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030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伺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对成本敏感的普通工业和民用场合。

伺服电机往往由伺服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组,电阻器组与伺服电机一一对应电连接。现实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伺服电机往往以不同的功率工作,以较高功率工作的伺服电机对应的电阻器组发热严重,容易导致超温系统报警故障并强制伺服电机停机,造成了物料浪费,成品良率降低。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伺服控制电路,以实现提高伺服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伺服电机停机,节约物料和增加成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伺服控制电路,所述伺服控制电路控制多路伺服电机工作;所述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组,各所述电阻器组具有相同的电阻值,所述电阻器组与所述伺服电机一一对应电连接;

与工作功率最高的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的所述电阻器组中的电阻器的数量最多。

可选地,所述多个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组、第二电阻器组和第三电阻器组;

所述第一电阻器组与驱动上辊工作的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组与驱动中辊工作的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组与驱动下辊工作的伺服电机电连接;

所述中辊的转速大于所述上辊以及所述下辊的转速;所述第二电阻器组中所述电阻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阻器组中所述电阻器的数量,所述第二电阻器组中所述电阻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电阻器组中所述电阻器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器组包括一个所述电阻器,所述第三电阻器组包括一个所述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组包括多个所述电阻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阻器串联;

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阻器并联;

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和第三电阻器;

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阻器串联;所述第一电阻器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均与所述第三电阻器并联;

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为所述第三电阻器电阻值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和第四电阻器;

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阻器串联;所述第三电阻器与所述第四电阻器串联;

所述第一电阻器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三电阻器以及所述第四电阻器并联;

所述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三电阻器与所述第四电阻器具有相同的电阻值。

可选地,所述伺服电机的工作功率越高,与之电连接的所述电阻器组中电阻器的数量越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组,每一电阻器组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多个电阻器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形成电阻器组,每一电阻器组与一伺服电机电连接,工作功率越高的伺服电机对应的电阻器组的发热越严重,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对应的电阻器组的发热最严重,容易导致超温系统报警故障并强制伺服电机停机。而增加电容器组中电容器的数量,可以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强电容器组的散热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为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对应设置数量最多的电阻器,减轻了与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电阻器组的热量聚集,提高了伺服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了伺服电机的停机几率,节约物料和增加成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伺服控制电路100控制多路伺服电机工作。伺服控制电路100包括多个电阻器组,各电阻器组具有相同的电阻值,电阻器组与伺服电机一一对应电连接。与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电阻器组中的电阻器的数量最多。电阻器组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电阻器,电阻器组具有调节与之电连接的伺服电机的电流大小以及为伺服控制电路散热的作用。示例性地,图1中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两个电阻器组,分别为第一电阻器组11和第二电阻器组12,第一电阻器组11与第一伺服电机21电连接,第二电阻器组12与第二伺服电机22电连接。第一伺服电机21的工作功率小于第二伺服电机22的工作功率,第一电阻器组11包括一个电阻器30,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两个电阻器30。

可选地,电阻器可以作为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在三相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中,控制器需要及时准确的知道绕组中实际电流的大小,以实现电流控制和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为此在主电路中加入电流信号反馈电路。电流采样必须实时,准确可靠。电流检测模块就是把交流异步电机的三相定子电流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以方便处理。通常电流检测的方法有两种:采样电阻和电流传感器。由于电流检测需要隔离的原因,电流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成本较高。另一种测量相电流的方法是使用简单的、便宜的电阻器来进行测量,采样电阻可以直接将主电路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送给控制电路,简单、方便、而且频率响应好、输出电压直接正比于主电路流过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组,每一电阻器组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多个电阻器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形成电阻器组,每一电阻器组与一伺服电机电连接,工作功率越高的伺服电机对应的电阻器组的发热越严重,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对应的电阻器组的发热最严重,容易导致超温系统报警故障并强制伺服电机停机。而增加电容器组中电容器的数量,可以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强电容器组的散热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为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对应设置数量最多的电阻器,减轻了与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电阻器组的热量聚集,提高了伺服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了伺服电机的停机几率,节约物料和增加成品良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多个电阻器组包括第一电阻器组11、第二电阻器组12和第三电阻器组13。第一电阻器组11与驱动上辊41工作的伺服电机(具体地为第一伺服电机21)电连接,第二电阻器组12与驱动中辊42工作的伺服电机(具体地为第二伺服电机22)电连接,第三电阻器组13与驱动下辊43工作的伺服电机(具体地为第三伺服电机23)电连接。上辊41、中辊42和下辊43例如可以用于缠绕塑料薄膜,中辊42可以位于上辊41和下辊43之间,中辊42还可以与上辊41以及中辊43接触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由于工艺的需求,中辊42的转速大于上辊41以及下辊43的转速,驱动中辊42的第二伺服电机22的工作功率大于驱动上辊41的第一伺服电机21的工作功率,驱动中辊42的第二伺服电机22的工作功率大于驱动下辊43的第三伺服电机23的工作功率。第二电阻器组12中电阻器30的数量大于第一电阻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数量,第二电阻器组12中电阻器30的数量大于第三电阻器组13中电阻器30的数量。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伺服电机的工作功率越高,与之电连接的电阻器组中电阻器的数量越多。示例性地,参考图2,中辊42的转速大于下辊43的转速,下辊43的转速大于上辊41的转速。驱动中辊42的第二伺服电机22的工作功率大于驱动下辊43的第三伺服电机23的工作功率,驱动下辊43的第三伺服电机23的工作功率大于驱动上辊41的第一伺服电机21的工作功率。第一电阻器组11包括一个电阻器30,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三个电阻器30,第三电阻器组13包括两个电阻器30。第二电阻器组12中电阻器30的数量大于第三电阻器组13中电阻器30的数量,第三电阻器组13中电阻器30的数量大于第一电阻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仅为工作功率最高的伺服电机对应设置数量最多的电阻器,而且还为工作功率较高的伺服电机对应设置数量较多的电阻器,为工作功率较低的伺服电机对应设置数量较少的电阻器,兼顾了所有的电阻器组,提高了伺服电机的工作稳定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伺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第一电阻器组11包括一个电阻器30,第三电阻器组13包括一个电阻器30,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多个电阻器30。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未示出第二电阻器组12中多个电阻器30的数量以及多个电阻器30的串并联关系,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将提供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

图4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第一电阻器31和第二电阻器32。也就是说,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两个电阻器30,分别为第一电阻器31和第二电阻器32。第一电阻器31与第二电阻器32串联,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等于第二电阻器32的电阻值。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为第一电阻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电阻值的一半。

图5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5,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第一电阻器31和第二电阻器32,第一电阻器31与第二电阻器32并联,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等于第二电阻器32的电阻值。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为第一电阻器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电阻值的两倍。

图6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6,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第一电阻器31、第二电阻器32和第三电阻器33。第一电阻器31与第二电阻器32串联,第一电阻器31以及第二电阻器32均与第三电阻器33并联。也就是说,第一电阻器3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器3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器3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器3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器3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器3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等于第二电阻器32的电阻值,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为第三电阻器33电阻值的一半。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等于第一电阻器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电阻值。

图7为图3中所示第二电阻器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7,第二电阻器组12包括第一电阻器31、第二电阻器32、第三电阻器33和第四电阻器34。第一电阻器31与第二电阻器32串联,第三电阻器33与第四电阻器34串联,第一电阻器31以及第二电阻器32与第三电阻器33以及第四电阻器34并联。也就是说,第一电阻器3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器3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器3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器3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器32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器34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阻器3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器3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器31、第二电阻器32、第三电阻器33与第四电阻器34具有相同的电阻值。第一电阻器31的电阻值等于第一电阻器器组11中电阻器30的电阻值。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