层;103、第一防爆层;104、第一遮蔽层;20、第二壳体;201、第二基层;2011、第二平板部;2013、第二弧形部;202、第二油墨层;203、第二防爆层;204、第二遮蔽层;30、中框支架;301、第一收纳部;302、第一限位部;3021、过线槽;303、第二限位部;304、第二收纳部;305、线圈固定件;306、支撑件;307、接口固定部;308、第一壳体定位槽;309、第二壳体定位槽;40、无线充电组件;401、感应线圈;403、电路板;4011、外接口;4013、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1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100,其用于为手机、iPad、电子手表等电子设备充电。

该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中框支架30以及无线充电组件40。其中中框支架30用于为无线充电组件40提供稳固支撑,确保无线充电组件40可以稳定工作,无线充电组件40与中框支架30连接,并部分外露于中框支架30,以与外部电源设备连接从而将有线充电的方式转换为无线充电的方式。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与中框支架30相对两侧连接,以保护无线充电组件40。

请参阅图2,无线充电组件40包括感应线圈401以及电路板403,感应线圈401与电路板403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在感应线圈401上设置有外接口4011,该外接口4011与中框支架30配合时,外露于中框支架30,以便于外部充电设备通过该外接口4011为感应线圈401供电。外接口4011可以type-c接口、lighting接口或micro USB接口。进一步,在外接口4011上设置有磁铁,以使外接口4011与外部电源设备通过磁性吸附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避免外接口4011因插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造成接口损坏的情况。

再进一步,感应线圈401上还形成有定位部4013,定位部4013可以是凹槽或凸起,以便感应线圈401与中框支架30连接时与中框支架30形成定位配合,防止感应线圈401相对中框支架30转动。

请参阅图3A-3B,中框支架30可以为铝支架,不锈钢支架或者是PC、ABS、PP中任意一种或两者组合制成的塑料支架。中框支架30靠近第一壳体10一侧设置有第一收纳部301,用于收容电路板403。优选地,第一收纳部301为一通孔结构,在电路板403收容于第一收纳部301后,电路板403的相对两侧外露于通孔,以增强电路板403的散热性能。

在第一收纳部301的周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02,第一限位部302呈环形结构设置于电路板403的周围,以对电路板403形成周向限位,避免电路板403移位影响电路板403和感应线圈401的电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一限位部302将电路板403和感应线圈401隔开,避免感应线圈401工作时发热对电路板403造成影响。在第一限位部302的壁面上设置有过线槽3021,一导线通过过线槽3021连接电路板403和感应线圈401,从而减少了导线的长度,进一步增强电路板403和感应线圈401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中框支架30靠近第一壳体10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03,第一限位部302和第二限位部303之间形成第二收纳部304,感应线圈401收纳于该第二收纳部304内。

在第一限位部302和/或第二限位部303的之间侧壁上设置有线圈固定件305,线圈固定件30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为多个,当感应线圈401收容于第二收纳部304后,线圈固定件305与感应线圈401上的定位部4013形成定位配合,从而实现感应线圈401和中框支架30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在第二收纳部304内设置有支撑件306,该支撑件306可以设置于第二收纳部304的底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限位部302和第二限位部303的之间的侧壁上,且支撑件306与第二收纳部304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D>0。优选地,支撑件306呈环形,设置于第一限位部302以及第二限位部303的之间的内壁,也即第二收纳部303的内壁上,以更优的为感应线圈401提供支撑。

当感应线圈401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04后,感应线圈401与支撑件306接触,支撑件306给予感应线圈401支撑,从而使得感应线圈401与第二收纳部304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减少感应线圈401与第二收纳部304底面之间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在感应线圈401工作时对感应线圈401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减少因温升造成感应线圈401或电路板403的影响,提高无线充电组件40的性能。

在中框支架30上还设置有一接口固定部307,该接口固定部307与第二收纳部304连通,以使外接口4011可以从该接口固定部307外露。

在中框支架30靠近第一壳体10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壳体定位槽308,第一壳体定位槽308呈环形设置,其与第一壳体10接触,用于定位第一壳体10,在第一壳体10安装于第一壳体定位槽308后,可以动过螺纹连接或者胶水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固定于中框支架30。

请参阅图3C,在中框支架30靠近第二壳体20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壳体定位槽309,第二壳体定位槽309呈环形设置,其与第二壳体20接触,用于定位第二壳体20,在第二壳体20安装于第二壳体定位槽309后,可以动过螺纹连接或者胶水使得第二壳体20相对固定于中框支架30。

请参阅图4A-4B,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基层101,第一油墨层102,第一防爆层103以及第一遮蔽层104。其中第一基层101为透明基层,其可以是玻璃层,也可以是树脂层,还可以是亚克力胶层。优选地,第一基层101为玻璃层,由于玻璃材质对无线充电信号的阻碍小,有利于充分发挥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无线充电性能。

第一基层101包括第一平板部1011以及围设于第一平板部1011周围的第一弧形部1013,第一弧形部1013与中框支架30连接,第一平板部1011用于与其他平面或电子设备接触,以便于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放置或为电子设备充电。且第一基层101的厚度为0.1mm-0.15mm,便于实现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轻薄化。第一油墨层102设置于第一基层101靠近中框支架30一侧,用于增强第一壳体10的耐高温性能,优选地,该第一油墨层102厚度为0.001mm-0.1mm。第一防爆层103与第一基层101配合夹持第一油墨层102,以保护第一油墨层102,同时防止第一基层101受冲击破损后不易被贯穿,且碎片不会脱落,增强第一壳体10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一防爆层103的厚度为0.001mm-0.5mm。

在第一防爆层103靠近中框支架30一侧设置有第一遮蔽层104,以保护在第一壳体10内电路板403上电子元器件不受到光照,延长电路板40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一遮蔽层104的厚度为0.001-1mm。

请参阅图4C-4D,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102位置可以与第一防爆层103互换,也即第一基层101,第一防爆层103,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一遮蔽层104依次设置,也即第一油墨层102设置于第一防爆层103和第一遮蔽层104之间。也即第一油墨层102可以设置于第一基层101和第一防爆层103之间或设置于第一防爆层103和第一遮蔽层104之间。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102可以是不需要的。

请参阅图5A-5B,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基层201,第二油墨层202,第二防爆层203以及第二遮蔽层204。其中第二基层201为透明基层,其可以是玻璃层,也可以是树脂层,还可以是亚克力胶层。优选地,第二基层201为玻璃层,由于玻璃材质对无线充电信号的阻碍小,有利于充分发挥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无线充电性能。

第二基层201包括第二平板部2011以及围设于第二平板部2011周围的第二弧形部2013,第二弧形部2013与中框支架30连接,第二平板部2011用于与其他平面或电子设备接触,以便于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放置或为电子设备充电。且第二基层201的厚度为0.1mm-0.15mm,便于实现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轻薄化。第二油墨层202设置于第二基层201靠近中框支架30一侧,用于增强第二壳体20的耐高温性能,优选地,该第二油墨层202厚度为0.001mm-0.1mm。第二防爆层203与第二基层201配合夹持第二油墨层202,以保护第二油墨层202,同时防止第二基层201受冲击破损后不易被贯穿,且碎片不会脱落,增强第二壳体20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二防爆层203的厚度为0.001mm-0.5mm。

在第二防爆层203靠近中框支架30一侧设置有第二遮蔽层204,以保护在第二壳体20内电路板403上电子元器件不受到光照,延长电路板40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二遮蔽层204的厚度为0.001-1mm。

请参阅图5C-5D,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油墨层202位置可以与第二防爆层203互换,也即第二基层201,第二防爆层203,第二油墨层202以及第二遮蔽层204依次设置,也即第二油墨层202设置于第二防爆层203和第二遮蔽层204之间。

也即第二油墨层202可以设置于第二基层201和第二防爆层203之间或设置于第二防爆层203和第二遮蔽层204之间。

也可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油墨层202可以是不需要的。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图未示),且该通孔位置对应电路板403设置,以进一步增强该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散热性能。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而无线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支撑件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当感应线圈收纳与第二收纳部后,感应线圈与支撑件接触,支撑件给予感应线圈支撑,从而使得感应线圈与第二收纳部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D,减少感应线圈与第二收纳部底面之间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在感应线圈工作时对感应线圈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减少因温升造成感应线圈或电路板的影响,提高无线充电组件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