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和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857发布日期:2019-02-01 19: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座和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座和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配备有可充电电池,由于可充电电池的容量限制,需要充电座对可充电电池充电。“一充多”充电座可同时对多块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效率高。现有的“一充多”充电座由于设置有多个充电仓,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而且,由于充电座在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尺寸公差,可充电电池在充电座内存在固定不稳的情况,并且可充电电池插入充电仓时无卡顿的手感,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用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包括:主体部件,具有多个腔体以及充电孔,所述充电孔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腔体设置有电极片,用于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活动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活动连接,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腔体,使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件与所述腔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槽,以给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处于所述收合状态的尺寸小于处于所述打开状态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为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件为由底板与侧板形成的L型板;所述主体部件由底板、背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其具有与其底板相对的顶面以及与背板相对的前面,所述活动部件底板的远离其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前面的底端转动连接;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件的底板和侧板分别贴合所述前面和顶面;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件的底板与侧板分别与所述前面和顶面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设置有弹性夹持件,用于将所述可充电电池固定于所述充电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件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腔体位置相对的多个卡块;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腔体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卡块形成多个所述充电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件由底板、背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所述主体部件还设置有多个固定于所述底板和背板的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以及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的位于所述相邻隔板之间的部分围成所述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位于所述相邻隔板之间的部分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形状与所述卡块的形状均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形状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块设置有所述弹性夹持件,所述弹性夹持件可沿朝向所述卡块的方向伸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可充电电池插入所述充电槽时,所述弹性夹持件用于向所述可充电电池施加一朝向所述卡块的推力;当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置于所述充电槽后,所述推力将所述可充电电池固定于所述充电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凸块以及凸块内置的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合组件,用于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时,将所述活动部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件设置有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充电槽的充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上述任一充电座、以及可与所述充电座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源。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充电座具有打开和收合两个状态,当处于收合状态时,整体呈一完整的盒体,充电座的体积较打开状态大大减小,外观简洁紧凑,方便携带,避免了一充多充电座体积过大的缺陷。挡块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持件,当可充电电池插入充电槽后,弹性夹持件将可充电电池牢固地固定于充电槽中,并给用户一个卡顿的手感,使用户感知到可充电电池已经完全插入到充电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图,(a)、(b)分别是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充电座插入可充电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座尚未插入可充电电池的剖面图,(a)、(b)分别是两个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座正在插入可充电电池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座插入可充电电池后的剖面图,(a)、(b)分别是两个角度的剖面图,(c)是省略了弹簧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充电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充电座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充电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充电座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基座;11-底板;12-背板;13-侧板;14-隔板;15-腔体;141-电极片;121-挡块;16-弹性夹持件;161-凸块;162-弹簧;131-充电孔;

20-翻盖;21-底板;22-侧板;23-卡块;24-凹槽;

30-可充电电池;31-充电槽;32-卡扣槽;33-卡扣部;34-磁铁;35-铁片;36-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和充电装置,用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充电座包括:主体部件,具有多个腔体;活动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活动连接,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腔体,使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当所述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件与所述腔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槽,以给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和充电装置可以对任何类型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无人机的控制端、相机、摄像机、移动设备等的可充电电池。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充电座的主体部件可以有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以基座为例进行说明,活动部件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以翻盖为例进行说明。

翻盖与基座之间转动连接,即翻盖可相对于基座转动。参见图1所示,当需要充电时将充电座打开,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a)、(b)分别是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图。翻盖20是由底板21与侧板22形成的L型板。基座10是由底板11、背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围成的长方形盒体。翻盖的底板21与基座的底板11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翻盖底板21的远离其侧板22的一端与基座底板11的远离其背板12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可以是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是通过一转轴实现,使翻盖20整体可绕该转轴转动。当翻盖20打开后,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翻盖的底板21和侧板22与基座10分离。在图1中,翻盖的底板21与基座的底板11处于同一平面,翻盖的侧板22与基座的背板12平行。

参见图1所示,基座10还设置有隔板14,这些隔板14固定于基座的底板11和背板12。基座10具有四个腔体15,腔体15由相邻两个隔板14、以及基座底板11和背板12的位于相邻隔板14之间的部分围成。打开翻盖20后,基座10的四个腔体15同时被打开。翻盖20具有四个卡块23,四个卡块23与四个腔体15沿相同方向分别排成一列,这四个卡块23分别与四个腔体15位置相对。翻盖20还形成有四个凹槽24,凹槽24与卡块23相间排列,且每个凹槽24与基座10的一个隔板14位置相对。每个腔体15和与其对应的卡块23形成一个充电槽31,所以充电座共形成有四个充电槽31。

每个腔体15都设置有电极片141,电极片141的位置不做限定,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在隔板14上,也可以设置在基座的底板11或背板12上。当可充电电池30插入充电槽31后,如图2所示,电极片141与可充电电池30的电极接触,为可充电电池30充电。

进一步地,参见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座,每个腔体15中还设置有挡块121,即挡块121位于基座背板12的位于相邻隔板14之间的部分。本实施例不对挡块121和卡块23的形状做具体限定,挡块121的形状与卡块23的形状均与可充电电池30的形状相适应,即挡块121和卡块23的形状取决于适用于该充电座的可充电电池30的形状。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可充电电池30,其朝向挡块121和卡块23的两端是弧面,那么挡块121和卡块23的朝向可充电电池30的面也应是弧面,使得可充电电池30插入充电槽31后,能够被挡块121和卡块23较为牢固地固定,避免可充电电池30在充电槽31内固定不稳。

进一步地,挡块121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持件16,弹性夹持件16可沿朝向卡块23的方向伸缩。本实施例不对弹性夹持件16的构造做具体限定,在一个示例中,该弹性夹持件16可以采用凸块161,该凸块161内置有弹簧162。当充电槽31没有插入可充电电池时,如图3(a)、(b)所示,在弹簧162的作用下,凸块161突出于挡块121。在可充电电池30插入充电槽31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可充电电池30对凸块161施加压力而压缩弹簧162,使可充电电池30顺利装入腔体15中,弹簧162向凸块161施加一弹力,凸块161向可充电电池30施加一朝向卡块23的推力,使用户在装入可充电电池30时保持一定手感。当可充电电池30插入充电槽31后,如图5所示,可充电电池30的底端插到充电槽31最底部时,凸块161的推力将可充电电池30牢固地固定于充电槽31中,并给用户一个卡顿的手感,使用户感知到可充电电池30已经完全插入到充电槽31中。

当充电完毕后,拔出可充电电池30,转动图1的翻盖20,关闭充电座,如图6所示,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翻盖的侧板22和底板21分别贴合于与基座底板11相对的顶面和与基座背板12相对的前面,翻盖20的各个凹槽24分别扣在基座10的隔板14,翻盖20将所有腔体15全部关闭,充电座呈一完整的长方形盒体,以将电极片141保护在一个封闭的盒体内,免于受到损坏。

本实施例的充电座,充电座具有打开和收合两个状态,当处于收合状态时,整体呈一完整的盒体,充电座的体积较打开状态大大减小,外观简洁紧凑,方便携带,避免了“一充多”充电座体积过大的缺陷。

以上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翻盖20和基座10的形状也可以是L型板和长方形盒体之外的其他形状,只要二者可以相对转动,具有打开和收合两种状态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充电槽31的数量也不限于四个,翻盖20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多个卡块23,基座10可以具有相应的多个腔体15,以形成多个充电槽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活动连接还可以是转动连接之外的其他形式,例如,滑动连接。当活动部件滑入主体部件后,活动部件将主体部件的腔体关闭,使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当活动部件从主体部件滑出后,活动部件将主体部件的腔体打开,使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不再赘述,以下仅重点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翻盖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翻盖与四个腔体沿相同方向分别排成一列,并分别与四个腔体位置相对。每个翻盖具有一个卡块,并可独立地相对于基座转动。对于每个翻盖,可以单独地打开和关闭其所对应的腔体。当打开至少一个翻盖时,其所对应的腔体被打开,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当关闭所有的翻盖时,基座的四个腔体全被关闭,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

相对于之前的实施例,由分立的多个翻盖代替了整体式的翻盖,这样当需要充电的可充电电池数量小于充电槽的数量时,比如需要对两块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那么打开两个翻盖即可,不必将所有的翻盖都打开,相对于上一实施例,可以进一步缩小充电座打开状态的体积,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充电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不再赘述,以下仅重点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特征。

充电座还包括锁合组件,锁合组件可以设置于主体部件和/或活动部件上,当充电座处于收合状态时,将活动部件固定于主体部件。

该锁合组件采用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卡扣槽32和卡扣部33。卡扣槽32设置于主体部件上,卡扣部33可设置于活动部件上。如图7所示,对于前述实施例的L型板的翻盖20和长方形盒体的基座10的情况,卡扣部可设置于翻盖侧板22的内表面,卡扣槽32可设置于基座背板12的顶端,卡扣部33卡扣在卡扣槽32内以将翻盖20固定于基座10。当然,卡扣槽32和卡扣部33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卡扣槽32设置于活动部件上,卡扣部33设置于主体部件上,同样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该锁合部件还可以采用磁性组件,磁性组件包括:磁铁和铁片。磁铁设置于活动部件上,铁片设置于主体部件。类似地,如图8所示,磁铁34可设置于翻盖侧板22的内表面,铁片35可设置于基座背板12的顶端,磁铁34吸附铁片35内以将翻盖20固定于基座10。当然,磁铁34和铁片35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磁铁34设置于主体部件上,铁片35设置于活动部件上,同样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该锁合组件还可以采用为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勾脚、以及按压部和限位部。勾脚设置于活动部件上,按压部和限位部设置于主体部件上。类似地,勾脚可设置于翻盖侧板22的外表面,按压部和限位部可设置于基座背板12的顶端,通过按下按压部使限位部与勾脚固定连接以将翻盖20固定于基座10。当然,勾脚与按压部和限位部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勾脚设置于主体部件上,按压部和限位部设置于活动部件上,同样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充电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不再赘述,以下仅重点描述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特征。

主体部件还设置有指示灯,用于指示充电槽的状态。如图9所示,指示灯3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当充电座处于打开状态且没有插入可充电电池时,指示灯36处于第一状态;当至少一个充电槽中有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指示灯36处于第二状态,当该可充电电池的电量充满时,指示灯36处于第三状态。指示灯的数量也可以与充电槽的数量对应,如图10所示,每一个充电槽具有一个对应的指示灯36。当充电槽未插入可充电电池时,其对应的指示灯36处于第一状态;当充电槽中有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其对应的指示灯36处于第二状态,当充电槽内的可充电电池的电量充满时,其对应的指示灯36处于第三状态。本实施例对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不做限定,例如,各个状态可以是各种颜色,各个状态还可以是各种闪烁频率。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充电座、以及可与充电座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源。充电座的基座上还设置有充电孔,如图1、图2所示,充电孔131设置于基座的一个侧板上。充电电源的线缆可插入该充电孔131,已与充电座电性连接。当可充电电池插入充电槽后,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电源向可充电电池充电。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有了清楚的认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