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缆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848发布日期:2019-04-02 23:49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光电缆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缆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缆挂钩。



背景技术:

在钢绞线上架设光电缆过程中,需要使用光电缆挂钩来实现光电缆与钢绞线的连接,传统的光电缆挂钩由两个钢丝挂钩和连接两个钢丝挂钩的V形的钩体组成,其中V形的钩体的一段圆弧供光电缆穿过,这种结构的光电缆挂钩在作业时,需要先将一个钢丝挂钩挂在钢绞线上,然后再将光电缆挂钩绕过光电缆后并将另一个钢丝挂钩挂在钢绞线上,在这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光电缆挂钩施加一个扭力,此时光电缆挂钩便容易从钢绞线上脱落,而脱落的光电缆挂钩经常会掉落到地面上,这样在完成光电缆悬挂作业后还需要再去拾捡地上掉落的光电缆挂钩,严重影响光电缆悬挂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缆挂钩,其优点是:可以快速便捷、安全稳定的将挂钩本体安装在钢绞线上,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电缆挂钩,包括长条状的挂钩本体,所述挂钩本体首尾相卡接并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钢绞线以及光电缆均穿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钢绞线以及光电缆均穿设在挂钩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后,再将挂钩本体的首尾相卡接,从而使得挂钩本体挂设在钢绞线上,此时光电缆便被挂钩本体限位从而方便快捷、安全稳定的吊接在钢绞线上。由于此过程不需要对挂钩本体施加扭力,因此减小了挂钩本体掉落的可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本体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用于盛装光电缆的容纳部、用于夹紧钢绞线的夹紧部以及卡接在一起的卡接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部卡接在一起可以使得挂钩本体迅速闭合,此时夹紧部夹紧钢绞线,使得挂钩本体稳定的夹紧、挂接在钢绞线上,光电缆可以单独放置于容纳部内,从而使得光电缆整齐、有序的收纳在挂钩本体内,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部包括一段带有开口的环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电缆可以整齐、有序的被同时收拢在环体内,以便于后期操作者维修、更换光电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本体闭合时,所述环体的开口两端之间的间距小于光电缆直径,所有光电缆均位于所述环体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钩本体闭合时,光电缆无法通过开口两端间距小于光电缆直径的环体开口,从而减少光电缆脱离环体内部的可能,进而减少光电缆缠绕在钢绞线上的可能,减小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部包括两段分别连接在环体的开口两端或开口两侧上的夹紧体,两个所述夹紧体相对的一侧均与钢绞线的侧壁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体可以对钢绞线产生一个夹紧力,从而使得挂钩本体稳定的夹紧、挂接在钢绞线上,同时减少了挂钩本体在钢绞线上滑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夹紧体相对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钢绞线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绞线的直径大于两个夹紧体相对的两端之间的间距,从而钢绞线无法从两个夹紧体之间脱离,使得两个夹紧体即使对钢绞线不再具有夹紧力,也能使得挂钩本体稳定挂接在钢绞线上,减少光电缆掉落的可能,提高了光电缆和钢绞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部包括两段分别连接在两个夹紧体远离环体一端的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相对设置并相互扣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钩体相互扣合时,若钩体受到向外的拉力,则两个钩体之间的弯曲部会产生形变而具有扭力,从而使得两个钩体抵触的更加紧密,进而减少两个钩体相互脱离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钩体和夹紧体的交界处设有受力凹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力凹陷可以很好的承受压力,从而使得两个钩体在相互靠近并扣合的过程中,受力凹陷将力分散,进而减少外界压力下钩体和夹紧体产生形变的可能,提高了挂钩本体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相对的一端端部均设为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快速的将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相对的侧壁上固接有卡块,第二钩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扣合时,卡块卡接在卡槽里,减少了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之间产生松动、偏移的可能,提高了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光电缆可以通过挂钩本体迅速便捷、安全稳定的挂接在钢绞线上;

2、夹紧体可以对钢绞线产生一个夹紧力,从而使得挂钩本体稳定的夹紧、挂接在钢绞线上,同时减少了挂钩本体在钢绞线上滑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挂钩本体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挂钩本体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卡块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挂钩本体堆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挂钩本体;2、容纳部;21、环体;3、夹紧部;31、夹紧体;4、卡接部;41、第一钩体;411、卡块;42、第二钩体;421、卡槽;5、钢绞线;6、光电缆;7、受力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光电缆挂钩,如图1和图2,包括一整个长条状的挂钩本体1,挂钩本体1的横截面设置为长方形,且挂钩本体1的宽度不小于1cm。挂钩本体1首尾相连,并且由下至上分为用于盛装光电缆6的容纳部2、用于夹紧钢绞线5的夹紧部3以及卡接在一起的卡接部4,挂钩本体1内部空间设置为容置空间,光电缆6以及钢绞线5均位于容置空间内,从而迅速便捷的将光电缆6吊接在钢绞线5上。

如图2,容纳部2包括一端带有开口的环体21,环体21可以设置为弧形、梯形或三角形等,本实施例选取为弧形。弧形的环体21可以很好的收纳、聚集若干光电缆6。夹紧部3包括两段分别固定连接在环体21的开口两端或开口两侧上的夹紧体31,夹紧体31的中部设为也设为弧形,并且此弧形的直径与钢绞线5的直径相同,从而可以很好地与钢绞线5表面相贴合,加大夹紧体31与钢绞线5的表面接触面积,提高夹紧体31对钢绞线5的夹紧效果。卡接部4包括两段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夹紧体31远离环体21一端的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相对设置,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相对的一端端部均设为圆角,便于操作者将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扣合,第一钩体41与第二钩体42相对的侧壁上固接有一个卡块411(如图3),第二钩体4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卡槽421(如图3)。

如图2和图3,当操作者将光电缆6以及钢绞线5分别收纳至环体21内以及两个夹紧体31之间时,操作者将第一钩体41向着第二钩体42相对移动直至卡块411卡接在卡槽421上,从而使得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相扣合,此时两个夹紧体31将钢绞线5夹紧,从而使得挂钩本体1稳定的挂设在钢绞线5上。

如图2,两个夹紧体31相对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钢绞线5直径,从而当两个夹紧体31夹紧在钢绞线5上时,即使夹紧体31与钢绞线5之间松动,钢绞线5也无法从两个夹紧体31之间脱离,保证了挂钩本体1与钢绞线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环体21的开口两端之间的间距小于光电缆6直径,从而使得光电缆6被收束在环体21内后,无法移出环体21,进而减少光电缆6缠绕在钢绞线5上的可能,提高光电缆6与钢绞线5之间的安全度。

如图2,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与夹紧体31的交界处设有受力凹陷7,受力凹陷7设置为V形并且尖端处设有圆弧过渡,受力凹陷7可以将外力分散,进而减少外界压力下两个钩体和夹紧体31产生形变的可能,提高了挂钩本体1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4,挂钩本体1可以像订书机的钉一样数个叠加,以便于操作者依次将各个挂钩本体1挂接在钢绞线5上。

操作步骤:操作者首先将挂钩本体1上举使得所有光电缆6位于环体21内、钢绞线5位于两个夹紧体31之间,然后对受力凹陷7处施加一个压力,使得第一钩体41和第二钩体42相互靠近并最终扣合,此时钢绞线5被夹紧在两个夹紧体31之间,从而将挂钩本体1迅速便捷的挂设在钢绞线5上,光电缆6便整齐有序的被收纳在环体21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