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5656发布日期:2019-03-15 19:08阅读:2005来源:国知局
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能源的兴起代替了大量化石燃料,而太阳能发电占有了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太阳能发电大部分都是通过太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来完成发电的过程,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保持一定角度,随着地球的转动,太阳光从不同的方向照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完成太阳能发电。

为了节省空间,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面或天台上,可以利用现有的空间来收集太阳能。可是,有些屋顶和天台都做了防水层,为了不破坏屋顶和天台的防水层,光伏组件的安装不能固定在屋顶和天台的内部和表面。另外,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组件质量较大,若是大面积铺设安装,造成过多的质量,会影响建筑物的负重,增加建筑物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利用屋顶上现有的支撑柱,将固定光伏组件的支架抬高支撑柱的顶部,与屋顶没有接触,不会破坏屋顶的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包括TPO屋面,固定在TPO屋面底部的机械结构单层屋面,固定在机械结构单层屋面的顶部并露出TPO屋面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纵向和横向连接的钢梁形成纵横交织的钢筋网,所述的钢筋网包括纵向固定在支柱顶部的主梁和横向固定在主梁顶部的辅助梁;所述辅助梁的顶部通过压块固定连接光伏组件;所述钢筋网的一侧,位于最边缘的主梁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梁,所述的固定梁上安装逆变器和汇流箱。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大于支撑柱顶部面积的连接块,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连接块与主梁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梁采用的是H型钢。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梁需要接长时,辅助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梁通过紧固件与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块包括中压块和边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中压块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光伏组件接触的固定块;所述边压块的顶部只有与光伏组件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与组件接触的压面设置有锯齿。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底部与主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梁。

进一步的,立柱的中部与主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斜梁。

进一步的,所述斜梁的两端分别斜切45度角之后再与主梁和立柱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罩棚,罩棚与立柱之间的夹角为90-100度。

进一步的,所诉的固定梁设置有两根,固定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的间距间于逆变器和汇流箱高度的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三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梁、立柱、横梁和斜梁采用的是槽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屋顶上现有的支撑柱,将固定光伏组件的支架抬高至支撑柱的顶部,与屋顶没有接触,不会破坏屋顶的防水层。

(2)连接块的设计,能增加支撑柱与主梁之间的受力面积和固定面积,让主梁更牢固、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柱上。同时,连接块也让主梁的重力均匀的分布到支撑柱上。

(3)辅助梁连接件的设计,将辅助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加了支架的整体性,也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

(4)中压块的设计,既能对让光伏组件起到固定的作用,也能将光伏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5)压块上锯齿的设计,增加了压块和组件之间的摩擦力,能让组件固定的更牢固。

(6)横梁的设计,可以增加主梁与立柱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大了斜梁与立柱和主梁之间的夹角;横梁与斜梁的设计,将主梁与立柱之间的受力点改为受力面,增加了立柱与主梁之间的受力面积,分散了立柱的重力。

(7)斜梁的两端分别斜切45度角之后,再与底梁和立柱焊接固定,扩大了斜梁与底梁和立柱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加了立柱与主梁之间的稳定性。

(8)横梁与立柱之间形成的钝角,并将钝角设置在90度到100度之间,使得遮雨棚的前侧略高与后侧。遇到下雨天气时,遮雨棚上的水向后侧排放,避免排水打到逆变器上;再者,由于遮雨棚与横梁之间的角度不是很大,因此。也不会影响遮雨的效果。

(9)固定梁的设计,便于安装逆变器;另外固定梁的间距与逆变器高度的设计,使得固定梁上的受力点能均匀的分布逆变器的重力。让逆变器能更稳固的安装在立柱上。

(10)主梁采用H型钢,以及辅助梁和立柱采用槽钢,在保证支架强度的基础上,还减轻了支架整体的重量,不会对承重梁造成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附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附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是附图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及零部件标注:1-TPO屋面、2-机械结构单层屋面、3-支撑柱、31-连接块、4-主梁、5-辅助梁、6-压块、61-中压块、62-边压块、63-固定块、7-光伏组件、8-立柱、81-横梁、82-斜梁、9-罩棚、10-固定梁、11-逆变器、12-汇流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TPO屋顶光伏组件支架,包括TPO屋面1,固定在TPO屋面1底部的机械结构单层屋面2,固定在机械结构单层屋面2的顶部并露出TPO屋面1的多个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之间通过纵向和横向连接的钢梁形成纵横交织的钢筋网,所述的钢筋网包括纵向固定在支撑柱3顶部的主梁4和横向固定在主梁4顶部的辅助梁5。

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大于支撑柱3顶部面积的连接块31;所述的主梁4采用的是H型钢;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与连接块31的底部焊接固定,主梁4的底部与连接块31的顶部焊接固定;支撑柱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31与主梁4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辅助梁5需要接长时,辅助梁5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辅助梁5通过紧固件与压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梁5的顶部通过压块6固定连接光伏组件7。所述的压块6包括中压块61和边压块62,所述中压块61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光伏组件7接触的固定块63;所述边压块62的顶部只有与光伏组件7接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63;所述的固定块63与光伏组件7接触的压面设置有锯齿。

所述钢筋网的一侧,位于最边缘的主梁4上固定连接有立柱8;所述立柱8的底部与主梁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梁81,立柱4的中部与主梁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斜梁82;所述斜梁82的两端分别斜切45度角之后再与主梁4和立柱8焊接固定。

所述立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罩棚9,罩棚9与立柱8之间的夹角为90-100度。

所述立柱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梁10,所诉的固定梁10设置有两根,固定在相邻的两根立柱8之间;所述的固定梁10上安装逆变器11和汇流箱12,所述固定梁10的间距间于逆变器11和汇流箱12高度的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三之间。

所述的辅助梁5、立柱8、横梁81和斜梁82采用的是槽钢。

所述的紧固件采用的是螺栓、螺母、螺丝、螺钉等固定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