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733发布日期:2019-02-01 19:2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保护盒。



背景技术:

在生产现场做电气类试验时,经常需要临时连接线缆,且需跨过门窗等障碍物。由于温度、噪音等因素,要求这些门窗要处于常闭状态,在开关门窗时会对线缆发生挤压碾压,造成线缆绝缘皮磨损,甚至线缆断裂,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和试验工作。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线缆保护盒,可有效解决线缆过门、窗的保护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保护盒,该线缆保护盒包括相连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相连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夹槽,第二线槽与第一线槽相连的一端连接第二夹槽,第一夹槽是由第一竖直段和水平连接在第一竖直段上端的第一水平段构成直角一体结构,第一竖直段与第一水平段的内腔相连通,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一线槽垂直相连且内腔相互连通,构成第一穿线通道,第二夹槽是由第二竖直段和水平连接在第二竖直段上端的第二水平段构成直角一体结构,第二竖直段与第二水平段的内腔相连通,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线槽垂直相连且内腔相互连通,构成第二穿线通道,第一水平段的口部与第二水平段的口部正对,第一水平段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口部朝向第二水平段口部正对的第一上调节槽,第一水平段内腔的下部设置有口部朝向第二水平段口部正对的第一下调节槽,第二水平段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口部与第一上调节槽正对的第二上调节槽,第一水平段内腔的下部设置有口部与第一下调节槽正对的第二下调节槽,第一上调节槽与第二上调节槽之间设置有上挡片,上挡片的一端伸入第一上调节槽,伸入的一端与第一上调节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上挡片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上调节槽,伸入的一端与第二上调节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一下调节槽与第二下调节槽之间设置有下挡片,下挡片的一端伸入第一下调节槽,伸入的一端与第一下调节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下挡片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下调节槽,伸入的一端与第二下调节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第一夹槽与第二夹槽之间的空间构成宽度可调的矩形夹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成本低,通过挡片两侧的弹簧调节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的间距,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夹紧门槛或窗下沿,保证整个保护盒固定在门槛或窗上,线缆从保护盒内穿过,挡板被拉出后遮挡住线缆,防止线缆外漏和损伤,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门槛或窗,实用性强,保证实验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线缆保护盒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槽与第二夹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向剖视图(线槽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连的第一线槽3和第二线槽4,第一线槽3与第二线槽4相连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夹槽5,第二线槽4与第一线槽3相连的一端连接第二夹槽6,第一夹槽5是由第一竖直段51和水平连接在第一竖直段51上端的第一水平段52构成直角一体结构,第一竖直段51与第一水平段52的内腔相连通,第一竖直段51的下端与第一线槽3垂直相连且内腔相互连通,构成门槛或窗下沿一侧的第一穿线通道,第二夹槽6是由第二竖直段61和水平连接在第二竖直段61上端的第二水平段62构成直角一体结构,第二竖直段61与第二水平段62的内腔相连通,第二竖直段61的下端与第二线槽4垂直相连且内腔相互连通,构成门槛或窗下沿另一侧的第二穿线通道,第一水平段52的口部与第二水平段62的口部正对,第一水平段52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口部朝向第二水平段口部正对的第一上调节槽521,第一水平段52内腔的下部设置有口部朝向第二水平段口部正对的第一下调节槽522,第二水平段62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口部与第一上调节槽521正对的第二上调节槽621,第一水平段52内腔的下部设置有口部与第一下调节槽522正对的第二下调节槽622,第一上调节槽521与第二上调节槽621之间设置有上挡片8a,上挡片8a的一端伸入第一上调节槽521,伸入的一端与第一上调节槽521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23,上挡片8a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上调节槽621,伸入的一端与第二上调节槽621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623,第一下调节槽522与第二下调节槽622之间设置有下挡片8b,下挡片8b的一端伸入第一下调节槽522,伸入的一端与第一下调节槽522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524,下挡片8b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下调节槽622,伸入的一端与第二下调节槽622底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624,第一夹槽5与第二夹槽6之间的空间构成宽度可调的矩形夹槽7。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第一弹簧523的一端与上挡片8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上调节槽521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23的一端与上挡片8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上调节槽6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弹簧524的一端与下挡片8b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524的另一端与第一下调节槽522底部固定连接,第四弹簧624的一端与下挡片8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下调节槽622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上挡片8a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两侧上调节槽的宽度,下挡片8b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两侧下调节槽的宽度,保证档片能够伸缩的同时又能完全覆盖第一夹槽与第二夹槽分离后线缆露出后上方、下方的空间,防止线缆外漏和损伤。

所述第一穿线通道和第二穿线通道内放置有线缆9;所述第一线槽3和第二线槽4分别水平设置在门槛2两侧的地面10上,门槛置于矩形夹槽7内。

如图5所示,第一线槽3、第二线槽4、第一夹槽与第二夹槽实际生产时都可以采用上下两部组成,上半部分A侧壁的下沿设置有卡槽A1,拼装时将卡槽A1卡在下半部分B的侧壁上即可实现拼装,这样方便线缆放入保护盒内,这种拼装的技术为现有常规技术,也可用其它常规的连接方式替代,比如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4所示,为在门槛上使用,将第一夹槽与第二夹槽向两侧施力分开,然后将门槛卡在矩形夹槽7内,去除外力,在弹簧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门槛夹紧,线缆从保护盒内部穿过,门1关闭时靠在第一夹槽5或第二夹槽6的竖直段外侧面上即可,窗的应用同理,区别在于将窗下沿卡在矩形夹槽7内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成本低,通过挡片两侧的弹簧调节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的间距,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夹紧门槛或窗下沿,保证整个保护盒固定在门槛或窗上,线缆从保护盒内穿过,挡板被拉出后遮挡住线缆,防止线缆外漏和损伤,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门槛或窗,实用性强,保证实验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线缆保护盒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