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5978发布日期:2019-02-01 19: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配电网线路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方经济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电网快速发展及城市电缆化率不断提高,对低压配电网架空线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架空线缆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架空线缆的电缆类似于绳索,由多跟或多组导线绞合而成,整个外包面具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在架空线缆系统中,由于电缆建立在两个电线塔杆之间,现有的对于人工的电缆检测必须爬上塔杆行走检测,而且能够检测的内容较少,危险性较大且检测效率低,这样就增加了检测难度,这样就需要能够自动检测架空线缆运行状态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用以检测塔杆间线缆的表皮受损程度和温度,该装置包括长方形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夹紧移动组件和检测控制组件,所述的夹紧移动组件包括从上方和下方夹紧待测线缆的从动轮和主动轮、与主动轮传动的步进电机以及用以两侧固定从动轮和主动轮的连接板;

当进行线缆检测时,检测控制组件控制步进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配合主动轮沿待测线缆前进,同时检测控制组件获取待测线缆的表皮影像和温度数据,并发送。

所述的从动轮和主动轮形状相同,均为一外圆表面带有弧形凹槽的滚轮,所述的外圆宽度大于待测线缆的直径,所述的弧形凹槽的深度为待测线缆直径的 1/3~1/2。

所述的检测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工业CCD相机和红外温度检测仪。

所述的壳体两侧还设有用以平衡的平衡杆,每个平衡杆端部设有平衡橡胶球。

所述的壳体底部通过绝缘绳挂设一金属配重。

所述的壳体为塑料绝缘壳体。

所述的壳体顶部设有驱鸟器和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自动巡检: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单根待测线缆上自动前进巡检,通过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来控制前进的速度,便于获取表皮图像和温度,代替了原有的人工检测,方便快捷。

二、运行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带有弧形凹槽的轮子将圆形电缆夹紧,并且配合配重在竖直方向上保证平衡,同时在壳体两侧设置带有橡胶平衡球的平衡杆,在水平方向上也保持平衡,能够有效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三、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为绝缘塑料壳,质轻,结构简单便与制造和维修,成本低,可大规模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壳体,2、从动轮,3、主动轮,4、控制器,5、工业CCD相机,6、红外温度检测仪,7、步进电机,8、金属配重,9、平衡橡胶球,10、待测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高压配电网线缆自动巡检装置,用来代替原有的检修人员人工检测线缆的表皮破损程度和表面温度,该装置包括长方形的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夹紧移动组件和检测控制组件,夹紧移动组件包括从上方和下方夹紧待测线缆的从动轮2和主动轮3、与主动轮3传动的步进电机 7以及用以两侧固定从动轮2和主动轮3的连接板9;

如图3所示,从动轮2和主动轮3形状相同,均为一外圆表面带有弧形凹槽的滚轮,外圆宽度大于待测线缆的直径,弧形凹槽的深度为待测线缆直径的1/3~1/2。

检测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4以及分别与控制器4连接的工业CCD相机5和红外温度检测仪6,该工业CCD相机5位于前进方向前端。

壳体1两侧设有用以平衡的平衡杆,每个平衡杆端部设有平衡橡胶球9,能够有效的防止在刮风引起电缆震颤时保证壳体的平衡不至倾斜或颠倒,其底部通过绝缘绳挂设一金属配重8,该金属配重8一般选择铁块,重量在5kg-20kg不等,壳体1为塑料绝缘壳体,其顶部设有驱鸟器和用以通信的天线,配合检测人员的终端能够方便快速的记录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进行线缆检测时,控制器4控制步进电机7转动,带动主动轮3旋转,由于主动轮3和从动轮2的弧形凹槽将线缆夹住,所以从动轮2配合主动轮3沿待测线缆前进,在前进的同时,控制器4获取待测线缆的表皮影像和温度数据,并通过顶部的天线发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