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896发布日期:2019-04-16 22:42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临时用电时,因现场临时电在数量及布置上往往满足不了规范用电施工的要求,造成临时电线,电缆乱扯、走线混乱等现象,造成了施工用电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包括一中心架,所述中心架包括一中心方管,所述中心方管侧面设有U型槽钢,所述U型槽钢内夹持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上侧安装有电缆支托,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内侧滑动配合有内管,并通过调节旋钮可使得内管滑动或定位于外管上的一处。所述内管顶部设有一弹性调节孔、导向左孔及导向右孔,其中弹性调节孔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左孔及导向右孔,所述电缆支托包括一中承板,所述中承板上侧设有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在中承板下侧设有中心柱、左导向柱及右导向柱,中心柱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向柱及右导向柱,中心柱与弹性调节孔相配合,左导向柱与导向左孔相配合,右导向柱与导向右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板与右连板,左连板通过左弹簧连接有左弧形板,右连板通过右弹簧连接有右弧形板,左弧形板、右弧形板均铰接在中承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在不同高度设置有若干弧形长条孔,在U型槽钢上设有与弧形长条孔位置相配合的偏转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与弹性调节孔底部之间设有中心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U型槽钢分别连接在中心方管的四个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架底部安装有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U型槽钢实现了伸缩机构夹持,利用伸缩机构设计实现了电缆支托的高度升降,这样就可以利用该设备实现多组电缆方向、高度的调节,适合不同工况的使用。利用电缆支托的不同设计,可适应不同直径的电缆使用,避免电缆从电缆支托中滑出,便于电缆的布置,杜绝了施工电缆乱拉,电缆拖地、布置混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伸缩机构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伸缩机构后的主视图;

图5为伸缩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伸缩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电缆支托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缆支托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板,12中心架,121中心方管,122U型槽钢,13万向轮,2伸缩机构,21外管,22内管,221弹性调节孔,222导向左孔,223导向右孔,224中心弹簧,23电缆支托,231中承板,232左弧形板,233右弧形板,234中心柱,235左导向柱,236右导向柱,24旋钮,31弧形长条孔,32偏转调节孔,41左连板,42右连板,43左弹簧,44右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移动式临时电缆支架,包括一中心架12,所述中心架包括一中心方管121,所述中心方管侧面设有U型槽钢122,所述U型槽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U型槽钢分别连接在中心方管的四个侧面上。

所述U型槽钢内夹持有伸缩机构2,所述伸缩机构上侧安装有电缆支托23。电缆支托用于挂设电缆。

方案的优化设计,所述中心架底部安装有一底板11,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万向轮13,其中万向轮为现有技术,万向轮是指安装在脚轮轮子的支架能在动载或者静载中水平360度旋转,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平时使用的可移动的椅子。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所述外管21内侧滑动配合有内管22,并通过调节旋钮24可使得内管滑动或定位于外管上的一处。内管与外管构成可伸缩式支架立杆,内管比外管尺寸稍小些。

方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外管上在不同高度设置有若干弧形长条孔31,在U型槽钢上设有与弧形长条孔位置相配合的偏转调节孔32。

通过调节偏转调节孔与弧形长条孔的位置关系,可使得伸缩机构与U型槽钢形成一定的夹角,适合特殊情况使用。例如对角度有一定需求,对高度有一定要求等等。

所述内管顶部设有一弹性调节孔221、导向左孔222及导向右孔223,其中弹性调节孔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左孔222及导向右孔223。

所述电缆支托23包括一中承板231,所述中承板上侧设有左弧形板232与右弧形板233,在中承板下侧设有中心柱234、左导向柱235及右导向柱236,中心柱234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向柱235及右导向柱236。

中心柱与弹性调节孔相配合,左导向柱与导向左孔相配合,右导向柱与导向右孔相配合。

方案优化设计,所述中心柱与弹性调节孔底部之间设有中心弹簧224。

方案优化设计,所述中承板231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板41与右连板42,其中左连板通过左弹簧43连接有左弧形板232,右连板通过右弹簧44连接有右弧形板,左弧形板232、右弧形板均铰接在中承板231上。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