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5957发布日期:2019-02-01 19:2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500kV线路验收工作由杆塔组、走线组、通道组、地面组等组成。杆塔组负责检查杆塔及附件情况,包括塔身螺栓,金具安装,瓷瓶等情况;走线组负责检查导线情况,包括导线是否完好、有无损伤、压接管情况、间隔棒安装情况、次档距线长的测量,该组人员需要在导线上行走;通道组负责检查线路通道情况,包括线路所经地形,有无交跨情况;地面组负责检查杆塔基础边坡及接地电阻的测量。

走线组人员需要在500kV导线上行走展开工作,走线组人员双脚站在一根下子导线上,双手分别握住与身体齐平的两根导线,手脚同时在导线发力滑动的同时,使得整个人在导线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展开验收工作。

由于走线人员双手需要握在导线上,随身体移动在导线上滑动,双手的保护目前采取的措施是:戴工作手套,然后剪一段可乐瓶中间剖开套在导线上,手抓住可乐瓶外套;用砂纸附在导线外层手握住。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有不完善的地方:

1)材料与导线摩擦有可能损伤导线的;

2)手握砂纸或可乐瓶在导线上滑动时,由于导线表面和材料的摩擦力不稳定,手会经常和材料脱开,走线时需多次调整;

3)砂纸等材料长时间与导线摩擦后易损坏,还会有伤及手心的可能,长时间工作需经常更换手套和材料;

4)材料不易控制且手感不好,跨越间隔棒的时候容易丢失;

5)由于以上原因会导致作业人员在导线上工作时间延长,体力损耗增多,人员安全风险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作业人员在走线检查时移动困难且容易对导线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包括握杆、凹槽滑轮和刹车装置,所述握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凹槽滑轮和所述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滑轮的内侧;

所述刹车装置包括框体、刹车片、手柄和回位弹簧,所述握杆穿设过所述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部和所述握杆之间固定有所述回位弹簧,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框体的下部,所述手柄朝向握杆另一端延伸,所述刹车片固定在所述框体底部且位于所述凹槽滑轮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凹槽滑轮的长度大于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握杆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挡板。

优选的,在刹车时回位弹簧的弹力小于握杆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握杆上与框体对应的位置开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框体为口字型,框体的两相对内侧壁上设有卡入滑槽内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握杆两端凹槽滑轮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与作为支撑的两根导线之间间距相等。

优选的,刹车装置在不受外力状态时,凹槽滑轮距离刹车片的最小距离小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且凹槽滑轮距离刹车片的最大距离大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置握杆给作业人员在高空导线上时提供扶手,便于作业人员保持身体稳定,并且作业人员只要佩戴手套进行稍微保护,保持与握杆的摩擦力,而不会对人手造成额外的损伤,而在握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凹槽滑轮,使得整个走线辅助装置与导线之间保持滚动摩擦,尽量减少对导线的损伤,并且额外增加了刹车装置,可以固定住走线辅助装置与导线的相对位置,让作业人员停止向前运行。

框体起到整个支撑作用,刹车片位于凹槽滑轮下方,在握住手柄上提刹车时,刹车片能与导线下方接触利用摩擦力进行减速和固定整个装置的相对位置,而回位弹簧则在撤去对手柄施力后,让整个刹车装置恢复初始位置,使刹车片脱离导线。

所述凹槽滑轮的长度大于导线的直径。能将整个导线都包在凹槽滑轮的凹槽内,防止导线脱出,保证装置稳定向前运行。

所述握杆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挡板。进一步防止导线脱出凹槽滑轮,防止本装置意外与导线松脱,消除安全隐患。

在刹车时回位弹簧的弹力小于握杆的重量。向上抬起手柄后,刹车片与凹槽滑轮能产生挤压,进一步缩短刹车距离。

所述握杆上与框体对应的位置开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框体为口字型,框体的两相对内侧壁上设有卡入滑槽内的滑块。在刹车装置起作用时,固定框体移动轨迹,防止框体跑偏影响刹车或者下一次刹车。

所述握杆两端凹槽滑轮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与作为支撑的两根导线之间间距相等。正好让两侧的导线同时卡入两端的凹槽滑轮内,在移动本装置时不会产生向内或者向外的阻力。

刹车装置在不受外力状态时,凹槽滑轮距离刹车片的最小距离小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且凹槽滑轮距离刹车片的最大距离大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利用刹车片和凹槽滑轮之间的间距,形成另一种防止移动时导线滑出凹槽滑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的实施例,一种人工走线检查辅助装置,包括握杆1、凹槽滑轮2和刹车装置3,所述握杆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凹槽滑轮2和所述刹车装置3,朝向握杆1中心的方向为内侧,远离握杆1中心方向为外侧,所述刹车装置3设置在所述凹槽滑轮2的内侧,即两组刹车装置3的间距小于两组凹槽滑轮2之间的间距;

所述刹车装置3包括框体31、刹车片32、手柄33和回位弹簧34,所述握杆1穿设过所述框体31,所述框体31的顶部和所述握杆1之间固定有所述回位弹簧34,所述手柄33固定在所述框体31的下部,所述手柄33朝向握杆1另一端延伸,所述刹车片32固定在所述框体31底部且位于所述凹槽滑轮2的正下方。

设置握杆1给作业人员在高空导线上时提供扶手,便于作业人员保持身体稳定,并且作业人员只要佩戴手套进行稍微保护,保持与握杆1的摩擦力,而不会对人手造成额外的损伤,而在握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凹槽滑轮2,使得整个走线辅助装置与导线之间保持滚动摩擦,尽量减少对导线的损伤,并且额外增加了刹车装置3,可以固定住走线辅助装置与导线的相对位置,让作业人员停止向前运行。

框体31起到整个支撑作用,刹车片32位于凹槽滑轮2下方,在握住手柄33上提刹车时,刹车片32能与导线下方接触利用摩擦力进行减速和固定整个装置的相对位置,而回位弹簧34则在撤去对手柄33施力后,让整个刹车装置3恢复初始位置,使刹车片32脱离导线。

一般500kV导线的直径为26.8mm~33.6mm,因此凹槽滑轮2的长度即凹槽的宽度大于导线的直径,这样可以把整个导线都包在凹槽内,导线不易滑出凹槽,进一步还可以增加可拆卸的挡板4,在导线卡入凹槽滑轮2内后,阻挡在走线辅助装置移动过程中导线滑出,而可拆卸的方式一般采用螺栓螺母配合的方式。

对于整个走线辅助装置的长度,要求握杆1两端凹槽滑轮2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与作为支撑的两根导线之间间距相等,这样在走线辅助装置移动过程中,作为支撑的导线不会产生沿握杆1轴向的力,减小了移动摩擦,保证移动顺利推进。

而在刹车时,为了提供尽量大的摩擦力,在刹车时回位弹簧的弹力小于握杆1的重量,确保在握住把手向上抬起刹车装置3时,不会将握杆1一起抬起,让凹槽滑轮2和刹车片32一起夹住导线,增大刹车片32和导线之间的压力,从而提高摩擦力,缩短制动距离。

如图3所示,在刹车上抬框体31时,框体31还是需要保持相对于握杆1竖直向上运动,以保证向上的力不会横向分解,提供给刹车片32足够的制动力,这就需要在所述握杆1上与框体31对应的位置开有竖直的滑槽11,所述框体31为口字型,框体31的两相对内侧壁上设有卡入滑槽11内的滑块35,通过滑槽11和滑块35的配合控制刹车时框体31只沿竖直方向运动,安装时可以将框体31底部横杆拆除,把握杆1卡入到框体31内,然后再把框体31底部的横杆与框体固定。

除了采用挡板4外,还可以通过对刹车装置3的刹车片32与凹槽滑轮2之间间距进行控制来阻止导线滑出,刹车装置3在不受外力状态时,凹槽滑轮2距离刹车片32的最小距离小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且凹槽滑轮2距离刹车片32的最大距离大于作为支撑的导线的直径。这个设置下,将导线卡入凹槽滑轮2时,需要先将整个框体31向下拉,扩大刹车片32与凹槽滑轮2之间的间距,待导线卡入凹槽滑轮2后再利用回位弹簧34的弹力使整个框体31上移,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装置使用时,先让两侧导线分别卡入对应的凹槽滑轮2内,然后高空走线人员脚踩一根导线,其前行方式还是和原来一样,此时高空走线人员双手握住握杆1向前移动,当需要停止时,手握两侧的手柄33,向上抬起,使整个框体31相对于握杆1向上移动,同时刹车片32也向上移动与作为支撑的导线接触产生摩擦力进行制动。当高空走线人员需要继续移动时,松开手柄33,在回位弹簧34的作用下框体31向下运动,刹车片32脱离支撑的导线,高空走线人员继续握住握杆1向前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