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124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专利号CN201511034485.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两腔三门柜体的大功率充电桩,该充电桩包含壳体、悬挂于壳体外的充电枪,壳体包含长方体柜体,柜体上盖和柜体底座,该长方体柜体包含大腔和小腔两个腔,大腔容纳电源转换部分,小腔容纳控制部分,大腔的体积大于等于2倍小腔的体积,大腔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一个或两个门,大腔正面的门的下半部分设置进风口,背面的门的上半部分设置出风口,小腔的正面和背面各设置一个门,小腔的背面的门的上半部分设置出风口,大腔的顶部设置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的腔体设置保证了大腔能够容纳更多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部分的发热能力和散热要求不同,使得充电桩在大功率下能够稳定运行。但是这个两腔三门柜体的大功率充电桩宽度尺寸太大会占用较大的充电场站的面积,同时这种设计在实际的维护时,打开柜门的时候也会对充电场站使用造成影响。

中国专利号CN201610512719.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呈长方体框架结构的柜体,柜体的前、后、左、右侧分别设有与柜体转动连接的前柜门、后柜门、左柜门和右柜门。柜体内设有整流室和控制室,整流室位于柜体内上部,且整流室内设有整流模块,控制室位于柜体内下部,且控制室内设有一次控制设备和出线母排,在柜体表面挂接有充电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柜体内部设备分区布置,对发热量较高的整流模块设置独立的区域,方便在充电过程中的热量散出,避免整流模块充电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影响一次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分区设置,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离,既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也减少了电磁干扰,整个柜体四周均可以打开,便于安装维护。但是这个四面可开门的大功率充电桩在四门全开的时候会占用较大的充电场站的面积,同时这种设计在实际的维护时,打开柜门的时候也会对充电场站使用造成影响。

中国专利号CN201710885017.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防护功能的充电桩,包括机柜本体、机柜前门和机柜后门,在机柜本体中包括前舱、后舱和模块尾部热风风道舱,前舱中设有CCU区域,与前舱对应的机柜前门上设有用户界面;后舱中、下部依次设有交、直流配电区和功率模块区,后舱上部为模块尾部热风风道舱,在机柜后门上设有换热器、内外循环进出风口,前舱被隔离,前舱不参与后舱空气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机柜散热形式采用换热器换热,外部冷空气不经过机柜内部;采用防水密封,外部灰尘和雨水无法进入机柜内部。且机柜内隔绝空气换热,机柜没有与外界连通的进出风口,该结构具有较高的防护机柜防护等级,增加了机柜内部器件的使用寿命。但是充电桩增加的热交换器占用了充电桩机柜内部有限的空间,同时机柜前舱被隔离,前舱不参与后舱空气循环,前舱完全密闭没有有效的冷空气来源会导致安装在前舱内的CCU(充电控制板)、用户界面(液晶显示屏)、读卡器、铜排、端子排有不能及时把热量散出的风险。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该充电机包括:机柜柜体、安装于机柜柜体内部的充电模块组、分别与所述机柜柜体铰接的前门、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机柜柜体包括:后壁、分别设于后壁上下两侧的顶盖和底座、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与所述前门对应设置的前腔、与所述右侧门对应设置的右腔、与所述左侧门对应设置的左腔;所述前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位于中部的控制系统安装区和位于下部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所述右腔包括位于上部的右腔上半区和位于下部的交流输入动力接入区,所述左腔包括位于上部的左腔上半区和位于下部的交流输入充电模块接入区;所述右腔上半区和左腔上半区连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充电模块的连通腔,所述充电模块的正面朝向右侧门,所述充电模块的背面朝向左侧门;所述左侧门上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通风结构组件,右侧门上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通风结构组件,所述第一通风结构组件和第二通风结构组件中的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

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组包括十八个充电模块,分为两列九行设置,每列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九行,每行自左而右设置两列。

优选地,所述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输出铜排正极铜排、第一输出铜排负极铜排、第二输出铜排正极铜排、第二输出铜排负极铜排;所述第一输出铜排正极铜排连接所述左列的九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第一输出铜排负极铜排连接左列的九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所述第二输出铜排正极铜排连接右列的九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第二输出铜排负极铜排连接所述右列的九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

优选地,所述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自左而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自上而下设有负极上铜排、第一直流接触器、负极下铜排;所述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自上而下设有正极上铜排、第二直流接触器、正极下铜排;所述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自上而下设有负极上铜排、第三直流接触器、负极下铜排;所述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自上而下设有正极上铜排、第四直流接触器、正极下铜排。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上,在第二直流接触器和正极下铜排之间还设有用于直流电流采样测量的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上,在第四直流接触器和正极下铜排之间还设有用于直流电流采样测量的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上,在负极上铜排和第一直流接触器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过流的第一熔断器;所述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上,在负极上铜排和第三直流接触器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过流的第二熔断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区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计费管理单元、监控板和充电控制板。

优选地,所述前门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指示灯板、显示屏、读卡器、急停按钮和扬声器组件,所述计费管理单元与所述指示灯板、显示屏、读卡器、扬声器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位于控制系统安装区左侧上安装有开关电源;位于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左侧上安装有直流电能表,位于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底部上安装有枪转接板。

优选地,所述交流输入动力接入区自左而右依次安装有第一交流接触器、输入侧保护地排铜排、输入侧零线铜排、交流塑壳断路器;所述交流输入充电模块接入区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三相进线铜排、第二交流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一个方面,打开每一个柜门就可以直接安装和维护腔体结构中对应安装区的电气器件,便捷、高效,腔体结构中分区安装电气器件,便于快速定位、维修故障部件;另一个方面机柜柜体的结构紧凑,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充电机的体积,同时第一通风结构组件和第二通风结构组件使得腔体结构内部和外部形成了换热循环,帮助电气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增加了电气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打开前门时的前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打开右侧门时的右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打开左侧门时的左腔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三个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的电气器件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的电气器件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中输入电路模块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的三相进线铜排、交流塑壳断路器、第二交流接触器和交流输入铜排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实用新型。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实用新型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实用新型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挂装于充电机上的充电枪包括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一种三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该充电机包括:机柜柜体10和分别与机柜柜体10铰接的三个柜门,机柜柜体10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组1200,机柜柜体10包括:后壁(图中未示出)、分别设于后壁上下两侧的顶盖102和底座103、垂直安装于底座103上的腔体结构104;进一步地,柜门包括:前门21、左侧门22和右侧门23。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至图4,腔体结构104包括:与前门21对应设置的前腔11、与右侧门23对应设置的右腔12、与左侧门22对应设置的左腔13;请参见图2,前腔11包括位于上部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110、位于中部的控制系统安装区111和位于下部的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112,请参见图3,右腔12包括位于上部的右腔上半区120和位于下部的交流输入动力接入区121,请参见图4,左腔13包括位于上部的左腔上半区130和位于下部的交流输入充电模块接入区131;请参见图1,右腔上半区120和左腔上半区130连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充电模块组1200的连通腔14,充电模块组1200的正面朝向右侧门23,充电模块组1200的背面朝向左侧门22。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充电模块组1200包括十八个充电模块,分别为PW1、PW2…PW18,充电模块分为两列九行设置,每列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九行,每行自左而右设置两列,具体地,左列自下而上依次设置PW1至PW9,右列自下而上依次设置PW10至PW18。

该充电机一个方面打开每一个柜门就可以直接安装和维护腔体结构104中对应安装区的电气器件,便捷、高效,腔体结构104中分区安装电气器件,便于快速定位、维修故障部件;另一个方面机柜柜体10的结构紧凑,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充电机的体积,以较小的体积实现一台非车载充电机可以便捷安装和维护。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左侧门22上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通风结构组件220,右侧门23上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通风结构组件230,第一通风结构组件220和第二通风结构组件230中的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第一通风结构组件220和第二通风结构组件230使充电机内部与外部空气相通,帮助充电机内的电气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第一通风结构组件220为风机安装组件,左侧门22中上部开设有用于安装风机安装组件的第一侧窗2200,风机安装组件从外向内通过第一侧窗2200安装于左侧门22上;第二通风结构组件230为进风过滤网组件,右侧门23中上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进风过滤网组件的第二侧窗2300,进风过滤网组件从外向内通过第二侧窗2300安装于右侧门23上。

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风机安装组件上设有六个直径为250mm的大轴流风机2201,风机安装组件的下部安装有两块风机级联板220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大轴流风机分两列设置,每一列设置三个,该设置方式使大轴流风机2201排布结构紧凑,且靠近左侧门22的上部设置,与右侧门23上的进风过滤网组件相配合形成充电机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散热循环,有利于帮助充电模块组12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延长充电模块组1200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进风过滤网组件包括:进风百叶组件,过滤网组件和挂装边框。进风百叶组件、过滤网组件和挂装边框依次通过一组螺钉组装成进风过滤网组件,进风过滤网组件通过挂装边框安装于第二侧窗2300上。第二侧窗2300中设置有安装进风过滤网组件的导槽搭扣2301,该设置方式使得进风过滤网组件可以朝右侧门23平行的方向向内推进安装或向外抽出拆卸,提高了维护人员定期清理、维护进风过滤网组件的便捷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打开前门21就可以打开直流输出接入区(包括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110和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112)和控制系统安装区111。

进一步地,直流输出接入区上半区110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输出铜排正极铜排1101、第一输出铜排负极铜排1102、第二输出铜排正极铜排1103、第二输出铜排负极铜排1104。

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第一输出铜排正极铜排1101上依次连接充电模块PW1至PW9的输出端正极,第一输出铜排负极铜排1102上依次连接充电模块PW1至PW9的输出端负极,第二输出铜排正极铜排1103上依次连接充电模块PW10至PW18的输出端正极,第二输出铜排负极铜排1104上依次连接充电模块PW10至PW18的输出端负极。该设置方式便于充电模块组1200的安装布线、故障排查和维修。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112自左而右依次安装有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1120、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1121、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1122、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1123。

具体地,请参见图7,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1120自上而下设有负极上铜排1a、第一直流接触器3a、负极下铜排4a;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1121自上而下设有正极上铜排1b、第二直流接触器3b、正极下铜排4b;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1122自上而下设有负极上铜排1a、第三直流接触器3c、负极下铜排4a;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1123自上而下设有正极上铜排1a、第四直流接触器3d、正极下铜排4b。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1121上,在第二直流接触器3b和正极下铜排4b之间还设有用于直流电流采样测量的第一分流器5a,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1123上,在第四直流接触器3d和正极下铜排4b之间还设有用于直流电流采样测量的第二分流器5b。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1120上,在负极上铜排1a和第一直流接触器3a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过流的第一熔断器2a,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1122上,在负极上铜排1a和第三直流接触器3c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过流的第二熔断器2b。该设置方式便于第一充电枪负极铜排1120、第一充电枪正极铜排1121、第二充电枪负极铜排1122、第二充电枪正极铜排1123上各个电气器件的安装布线和故障排查。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控制系统安装区111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计费管理单元1110、监控板1111和充电控制板。更进一步地,充电控制板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充电枪运行状态的第一充电控制板1112和用于控制第二充电枪运行状态的第二充电控制板1113。

控制系统安装区111与充电机的充电控制密切相关,打开前门21,即可直接对控制系统安装区111进行维护,有助于排查充各电路板(包括计费管理单元1110、监控板1111和充电控制板)上的故障,同时也便于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更换整个故障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5,前门21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指示灯板210、显示屏211、读卡器212、急停按钮213和扬声器组件214。计费管理单元1110与指示灯板210、显示屏211、读卡器212、扬声器组件214电性连接。

指示灯板210、显示屏211、读卡器212、急停按钮213和扬声器组件214均以便捷拆换的方式安装于前门21上,有助于排查各部件的故障,同时也便于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更换整个故障部件,同时,充分利用前门21上的空间,使得整个充电机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充电机内部空间的使用,从而减小充电机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在前腔11中,位于控制系统安装区111左侧安装有第二开关电源1114和第三开关电源1115;位于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112左侧安装有第一直流电能表1124和第二直流电能表1125,位于直流输出接入区下半区112底部上安装有与第一充电控制板1112连接的第一枪转接板1126和与第二充电控制板1113连接的第二枪转接板112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打开右侧门23就可以打开右腔上半区120(充电模块组1200的正面)和交流输入动力接入区121。交流输入动力接入区121包括自左而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入区A和第二接入区B。其中,第一接入区A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第一交流接触器1210、输入电路模块1211、输入侧保护地排铜排1213、输入侧零线铜排1214;第二接入区B安装有交流塑壳断路器1215。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输入电路模块1211自左而右依次设置有防雷器6、第一微型断路器7、第二微型断路器8、维护插座9。

该设置方式将整个右腔12的空间分拆合理,便于维护和检修,也便于快速定位、维修故障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打开左侧门22就可以打开左腔上半区130(充电模块组1200的背面)和交流输入充电模块接入区131。进一步地,交流输入充电模块接入区131包括自左而右依次设置的第三接入区C和第四接入区D,其中,第三接入区C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三相进线铜排1310、第二交流接触器1311;第四接入区D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交流电能表1312、第一开关电源1313和第四开关电源1314。

具体地,请参见图9,三相进线铜排1310上设有三相接线TPA1、TPA2和TPA3。接线时,交流输入侧的动力输入线与三相进线铜排1310的TPA1、TPA2、TPA3三相接线分别连接,TPA1、TPA2、TPA3三相接线通过交流塑壳断路器1215后,分别穿过三个用于做电流检测的电流互感器30,再依次接入到第二交流接触器1311的输入端,第二交流接触器1311的输出端接有用于连接充电模块组1200输入端的交流输入铜排40。交流塑壳断路器1215引出线插接前需确认引出线是否够长。若引出线够长,则根据所需长度进行裁剪,然后压接冷压端子;若引出线不够长,则用闭端子增加引出线的长度。

此设置方式将整个左腔13的空间分拆的合理,便于维护检修的时候排查故障,若需要更换器件也能快速找到故障器件并更换。

进一步地,位于左腔上半区130右侧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缆和通信线缆的过线孔1300。过线孔1300设有两个,分别供左右两列充电模块的输出电缆和通信线缆通过到直流输出接入区。右侧壁上还预留有用于交流动力输入电缆和直流输出电缆用扎带固定的过线桥(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后壁设有用于挂装充电枪的空枪座(图中未示出),空枪座包括用于挂装第一充电枪的第一空枪座和用于挂装第二充电枪的第二空枪座,第一空枪座和第二空枪座分别设于后壁中部的左右两侧。后壁不配置可打开的柜门,该设置方式可以节省充电机安装需要的后部空间。一般大功率的充电机的枪线较粗,若充电枪设置在前门21中部,则枪线正面向前弯曲影响美观,该设置方式的枪线在充电机后部整理好并从两侧放入空枪座中,使得闲置状态的充电机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一个方面以较小的体积实现一台非车载充电机可以便捷安装和维护,打开每一个柜门就可以直接安装和维护腔体结构104中对应安装区的电气器件,便捷、高效,腔体结构104中分区安装电气器件,便于快速定位、维修故障部件;另一个方面机柜柜体10的结构紧凑,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充电机的体积,节约成本同时便于排查故障电气器件。该充电机的前门21上的电气器件与前门21可拆卸连接,便于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更换故障电气器件;此外,该充电机充分利用左侧门22和右侧门23上的空间,分别安装可拆卸的第一通风结构组件220和第二通风结构组件230实现了机柜本体10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换热,有效帮助机柜本体10内电气器件散热,合理利用空间,延长充电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