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233发布日期:2019-06-19 00:1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蓝牙耳机、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已经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们的出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些设备为人们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功能,改变了现代人工作以及休闲方式。

而每一种电子设备都有对应的充电器,该些充电器中部分需适配对应的支架使用,而现有的支架均是对应单一的充电器设计,也即一种充电器对应一款支架,无法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适配相应的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支架,用于与外部的第一充电设备和第二充电设备适配,给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支架包括壳体、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二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用于与外部电源或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基座部和适配部,所述壳体形成一收纳腔,以收容所述第一接口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口组件;所述适配部与所述基座部连接,并且所述适配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收纳槽,以收纳所述第一充电设备;所述第一收纳槽开设有连通收纳腔的过线口,所述第一充电设备通过所述过线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所述适配部远离基座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以收纳所述第二充电设备;所述第二接口组件与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并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二收纳槽,以与第二充电设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组件包括连接座以及转接头;所述连接座与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所述转接头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并与所述连接座通过磁性吸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电连接板,顶针以及第一磁性件;所述顶针通过所述电连接板与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顶针周围。

优选地,转接头包括插接部、PCB板、第二磁性件以及触针;所述插接部设置于所述PCB板一侧,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所述触针设置于PCB板相对另一侧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磁性件与触针同侧设置,用于与第一磁性件磁性吸附,以实现所述转接头和所述连接座的磁性吸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电器、连接线以及插头;所述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和插头;使用时,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

优选地,所述基座部内设置收线结构,以规整收纳所述第一充电设备的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收纳腔具有一开口,所述壳体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封闭所述收纳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二适配部,所述第二适配部包括支撑座,第二连接座以及第二转接头;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为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提供支撑;所述第二连接座外露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转接头用于插入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二电连接板,第二顶针以及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二顶针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板与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三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第二顶针周围;所述第二转接头包括第二插接部、第二PCB板、第四磁性件以及第二触针;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PCB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二PCB板电连接,用于插入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所述第二触针设置于第二PCB板相对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PCB板电连接;所述第四磁性件与第二触针同侧设置,用于与第三磁性件磁性吸附,以实现所述第二转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磁性吸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设备为与i-watch手表适配的无线充电器,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套设于所述适配部,以防止所述电子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该充电支架通过设置适配部,并适配部侧壁上内凹形成第一收纳槽以收容第一充电设备;同时通过在适配部远离基座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以收纳第二充电设备,从而实现一个充电支架同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充电设备的供电。

同时,将第一收纳槽设置于适配部的侧壁,对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适配部提供套设支撑点,并对第一电子设备在水平方向形成限位,使得第一充电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效果更优。

进一步,通过在适配部远离基座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收纳第二充电设备,使得充电支架整体结构更为小巧,占用空间更少,更便于携带。

2、通过设置互为电连接的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二接口组件,通过第一接口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间接为第二接口提供电源。并通过第二接口组件的连接座与转接头磁性吸附电连接。以在转接头用于插入到第二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后,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从而将第二充电设备与充电支架的插接式电连接方式转换为磁吸接触式电连接方式,从而减少转接头多次插入或拔出第二充电设备充电接口而造成第二充电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几率。

3、在基座部设置收线结构,第一充电设备的连接线可以通过该收线结构规整收纳,从而降低第一充电设备的连接线被胡乱收纳或折弯造成破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与外部充电设备适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第一充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第一充电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充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A是第二充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第二充电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充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充电支架的第二接口组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充电支架的第二接口组件的转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一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充电支架的第二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充电支架的第二转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充电支架与多个外部充电设备适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充电支架;20、外壳;201、本体;2011、基座部;2013、适配部;2012、底板; 2014、侧板;2015、第一收纳槽;2016、收线结构; 2017、过线口;2018、第二收纳槽;2019、通孔;203、盖体;30、第一接口组件;301、第一电路板;302、内接接口;303、外接接口;40、第二接口组件;401、连接座;4011、电连接板;4012、顶针;4013、第一磁性件;403、转接头;4031、插接部;4032、PCB板; 4033、第二磁性件;4034、触针;50、第一充电设备; 501、无线充电器;502、连接线;503、插头;60、第二充电设备;601、充电收纳槽;70、第二适配部;702、支撑座;701、第二连接座;7011、第二电连接板;7012、第二顶针;7013、第三磁性件;703、第二转接头;7031、第二插接部;7032、第二PCB板;7033、第四磁性件; 7034、第二触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了提供一种充电支架10,用于与第一充电设备50和第二充电设备60适配,以给对应的电子设备充电。

请参阅图2A-2B,其中第一充电设备50用于对第一电子设备M进行无线充电,该第一充电设备50包括无线充电器501、连接线502以及插头503。所述连接线502设置于无线充电器501和插头503之间,并电连接该无线充电器501和插头503。插头503用于与充电支架10或外接电源电连接,以为无线充电器501供电。该插头503可以是USB插头、lightning插头、type-c插头或micro USB,以适配不同种类接口。

第一电子设备M为手表、心电监测贴等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设备。优选地,第一电子设备M为 i-watch手表,也即第一充电设备50为与i-watch手表适配的无线充电器。

请参阅图3A-3B,第二充电设备60用于对第二电子设备N进行充电,该第二充电设备60设置有充电收纳槽 601和充电接口(图未示)。其中充电收纳槽601用于收容第二电子设备N,使得第二充电设备60可以稳定给第二电子设备N充电。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支架10或外接电源电连接,以为第二充电设备60提供电源。第二电子设备N可以是耳机、蓝牙耳机或Apple Pencil手写笔。

请参阅图4A,该充电支架10包括外壳20、第一接口组件30以及第二接口组件40。外壳20形成一收纳腔,以收纳第一接口组件30和第二接口组件40。其中第二接口组件40部分外露于外壳20用于与第二充电设备60电连接。第一接口组件30与第二接口组件40电连接,并部分外露于外壳20,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第二接口组件4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组件30与外部电源连接。

请参阅图4B-4D,外壳20包括本体201以及盖体203,本体201内形成一具有开口的收纳腔,以将第一接口组件30以及第二接口组件40收容,盖体203与本体201适配,以将该收纳腔的开口封住,从而可以更优的保护第一接口组件30和第二接口组件40。

本体201包括基座部2011以及与基座部2011连接的适配部2013。基座部2011包括底板2012和侧板2014,侧板2014围设于底板2012边缘,从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收纳腔,第一接口组件30通过螺丝或卡扣结构固定于底板 2012和/或侧板2014,从而被收容在该收纳腔内。盖体203 大小与该收纳腔的开口大小适配,从而将该收纳腔开口封闭。

具体地,第一接口组件30包括第一电路板301,内接接口302以及外接接口303。内接接口302与外接接口 303均与第一电路板301电连接,其中该第一接口组件30 的内接接口302用于与第一充电设备50的插头503电连接,从而为第一充电设备50提供电源接口。外接接口303 外露于基座部2011的底板2012或侧板2014,从而可以与外部电源插接。

适配部2013与底板2012连接,在适配部2013侧壁上内凹形成第一收纳槽2015,且该第一收纳槽2015内设置有连通基座部2011收纳腔的过线口2017,以收容第一充电设备50的无线充电器501,同时使得第一充电设备50 的插头503可以通过过线口2017与第一接口组件30的内接接口302电连接,并使连接线502被收容于基座部2011 的收纳腔内。从而在第一充电设备50对第一电子设备M 充电时,可以通过将电子设备M套设于适配部2013,并使第一电子设备M与第一充电设备50对位即可,通过充电支架10的适配部2013提供套设支撑点,并对第一电子设备M在水平方向形成限位,使得第一充电设备50对第一电子设备M的充电效果更优。

在部分实施例中,基座部2011的底板2012和/或侧板 2014上设置收线结构2016,第一充电设备50的连接线 502可以通过该收线结构2016规整收纳,从而降低第一充电设备50的连接线502被胡乱收纳或折弯造成破损的风险。该收线结构2016可以是收线夹,也可以是收线槽,只需能够实现线材规整收纳即可。

适配部2013远离基座部2011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2018,以收纳第二充电设备60。在第二收纳槽2018内开设有通孔2019,第二接口组件40从该通孔2019部分外露于第二收纳槽2018,从而在第二充电设备60放置于该第二收纳槽2018后可以与第二接口组件40电连接。通过在适配部2013远离基座部2011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 2018收纳第二充电设备60,使得充电支架10整体结构更为小巧,占用空间更少,更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5A-5B,第二接口组件40包括连接座401 以及转接头403。连接座401与第一接口组件30电连接,并与转接头403磁性吸附电连接。其中转接头403用于插入到第二充电设备60的充电接口,连接座401与转接头 403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从而将第二充电设备60 与充电支架10的插接式电连接方式转换为磁吸接触式电连接方式,从而减少转接头403多次插入或拔出第二充电设备60充电接口而造成第二充电设备60充电接口损坏的几率。

该转接头403可以是lightning转接头、type-c转接头或micro USB转接头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充电接口,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连接座401包括电连接板4011,顶针4012 以及第一磁性件4013。电连接板4011与第一接口组件30 电连接,顶针4012与电连接板4011电连接,用于与转接头403接触,从而实现连接座401与转接头403的电连接。第一磁性件4013与顶针4012同侧设置并环形围设于顶针4012周围,以使转接头403与连接座401可以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

转接头403包括插接部4031、PCB板4032、第二磁性件4033以及触针4034。其中插接部4031设置于PCB板 4032一侧,并与PCB板4032电连接,触针4034设置于PCB 板4032相对另一侧,并与PCB板4032电连接,第二磁性件4033与触针4034同侧设置,并与PCB板4032固定连接,用于与第一磁性件4013磁性吸附,只需第二磁性件4033 和第一磁性件4013中任意一者为磁铁或两者均为磁铁即可。在转接头403的插接部4031在插入第二充电设备 60的充电接口后,触针4034外露于第二充电设备60的充电接口,转接头403通过第二磁性件4033与连接座401的第一磁性件4013磁性吸附,从而触针4034与顶针4012接触实现连接座401和转接头403的电连接,也即实现第二充电设备60与充电支架10由插接式的电连接方式转变为磁性吸附的接触式电连接,有效减少第二充电设备60 充电接口的损坏几率。

请参阅图6,在部分实施例中,充电支架10还包括第二适配部70,第二适配部70用于与电子设备M适配,为电子设备M充电或提供支撑,该电子设备M可以是手机、iPad或MP4等。

第二适配部70包括支撑座702,第二连接座701以及第二转接头703。其中第二转接头703用于插入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并与第二连接座701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第二转接头703可以是lightning转接头、 type-c转接头或micro USB转接头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充电接口,在此不做限定。

支撑座702与外壳20的基座部2011连接,用于为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提供支撑。第二连接座701部分外露于支撑座702,并与第一接口组件30或第二接口组件40 电连接,从而在第二转接头703插入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后,通过与第二连接座701磁性吸附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供电。

请参阅图7A-7B以及图8,第二连接座701与连接座 401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即第二连接座701包括第二电连接板7011,第二顶针7012以及第三磁性件7013。第二电连接板7011与第一接口组件30电连接,第二顶针7012与第二电连接板7011电连接,第三磁性件7013与第二顶针 7012同侧设置并环形设置于第二顶针7012周围。

第二转接头703与转接头403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即第二转接头703包括第二插接部7031、第二PCB板7032、第四磁性件7033以及第二触针7034。其中第二插接部 7031设置于第二PCB板7032一侧,并与第二PCB板7032 电连接,第二触针7034设置于第二PCB板7032相对另一侧,并与第二PCB板7032电连接,第四磁性件7033与第二触针7034同侧设置。

在第二转接头703的第二插接部7031在插入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后,第二触针7034外露于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第二转接头703通过第四磁性件 7033与第二连接座701的第三磁性件7013磁性吸附,从而第二触针7034与第二顶针7012接触实现第二连接座 701和第二转接头703的电连接,也即实现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与充电支架10由插接式的电连接方式转变为磁性吸附的接触式电连接,有效减少电子设备或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损坏几率。

如图8所示,该充电支架10与电子设备90适配,为电子设备90充电并提供支撑。该电子设备90可以是手机、 iPad等。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该充电支架通过设置适配部,并适配部侧壁上内凹形成第一收纳槽以收容第一充电设备;同时通过在适配部远离基座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以收纳第二充电设备,从而实现一个充电支架同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充电设备的供电。

同时,将第一收纳槽设置于适配部的侧壁,对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适配部提供套设支撑点,并对第一电子设备在水平方向形成限位,使得第一充电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效果更优。

进一步,通过在适配部远离基座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收纳槽收纳第二充电设备,使得充电支架整体结构更为小巧,占用空间更少,更便于携带。

2、通过设置互为电连接的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二接口组件,通过第一接口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间接为第二接口提供电源。并通过第二接口组件的连接座与转接头磁性吸附电连接。以在转接头用于插入到第二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后,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从而将第二充电设备与充电支架的插接式电连接方式转换为磁吸接触式电连接方式,从而减少转接头多次插入或拔出第二充电设备充电接口而造成第二充电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几率。

3、在基座部设置收线结构,第一充电设备的连接线可以通过该收线结构规整收纳,从而降低第一充电设备的连接线被胡乱收纳或折弯造成破损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