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817发布日期:2019-02-26 17: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永磁同步潜水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



背景技术:

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在国内尚属研发阶段,生产工艺及专用装配工装设备均处于研发完善阶段,目前没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与装配工装设备可借鉴。现在普通潜水电机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安装,电机体积较大的会借用吊车进行安装。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由于转子四周布满了磁块(强磁),磁性会对定子产生作用力同时还有转子自身的重力作用,使转子无法置于定子的中心,这样的话就无法顺利完成电机组装工序。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作业方式,那么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随之而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永磁同步潜水电机定转子组装工艺难题从而解决了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包括定子、转子以及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转子设置在工作台上方且定子与转子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工作台上设置有轨道,定子、转子设置在轨道上方;所述的轨道内依次设置有推进装置、转子固定架、定子支架、转子轴套夹具,推进装置与转子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子固定架的另一侧与转子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子支架上固定安装定子,在转子另一端的直径50mm轴承上套接有滑动轴承,在转子另一端的转子轴前段上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的连接套筒由定子轴心穿出定子外侧并固定在转子轴套夹具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推进装置包括推进装置支架、电动伸缩杆,推进装置支架设置在轨道外侧的工作台上,推进装置支架上部与转子固定架相连一侧设置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部分与转子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滑动轴承为整体布满钢球的钢球保持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套筒上与转子轴前段连接处设置有套接端头,所述的套接端头套接在转子轴前段上;通过套接端头套接在转子轴前段上可使连接套筒整体连接在转子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转子固定架由固定盘、第一托盘、第一底座、第一万向轮、第一调节摇杆、第一调节螺杆构成;固定盘设置在第一托盘上,固定盘一侧中部与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部分固定连接,固定盘另一侧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转子一端的固定槽,第一托盘与第一底座之间通过第一调节螺杆相连;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部上贯穿设置有第一调节摇杆,第一底座底部设置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一万向轮,转子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盘一侧中部的固定槽内;第一调节螺杆由第一底座的底面中部穿过第一底座并螺纹连接于设在第一底座上方的第一托盘中部,第一托盘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第一调节螺杆连接于第一托盘中部的内螺纹盲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托盘、第一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稳固连接片,第一稳固连接片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孔,第一连接槽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稳固连接片固定连接于第一托盘、第一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定子支架包括用于分别支撑定子两端的支撑座,支撑座之间设置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定子两端的支撑座连接成一体;支撑座上方用于支撑定子两端的部位设置有定子压环,通过定子压环与支撑座相连将定子固定于支撑座上;支撑座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分别为两块方形板,上支撑座的长度和宽度小于下支撑座的长度和宽度,上支撑座固定连接于下支撑座上表面;连接件由两个连接杆组成,两个连接杆分别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于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连接处两侧的下支撑座表面上;上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定子一端的半圆形支撑凹槽,半圆形支撑凹槽上部两侧与定子压环相连;定子压环呈半圆形,呈半圆形的定子压环与上支撑座上的半圆形支撑凹槽对接呈整圆,定子压环与上支撑座上的半圆形支撑凹槽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下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二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转子轴套夹具由固定吊环、第二托盘、第二底座、第三万向轮、第二调节摇杆、第二调节螺杆构成,固定吊环设置在第二托盘上,第二托盘与第二底座之间通过第二调节螺杆相连;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部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调节摇杆,第二底座底部设置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第三万向轮,连接套筒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吊环上;固定吊环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吊环分别设置在第二托盘的前后两侧中部且在一条直线上;第二调节螺杆由第二底座的底面中部穿过第二底座并螺纹连接于设在第二底座上方的第二托盘中部,第二托盘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第二调节螺杆连接于第二托盘中部的内螺纹盲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二托盘、第二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稳固连接片,第二稳固连接片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孔,第二连接槽孔内设置有第三螺栓,通过第三螺栓将第二稳固连接片固定连接于第二托盘、第二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能顺利完成永磁同步潜水电机定转子组装作业,完全满足工艺要求,只要通过更换定子压环、滑动轴承等连接部件,就可以满足各系列永磁潜水电机装配工艺及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用途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可以广泛用于永磁同步潜水电机领域。

2、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结构空间、足够强度、足够量程的轨道,以满足试验过程中的综合力矩及各个工位的有序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结构空间、足够强度支撑工作台,以满足试验过程中的综合力矩。本实用新型在转子支架一侧设置了足够量程、足够推力的电动伸缩杆,以保证转子能够顺利移动到定子内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够上下灵活调节的转子支架,以保证在装配过程中转子与定子共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够准确固定在轨道上的定子支架,以保证在装配过程中定子定位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转子固定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定子支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转子轴套夹具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的转子的转子轴前段与连接套筒相连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轨道、2为推进装置、3为转子固定架、4为转子、5为滑动轴承、6为钢球、7为定子、8为定子支架、9为转子轴套夹具、10为连接套筒、11为工作台、12为推进装置支架、13为电动伸缩杆、14为转子轴前段、15为套接端头;301为固定盘、302为第一托盘、303为第一底座、304为第一万向轮、305为第一调节摇杆、306为第一调节螺杆、307为第一螺栓、308为第一稳固连接片、309为固定槽;801为上支撑座、802为支撑凹槽、803为定子压环、804为第二螺栓、805为连接件、806为支撑座、807为下支撑座、808为第二万向轮、809为连接杆;901为固定吊环、902为第二托盘、903为第二底座、904为第三万向轮、905为第二调节摇杆、906为第二调节螺杆、907为第三螺栓、908为第二稳固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永磁同步潜水电机组装机生产平台,包括定子7、转子4以及工作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7、转子4设置在工作台11上方且定子7与转子4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工作台11上设置有轨道1,所述的定子7、转子4设置在轨道1上方;所述的轨道1内依次设置有推进装置2、转子固定架3、定子支架8、转子轴套夹具9,所述的推进装置2与转子固定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子固定架3的另一侧与转子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子支架8上固定安装定子7,在转子4另一端的直径50mm轴承上套接有滑动轴承5,在转子4另一端的转子轴前段14上连接有连接套筒10,所述的连接套筒10由定子7轴心穿出定子7外侧并固定在转子轴套夹具9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推进装置2包括推进装置支架12、电动伸缩杆13,推进装置支架12设置在轨道1外侧的工作台11上,推进装置支架12上部与转子固定架3相连一侧设置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的伸缩部分与转子固定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进装置2的主要部件为起驱动作用的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固定在转子固定架3上,电动伸缩杆13能够驱使转子固定架3、转子4、连接套筒10向定子7轴心移动;所述转子4通过连接套筒10、滑动轴承5及电动伸缩杆13运动进行固定于定子7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滑动轴承5为整体布满钢球6的钢球保持架。

如图5所示的,转子4的转子轴前段14与连接套筒10相连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连接套筒10上与转子轴前段14连接处设置有套接端头15,所述的套接端头15套接在转子轴前段14上;通过套接端头15套接在转子轴前段14上可使连接套筒10整体连接在转子4上。

如图2所示的,转子固定架3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转子固定架3由固定盘301、第一托盘302、第一底座303、第一万向轮304、第一调节摇杆305、第一调节螺杆306构成;固定盘301设置在第一托盘302上,固定盘301一侧中部与电动伸缩杆13的伸缩部分固定连接,固定盘301另一侧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转子4一端的固定槽309,第一托盘302与第一底座303之间通过第一调节螺杆306相连;第一调节螺杆306的端部上贯穿设置有第一调节摇杆305,第一底座303底部设置可在轨道1上移动的第一万向轮304,转子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盘301一侧中部的固定槽309内;第一调节螺杆306由第一底座303的底面中部穿过第一底座303并螺纹连接于设在第一底座303上方的第一托盘302中部,第一托盘302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第一调节螺杆306连接于第一托盘302中部的内螺纹盲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托盘302、第一底座30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稳固连接片308,第一稳固连接片308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孔,第一连接槽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307,通过第一螺栓307将第一稳固连接片308固定连接于第一托盘302、第一底座303上。

通过调节所述的转子固定架3的第一调节摇杆305、第一调节螺杆306能够使固定在转子固定架3上的转子4上、下移动,实现了对转子4的高度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的,定子支架8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定子支架8包括用于分别支撑定子7两端的支撑座806,支撑座806之间设置有连接件805,通过连接件805将定子两端的支撑座806连接成一体;支撑座806上方用于支撑定子7两端的部位设置有定子压环803,通过定子压环803与支撑座806相连将定子7固定于支撑座806上;支撑座806包括上支撑座801、下支撑座807,上支撑座801、下支撑座807分别为两块方形板,上支撑座801的长度和宽度小于下支撑座807的长度和宽度,上支撑座801固定连接于下支撑座807上表面;连接件805由两个连接杆809组成,两个连接杆809分别通过第二螺栓804连接于上支撑座801与下支撑座807连接处两侧的下支撑座807表面上;上支撑座80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定子7一端的半圆形支撑凹槽802,半圆形支撑凹槽802上部两侧与定子压环803相连;定子压环803呈半圆形,呈半圆形的定子压环803与上支撑座801上的半圆形支撑凹槽802对接呈整圆,定子压环803与上支撑座801上的半圆形支撑凹槽802之间通过第二螺栓80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下支撑座807的底部设置有可在轨道1上移动的第二万向轮808。

所述的连接杆809用于把支撑定子7两端的支撑座806组装在一起,用于稳定托起定子7及其后续装配工件。

如图4所示的,转子轴套夹具9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转子轴套夹具9由固定吊环901、第二托盘902、第二底座903、第三万向轮904、第二调节摇杆905、第二调节螺杆906构成,固定吊环901设置在第二托盘902上,第二托盘902与第二底座903之间通过第二调节螺杆906相连;第二调节螺杆906的端部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调节摇杆905,第二底座903底部设置可在轨道1上移动的第三万向轮904,连接套筒10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吊环901上;固定吊环90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吊环901分别设置在第二托盘902的前后两侧中部且在一条直线上;第二调节螺杆906由第二底座903的底面中部穿过第二底座903并螺纹连接于设在第二底座903上方的第二托盘902中部,第二托盘902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第二调节螺杆906连接于第二托盘902中部的内螺纹盲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二托盘902、第二底座90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稳固连接片908,第二稳固连接片908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孔,第二连接槽孔内设置有第三螺栓907,通过第三螺栓907将第二稳固连接片908固定连接于第二托盘902、第二底座903上。

通过调节所述的转子轴套夹具9的第二调节摇杆905、第二调节螺杆906能使固定在转子轴套夹具9上的连接套筒10上、下移动,实现了对连接套筒10的高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支架8用于固定定子7,转子固定架3用于固定转子4,转子轴套夹具9用于固定连接套筒10,连接杆809用于把支撑定子7两端的支撑座806组装在一起;首先,把定子7和转子4分别固定好,让定子7和转子4的轴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子固定架3可以上下调节转子4的位置,滑动轴承5直接套在直径为50mm的转子4轴一段上,推进装置2顶在转子固定架3另一端,连接套筒10则是套在转子4的转子轴前段14上,利用三点连线原理将转子4移动到定子7内的中心轴上,完成转子4与定子7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