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耳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341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电池极耳及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极耳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的极耳经常需要折弯,如在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焊处,为了节省空间需要折弯,此时存在的问题有:极耳较厚时不易折弯;折弯有回弹,不易控制折弯角度;当极耳外露部分晃动时,会带动内部折弯部晃动,容易造成焊点脱落,还会刺破内部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在折弯时需要借助工具。再如在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连接处需要折弯,此时存在的问题有:极耳较厚时不易折弯;折弯有回弹,不易控制折弯角度,极耳与汇流排之间贴合不紧密,不易激光焊接;极耳与汇流排刚性都比较大,焊接连接随着振动容易脱焊;在折弯时需要借助工具。

近年来,针对提高极耳的折弯性做了很多改进工作。例如,相关技术中,有人通过在电池中设置软连接片,以实现极耳的弯折效果。但该方法仍存在以下问题:要设置软连接片,则在电池组装时需要软连接片两端分别焊接,不仅失效风险提高还增加了工序,而且软连接只能在电池内部起到软性连接的作用,无法解决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容易折弯且无需工具、不回弹、容易焊接、稳固性好、可与汇流排紧密贴合的电池极耳及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极耳及相应电池的不足,提供一种容易折弯且无需工具、不回弹、容易焊接、稳固性好、可与汇流排紧密贴合的电池极耳及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耳,其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所述金属极耳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硬部和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软部,硬部和软部交替连接,且硬部的硬度大于软部的硬度;所述金属极耳本体所使用的金属包括铝、铜、镍和铜镀镍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硬部为金属片,其硬度相对软部较硬,刚性大,不易折弯,其厚度为0.1~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硬部为经压合或焊接在一起的多层金属薄片,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5~0.15mm。金属薄片呈软性,但经压合或焊接在一起,其厚度为0.1~1mm,硬度可显著提高,刚性大,不易折弯。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软部为层叠而成的多层金属薄片,软部的厚度为硬部的厚度±0.5mm,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5~0.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软部为金属丝编织成的金属网,呈软性,刚性小,容易折弯,软部的厚度为硬部的厚度±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硬部包括第一硬部、第二硬部、第三硬部,所述软部包括第一软部、第二软部;第一硬部、第一软部、第二硬部、第二软部、第三硬部依次连接,所述塑料密封条设置在第二硬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硬部包括第四硬部、第五硬部,所述软部包括第三软部;第四硬部、第三软部、第五硬部依次连接,所述塑料密封条设置在第三软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硬部和软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交替连接,当硬部为经压合或焊接在一起的多层金属薄片,软部为层叠而成的多层金属薄片时则无需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极耳本体上设置有硬部、软部和塑料密封条,由于软部呈软性,刚性小,故容易折弯且无需工具,具有不回弹、容易焊接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袋、如前所述的电池极耳,电池极耳设置在封装袋上。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以塑料密封条为界,可实现软部的一部分在电池内部,另一部分在电池外部,或者软部全部在电池内/外部,以达到所需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电池极耳中的塑料密封条上。封装袋为铝塑膜或钢塑膜,其封印区压在电池极耳中的塑料密封条上,经加热可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中的极耳具有稳固性好,不易晃动,可避免焊点脱落或电池内部短路,极耳还可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等优点,由于操作步骤简单、易于量产,所得电池的安全性显著提升,因此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3c为图3b的放大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电池极耳正视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电池极耳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及相应电池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参数、比例等可因地制宜做出选择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硬部20和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软部30,硬部20和软部30交替连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

通过在金属极耳本体上设置有硬部20、软部30和塑料密封条10,由于软部30呈软性,刚性小,故容易折弯且无需工具,具有不回弹、容易焊接的特点,使用上述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以设置在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为分界,塑料密封条10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软部30位于电池的内部、外部,或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达到电池对极耳的弯折需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和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一硬部20a、第二硬部20b、第三硬部20c,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一软部30a、第二软部30b;第一硬部20a、第一软部30a、第二硬部20b、第二软部30b、第三硬部20c依次焊接连接,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二硬部20b上,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软部30具有良好的弯折性,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金属网的厚度为0.4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40和电池极耳。封装袋40的封印区400压在设置于第二硬部20b的塑料密封条10上,以塑料密封条10为分界,塑料密封条10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软部30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以及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3

请参阅图2a和图2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一硬部20d、第二硬部20e、第三硬部20f,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一软部30c、第二软部30d;第一硬部20d、第一软部30c、第二硬部20e、第二软部30d、第三硬部20f依次焊接连接,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二硬部20e上,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软部30具有良好的弯折性,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层叠状金属薄片,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层叠状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二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软部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以及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4

请参阅图3a、图3b和图3c,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一硬部20g、第二硬部20h、第三硬部20i,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一软部30e、第二软部30f;第一硬部20g、第一软部30e、第二硬部20h、第二软部30f、第三硬部20i依次焊接连接,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二硬部20h上,其中,如图3c所示,硬部20和软部30均为层叠的金属薄片,硬部20的金属薄片通过焊接成为一体,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软部30具有良好的弯折性,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层叠状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二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软部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以及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5

请参阅图4a和图4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j、第五硬部20k,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g;第四硬部20j、第三软部30g、第五硬部20k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三软部30g的正中间,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金属网的厚度为0.4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三软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第三软部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以及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6

请参阅图5a和图5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m、第五硬部20n,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h;第四硬部20m、第三软部30h、第五硬部20n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层叠状金属薄片,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三软部30h的正中间,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层叠状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三软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进而使极耳本体中可弯折的第三软部同时位于电池的内部和外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以及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7

请参阅图6a和图6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p、第五硬部20q,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i;第四硬部20p、第三软部30i、第五硬部20q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五硬部20q上,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金属网的厚度为0.4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五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带有第三软部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以实现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8

请参阅图7a和图7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r、第五硬部20s,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j;第四硬部20r、第三软部30j、第五硬部20s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层叠状金属薄片,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其中第四硬部20r上,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层叠状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五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带有第三软部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另一侧位于电池内部,以实现电池外部极耳与汇流排紧密贴合,便于焊接且不易脱焊。

实施例9

请参阅图8a和图8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t、第五硬部20u,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k;第四硬部20r、第三软部30j、第五硬部20s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四硬部20t上,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金属网的厚度为0.4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四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带有第三软部的一侧位于电池内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

实施例10

请参阅图9a和图9b,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极耳包括:金属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极耳本体上的塑料密封条10,金属极耳本体包括硬部20和软部30,所述硬部20包括第四硬部20v、第五硬部20w,所述软部30包括第三软部30m;第四硬部20v、第三软部30m、第五硬部20w依次焊接,且硬部20的硬度大于软部30的硬度,其中,硬部20为金属片,软部30为层叠状金属薄片,塑料密封条10设置在第四硬部20v上,硬部20的厚度为0.4mm,软部30的厚度为0.48mm,层叠状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08mm。

使用该电池极耳制备电池时,该电池包括封装袋和电池极耳。封装袋40的封印区压在设置于第四硬部的塑料密封条上,以塑料密封条为分界,塑料密封条的一侧位于电池外部,带有第三软部的一侧位于电池内部,以实现电池内部极耳与电芯极片转接处的良好焊接。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