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40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



背景技术:

摇窗电机的防水和密封是通过齿轮箱上的密封槽与盖板紧密配合实现的,为增加密封性,盖板的外周设有包胶结构,将设有包胶结构的盖板精确地压入到齿轮箱的密封槽内,通过盖板的包胶结构与齿轮箱的密封槽的紧密配合实现了电机的防水效果和密封效果。而盖板的压装操作,在工厂中通常是人工手动将盖板预装配到齿轮箱的密封槽内,而后通过压机将盖板压入到位。上述的人工手动装盖板使得生产效率较低,且对位不够精确,容易产生盖板在压装过程中翻边的现象,使得电机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解决现有的人工手动装盖板使得生产效率低、对位不够精确容易产生盖板在压装过程中的翻边而使得电机漏气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包括:

安装座;

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微调组件,所述微调组件可沿横纵方向进行柔性调节;以及

与所述微调组件连接的压装头,所述压装头上设有供吸取待压装盖板的取料嘴,所述压装头通过所述微调组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通过所述微调组件的柔性调节来缓冲压装盖板过程中的受力。

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机构可吸取待压装的盖板并实现盖板的压装,省去了人工装配的环节,能够提高盖板对位的精确度,避免了盖板因不对中而引起在压装过程中的翻边现象,提高电机的防水和密封性能。且微调组件能够在压装过程提供横纵方向的柔性调节,缓冲压装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提高了压装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也保证了压装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调组件包括第一柔性件、第一调节板、第二柔性件和第二调节板;

所述第一调节板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夹设所述第一柔性件;

所述第一柔性件呈纵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柔性件可沿横向方向柔性变形;

所述第二调节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调节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板之间夹设所述第二柔性件;

所述第二柔性件呈横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柔性件可沿纵向方向柔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调组件还包括一对第一限位板和一对第二限位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微调组件纵向方向的两侧部,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微调组件横向方向的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对柔性调节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二调节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板之间垫设有第一弹性垫;

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第一调节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之间垫设有第二弹性垫。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对应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直径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通过一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而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间留设有间隙;

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板上对应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直径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通过一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而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间留设有间隙;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第二柔性件均包括两个柔性条,且两个柔性条并行设置且相互之间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安装座的底面设有竖向的卡装台面,所述第一柔性件中的一个柔性条贴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面并抵靠于对应的卡装台面;

所述第一调节板的顶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柔性件中的另一个柔性条设有竖向的第一抵靠台面,所述的另一个柔性条贴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顶面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一抵靠台面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底面对应所述第二柔性件设有第二抵靠台面,所述第二柔性件中的一个柔性条贴设在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底面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二抵靠台面;

所述第二调节板的顶面对应所述第二柔性件的另一个柔性条设有第三抵靠台面,所述的另一个柔性条贴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顶面并抵靠于所述第三抵靠台面。

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安装座并通过所述微调组件而带动所述压装头一起移动,从而完成压装盖板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微调组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A1-A1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微调组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一种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用于将盖板精确压装到电机齿轮箱的密封槽内,实现了电机的防水和密封。且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机构能够实现压装过程的全程自动化,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机械设备的精确性,大大减小人工对位不精确而引起的问题。且压装机构具有横纵向的柔性调节功能,提高压装过程的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正视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微调组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23包括安装座232、微调组件233以及压装头234,微调组件233与安装座232连接,微调组件233与压装头234连接,微调组件233可沿横纵方向进行柔性调节,在压装头234上设有供吸取待压装盖板10的取料嘴231,通过取料嘴231可吸取待压装的盖板10,可将待压装的盖板10吸附在压装头234 上,从而通过下压该压装机构23就能实现盖板10的压装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压装头234通过微调组件233与安装座232连接,并通过微调组件233 的柔性调节来缓冲压装盖板10过程中的受力。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机构23为竖向设置的结构,安装座232、微调组件233以及压装头234均呈竖向状,微调组件233设于安装座232 之下,压装头234设于微调组件233之下。安装座232用于将压装机构23 安装到设定的位置,安装后使得该压装机构23呈竖直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压装机构23还包括有与安装座 232连接的驱动件,通过驱动件驱动安装座232并通过微调组件而带动压装头234一起移动,从而完成压装盖板10的操作。较佳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2322,通过驱动气缸的往复运动来带动压装头234的上下移动,以实现盖板10的压装。

进一步地,安装座232的底部设置有与微调组件233连接的压装板 2321,而驱动气缸2322安装在安装座232上且驱动气缸2322的气缸杆与压装板2321连接,当驱动气缸2322的气缸杆伸出时,向下推动压装板 2321、微调组件233、压装头234以及盖板10,以完成盖板10的压装操作,驱动气缸2322的气缸杆回收时,带动压装板2321、微调组件233以及压装头234上提回复至原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压装机构23呈竖直状设置,微调组件233柔性调节的横纵方向为垂直于压装机构23的设置方向的方向。盖板10为包胶结构,其与密封槽之间为过盈装配,故而在压装盖板10至密封槽内的过程中盖板10的周缘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若压装头234此时未与密封槽对中,会使得盖板10周缘各处的阻力不均,从而可能引起盖板的翻边。而设置了微调组件233后,利用微调组件233 的横纵方向的柔性调节来适应盖板10周缘不均的阻力,能够保证盖板10 的精确压装,避免了盖板10的翻边现象。

较佳地,微调组件233为柔性调节机构,其横纵方向的位置调节均为柔性变形产生的微调,使得盖板10在压装到密封槽的过程中压装头234 能够柔性自动微调,提高了盖板压装的成功率和精确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5所示,图3显示为从横向的方向看微调组件233的侧视图,图5显示为沿横向方向的剖视图。微调组件233从垂直方向看呈方形,具有两两相对的四个侧部,其中的两个侧部233b位于横向方向,另外两个侧部233a位于纵向方向上。该微调组件233包括第一柔性件2331、第一调节板2332、第二柔性件2333以及第二调节板2334,第一调节板2332位于安装座232的下方,较佳地,位于压装板2321的下方,且第一调节板2332与压装板2321之间夹设第一柔性件2331,该第一柔性件2331呈纵向设置,且该第一柔性件2331可沿横向方向柔性变形,利用第一柔性件2331的柔性变形可实现第一调节板2332相对于压装板 2321的横向位移,依此可吸收横向方向的作用力;第二调节板2334设于第一调节板2332的下方,该第二调节板2334的底部与压装头234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板2334和第一调节板2332之间夹设第二柔性件2333,第二柔性件2333呈横向设置,且该第二柔性件2333可沿纵向方向柔性变形,利用第二柔性件2333的柔性变形可实现第二调节板2334相对于第一调节板2332的纵向位移,依此可吸收纵向方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微调组件233还包括一对第一限位板2335和一对第二限位板2336,第一限位板2335设于微调组件233横向方向的两侧部233b,第二限位板2336设于微调组件233纵向方向的两侧部233a,通过第一限位板2335和第二限位板2336将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与安装座232连接,且实现限位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的横纵柔性调节的同时有不妨碍其横纵柔性调节。较佳地,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通过第一限位板2335和第二限位板2336连接压装板2321。又佳地,在压装板2321、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的四个侧边的中部位置设有凹口,通过凹口来安装对应的第一限位板2335和第二限位板2336,使得第一限位板2335和第二限位板2336安装好后,其表面与对应的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的侧边的表面相平齐。

更进一步地,位于横向方向的两侧部233b处的第一限位板2335的顶部与压装板2321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二调节板2334活动连接,该第一限位板2335的中部与第一调节板2332不连接,且该第一限位板2335与第一调节板2332之间垫设有第一弹性垫2339。位于纵向方向的两侧部233a 处的第二限位板2336的顶部与压装板2321固定连接,中部与第一调节板 2332活动连接,该第二限位板2336的底部与第二调节板2334不连接,且第二限位板2336与第二调节板2334之间垫设有第二弹性垫。利用活动连接来实现限位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的横纵柔性调节的同时有不妨碍其横纵柔性调节。

较佳地,活动连接通过连接杆和弹簧来实现,具体为:在第一限位板 2335的底部开设有供第一连接杆2337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在第二调节板 2334上开设有直径大于该第一连接杆2337直径的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2337的直径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第一连接杆2337与第一安装孔连接并从第一安装孔穿过接着伸入第一安装槽内,且端部置于第一限位槽内,该第一连接杆2337的端部与第一限位槽的槽底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第一连接杆2337较佳为连接螺栓,第一安装孔为与其适配的螺纹孔,连接螺栓螺合连接于该第一安装孔。第一弹簧 2338套设在第一连接杆2337上,且第一弹簧2338夹设在第一连接杆2337 的大头端部和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其中第一连接杆2337的大头端部贴设在第一限位板2335的外表面,第一弹簧2338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一连接杆2337的大头端部,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这样第二调节板2335的两侧部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杆2337和第一限位板2335吊挂在压装板2321的下方。在压装盖板10的过程中若压装头234受到了横向的作用力时,该横向的作用力传递给第二调节板2334,使得第二调节板 2334会发生横向的位移,若该横向位移的方向为图5所示的左侧向右侧的方向,则右侧的第一弹簧2338受拉伸,左侧的第一弹簧2338受挤压,第一调节板2332两侧的第一弹性垫2339变形,且第一调节板2332和压装板2321之间的第一柔性件2331柔性变形,实现对作用力的缓冲和耗能,而后在两侧第一弹簧2338的弹力作用下第二调节板2334带着压装头恢复原位,且第一柔性件2331和两个第一弹性垫2339恢复原状。

在第二限位板2336的中部开设有供第二连接杆穿过的第二安装孔,在第一调节板2332上开设有直径大于该第二连接杆直径的第二安装槽,且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的直径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安装孔连接并从第二安装孔穿过,接着伸入第二安装槽内,且端部置于第二限位槽内,该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限位槽的槽底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第二连接杆较佳为连接螺栓,第二安装孔为与其适配的螺纹孔,连接螺栓螺合连接于该第二安装孔。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且第二弹簧夹设在第二连接杆的大头端部和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其中第二连接杆的大头端部贴设在第二限位板2336的外表面,第二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二连接杆的大头端部,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这样第一调节板2332的两侧部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限位板吊挂在压装板2321的下方。在压装盖板10的过程中若压装头234受到了纵向的作用力时,该纵向的作用力传递给第二调节板2334,使得第二调节板2334会发生纵向的位移,若该纵向位移的方向为图3所示的左侧向右侧的方向,则第二调节板2334两侧的第二弹性垫变形,且第一调节板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之间的第二柔性件2333柔性变形,并且位于右侧的第二弹簧受拉伸,左侧的第二弹簧受挤压,实现对作用力的缓冲和耗能,而后在两侧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调节板2332恢复原位,且第二柔性件2333和两个第二弹性垫恢复原状,第二调节板2334带着压装头234恢复原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柔性件2331和第二柔性件2333均包括两个柔性条,两个柔性条并行设置且之间贴合连接,两个柔性条之间可沿着宽度方向柔性变形。在压装板2321的底面上设有竖向的卡装台面,第一柔性件2331的一个柔性条贴设在压装板2321的底面并抵靠于对应的卡装台面,较佳地,柔性条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压装板2321上;在第一调节板2332的顶面上对应第一柔性件2331的另一个柔性条设有竖向的第一抵靠台面,该另一个柔性条贴设在第一调节板2332的顶面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一抵靠台面上,较佳地,该另一个柔性条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第一调节板2332上,从而第一调节板2332顶面上的第一抵靠台面和压装板2321底面的卡装台面之间夹紧第一柔性件2331,使得第一调节板2332可相对于压装板2321横向移动。在第一调节板2332的底面对应第二柔性件2333设有竖向的第二抵靠台面,第二柔性件2333的一个柔性条贴设在第一调节板2332的底面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二抵靠台面,较佳地,该柔性条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第一调节板2332。第二调节板2334的顶面对应第二柔性件2333的另一个柔性条设有竖向的第三抵靠台面,另一个柔性条贴设在第二调节板2334的顶面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三抵靠台面,较佳地,该另一个柔性条与第二调节板2334 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从而第二抵靠台面和第三抵靠台面夹紧第二柔性件2333,使得第一调节2332和第二调节板2334之间可发生相对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压装机构23 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取料嘴231,且每一取料嘴231均通过一通气管路与一抽气装置连接,通过抽气装置的抽气操作而使得取料嘴231吸取待压装的盖板10且待压装的盖板10紧贴于取料嘴。较佳地,压装机构23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沿圆周均布的取料嘴231,在压装机构23移动到盖板10的上方时,抽气装置启动,使得取料嘴231处形成吸附力,而将盖板10吸附在压装机构23的底部,接着再将该压装机构23移动到电机传送设备的上方,压装机构23向下压而将盖板10压入到对应的电机的齿轮箱的密封槽内,完成压装后,抽气装置停止运行,从而上提压装机构23,就完成了盖板10的压装操作。

较佳地,抽气装置可以为抽气泵。

如图6所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23的一种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压装机构23组装形成一压装设备20,该自动压盖板的压装设备20安装在电机传送设备的旁侧,使得该压装设备20作为电机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实现压装操作的工位,电机传送设备将电机传送到压装设备20的旁边,通过压装设备20将盖板10压入到电机的齿轮箱的密封槽内,完成盖板的压装操作后,电机传送设备将该电机送入下一个工位,而将新的未压装的电机运输到压装设备20处,依此形成了电机生成的流水作业线。

本实用新型的压装设备20包括定位机构21、取料机构22以及压装机构23,定位机构21用于对待压装的盖板10进行精确定位,该定位机构 21固设于工作台上,且该定位机构21靠近电机传送设备设置,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21、取料机构22以及压装机构23均位于电机传送设备的同一侧;取料机构22用于吸取待压装的盖板10,取料机构22为可以移动的机构,该取料机构可移动至定位机构21的上方,并且取料机构 22可将其上吸取的待压装的盖板10放置于定位机构21上,通过定位机构 21对该待压装的盖板10进行中使得待压装的盖板10能够被精确的定位;压装机构23用于对待压装的盖板10进行压装操作,该压装机构23也为可移动的机构,压装机构23可移动至定位机构21的上方并吸取已对中的待压装的盖板10,进而该压装机构23移动至电机传送设备的上方,并将吸取的待压装的盖板10压入到电机传送设备上对应的电机齿轮箱的密封槽内。从而就通过压装设备20完成了一个盖板10的压装操作。

定位机构21包括底座211、第一夹持件212、第二夹持件213以及驱动件214,底座211固设于工作台上,第一夹持件212设于底座211上,第二夹持件213与第一夹持件212相对设置,且第二夹持件213为可移动调节的设置于底座211上,驱动件214可移动地设于底座211上并与第二夹持件213驱动连接,第一夹持件212上设有与待压装的盖板10相适配的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件213上设有与待压装的盖板10相适配的第二夹持面,通过驱动件214驱动第二夹持件213向第一夹持件212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夹紧待压装的盖板10,进而完成该待压装的盖板10的对中操作。

较佳地,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相对的设于底座211的顶部,使得取料机构22和压装机构23均可在定位机构21的上方取放盖板 10。第二夹持件213上远离第一夹持件212的一侧与驱动件214连接,较佳地,该驱动件214为一气缸,通过气缸的往复运动来带动第二夹持件213 向着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件212的方向移动。

压装设备20还包括固设于工作台上的机架组件24,该机架组件24用于连接取料机构22和压装机构23,并实现取料机构22和压装机构23的移动。该机架组件24包括支架241、滑轨242、安装板243以及电机244,支架241固设于工作台上,滑轨242安装于支架241上,安装板243滑设于滑轨242行,电机244驱动安装板243沿滑轨242移动;滑轨242以垂直于电机传送设备的传输方向的方向设置,安装板243具有远离电机传送设备的第一端2431和靠近电机传送设备的第二端2432,第一端2431处固定连接压装机构23,第二端2432处固定连接取料机构22,通过安装板243 沿着滑轨242移动,实现了带动取料机构22和压装机构23一同移动。电机244驱动安装板243沿着滑轨242移动,从而带动了压装机构23和取料机构22一起移动。

具体地,支架241为一门型架体,包括两个立柱和连接在两个立柱顶部的梁板,在梁板上安装滑轨242,且滑轨242为两条,并行呈一定间隔的设于梁板上。安装板243上对应滑轨242设有适配的滑块,通过滑块将安装板243滑设于滑轨242上,滑块与滑轨242相互配合从而将安装板243 挂于梁板上。较佳地,电机244为推杆电机,通过将推动杆推出或收回来带动滑块沿着滑轨242进行移动。电机244可安装于梁板上。

进一步地,在支架241上设有与滑轨242同向设置的导向杆245,安装板243通过一套件2433套设于导向杆245上,从而通过导向杆245对安装板243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利用导向杆245的限位,可使得安装板 243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

更进一步地,在支架241上对应滑轨242的两端装设有止挡件2411,止挡件2411上安装有与电机244控制连接的触碰开关,当安装板243沿滑轨242移动到止挡件2411处,并触碰对应的触碰开关而使得触碰开关控制电机244停止运行,从而停止了安装板243的移动。利用设置的止挡件2411来定位安装板243的移动位置,从而定位了安装板243上安装的取料机构22和压装机构23的移动位置,实现了在一端的止挡件2411的止挡作用下,取料机构22位于吸取盖板10的位置,而压装机构23位于定位机构21处,在另一端的止挡件2411的止挡作用下,取料机构22位于定位机构21处,而压装机构23位于电机传送设备处。通过两个止挡件 2411来提高压装设备20的精确度。在安装该压装设备20时,应确保在安装板两个止挡件位置处时,取料机构22与定位机构21能够中心对齐,压装机构23与电机传送设备上的电机的齿轮箱的密封槽能够中心对齐,压装机构23与定位机构21能够中心对齐,从而在压装过程中,能够实现压装操作的精确定心。

取料机构22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沿圆周均布的取料嘴221,且每一取料嘴均通过一通气管路与一抽气装置连接,通过抽气装置的抽气操作而使得取料嘴吸取待压装的盖板10且待压装的盖板10紧贴于取料嘴。取料机构 22位于取料位置处时,抽气装置启动,使得取料嘴221处形成吸附力,而将盖板10吸附至取料机构22的底部,当取料机构22移动至定位机构21 的上方时,抽气装置停止运行,从而盖板10落入到定位机构21内,完成了盖板10的自动取料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压盖板的压装机构23还可以单独使用,在使用时,将该压装机构23通过安装座固定于电机传送设备的上方,在安装时将压装机构23与电机传送设备上的电机精确对位后再固定,而后在压装机构 23的旁侧设置一可移动的移动臂,通过该移动臂将待压装的盖板10送到压装机构23的下方,在压装机构23吸取之后,该移动臂移开,压装机构 23通过驱动件下压压装板2321、微调组件233和压装头234,而使得压装头234带着盖板10压入到电机齿轮箱的密封槽内,以完成压装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