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瓦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687发布日期:2019-07-17 05:2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发电瓦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太阳能发电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瓦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瓦与普通屋面瓦一样安装在屋面结构上,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家庭的用电需求。相关技术中,太阳能发电瓦采用挂接的安装方式,通常需要在发电瓦主体上开孔,并通过螺丝护套、螺栓、垫片和挂钩等一系列复杂的连接件相互搭接,安装前需要进行复杂的组装,大大降低了安装效率,安装成本较高。另外,目前的太阳能发电瓦是将太阳能组件嵌入现有的树脂瓦或者其他材料中,加工成本高,且太阳能发电瓦和普通屋面瓦相结合,会降低整个屋面利用光发电的面积,导致整体的屋面结构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安装结构操作复杂,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该太阳能发电瓦采用本公开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在发电瓦本体的前端的第一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的顶面用于与相邻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后端相搭接,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面固定在屋面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型材包括能够容纳所述发电瓦本体前端的型材本体和形成于所述型材本体上且用于与固定在所述屋面结构上的挂瓦条相连接的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型材本体为U形结构,所述发电瓦本体的前端粘贴固定在所述U形结构的内壁,所述固定部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固定部包括互呈L形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挂瓦条和所述屋面结构的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段。

可选地,所述型材本体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固定有第一胶条,相邻所述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后端搭接至所述第一胶条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发电瓦本体的与所述前端相连接且相对的两侧端的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相邻两个所述发电瓦本体,其中一个所述发电瓦本体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型材与另一个发电瓦本体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型材相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型材和所述第三型材分别包括互呈L形的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型材的第一限位段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一限位段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三型材的第一限位段上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抵接的第三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固定有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包括发电瓦本体和上述的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

可选地,所述发电瓦本体包括太阳能芯片和分别置于所述太阳能芯片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太阳能芯片通过粘接层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电瓦本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型材稳定固定在屋面结构上,发电瓦本体的后端搭接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前端,便可实现发电瓦本体整体的固定,多个发电瓦本体由前至后依次进行铺设,不需要打孔,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安装结构中纵向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安装结构中横向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发电瓦本体 11 第一型材

12 第二型材 13 第三型材

2 屋面结构 3 挂瓦条

4 紧固件 5 第一胶条

6 第二胶条 7 顺水条

8 密封胶 101 太阳能芯片

102 第一保护层 103 第二保护层

104 粘接层 111 型材本体

112 固定部 113 第一容纳槽

100 L形支架 121 第一连接板

122 第二连接板 131 第三连接板

132 第二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的图面方向,“前”、“后”是指在太阳能发电瓦纵向铺设时通常由前向后依次铺设,例如图6中图面方向的“左”即为“前”,图面方向的“右”即为“后”,“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在发电瓦本体10的前端的第一型材11,第一型材11的顶面用于与相邻另一个发电瓦本体10的后端相搭接,第一型材11的底面固定在屋面结构2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电瓦本体10的前端通过第一型材11稳定固定在屋面结构2上,发电瓦本体10的后端搭接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前端,便可实现发电瓦本体10整体的固定,多个发电瓦本体10由前至后依次进行铺设,不需要打孔,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安装效率。

第一型材11可以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在本公开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型材11包括能够容纳发电瓦本体10前端的型材本体111和形成于型材本体111且用于与固定在屋面结构2上的挂瓦条3相连接的固定部112。这样,型材本体111与发电瓦本体10的前端固定连接,固定部112连接在挂瓦条3上,便可实现发电瓦本体10前端的固定,安装方便且牢固可靠。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型材本体111可以为U形结构,发电瓦本体10的前端粘贴固定在U形结构的内壁,发电瓦本体10的前端插入U形结构的容纳槽内,并通过密封胶,例如硅酮结构密封胶粘贴固定在U形结构的内壁,进而实现发电瓦本体10和第一型材11的固定。如图1和图6所示,固定部112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112包括互呈L形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连接挂瓦条3和屋面结构2的紧固件4穿过第二连接段。如图6所示,屋面结构2上还固定有顺水条7,挂瓦条3通过紧固件4固定在顺水条7上,固定部112的第二连接段位于挂瓦条3和顺水条7之间,并通过紧固件4,例如螺栓固定,进而实现发电瓦本体10前端的固定。

进一步地,为保证发电瓦本体10的后端可以稳定地搭接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前端上,如图3和图6所示,型材本体111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3,第一容纳槽113内固定有第一胶条5,相邻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后端搭接至第一胶条5上。第一胶条5稳定地固定第一容纳槽113内,实现发电瓦本体10和第一型材11之间的软接触,不仅能够对发电瓦本体10的后端进行支撑,同时还能够增大与发电瓦本体10的摩擦力,保证发电瓦本体10稳定地搭接在第一型材11上。

第一型材11可实现多个太阳能发电瓦的纵向稳定安装,为保证多个太阳能发电瓦横向上的稳定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发电瓦本体10的与上述前端相连接且相对的两侧端上的第二型材12和第三型材13,相邻两个发电瓦本体10,其中一个发电瓦本体10所连接的第二型材12与另一个发电瓦本体所连接的第三型材13相插接。这样,在横向上,多个太阳能发电瓦依次相互插接,可进一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可保证屋面是一个整体,没有高低起伏和缝隙,进而保证屋面的美观。

第二型材12和第三型材13可以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具体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型材12和第三型材13分别包括互呈L形的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即,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构成固定在发电瓦本体10侧端的L形支架100,第二型材12的第一限位段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以及第一限位段形成容纳腔,第三型材13的第一限位段上连接有用于插入容纳腔内与第一连接板121相抵接的第三连接板131。L形支架100用于对发电瓦本体10的端部进行支撑和固定,具体地,如图5所示,发电瓦本体10的端部可以与L形支架100通过密封胶8,例如硅酮结构密封胶粘贴固定,将第二型材12和第三型材13分别固定在发电瓦本体10上。同时,如图7所示,第三型材13的第三连接板131能够正好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发电瓦本体的第二型材12的容纳腔内,并且第三连接板131能够正好与第一连接板121相抵接,进而保证多个太阳能发电瓦横向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三连接板131之间的软接触,如图7所示,第三连接板131朝向第一连接板12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容纳槽132,第二容纳槽132内固定有第二胶条6,第二胶条6与第一连接板131相抵接。第二胶条6稳定地固定在第二容纳槽132内,第一连接板121正好搭接在第二胶条6上,不仅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三连接板131的软接触,同时能够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相邻两个发电瓦本体10的稳定插接。

为了便于横向安装时,第三型材13的第三连接板131可顺利插入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形成的容纳腔内,在本公开中,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板12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122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瓦,该太阳能发电瓦包括发电瓦本体10和上文中介绍的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该太阳能发电瓦具有上述太阳能发电瓦的安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另外,在本公开中,如图5所示,发电瓦本体10包括太阳能芯片101和分别置于太阳能芯片101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保护层102和第二保护层103,太阳能芯片101通过粘接层104分别与第一保护层102和第二保护层10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102和第二保护层103分别为钢化玻璃层,粘接层104为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能够将第一保护层102和第二保护层103稳定地固定在太阳能芯片101的顶面和底面,这样,由上至下分别是第一保护层102、粘贴层104、太阳能芯片101、粘贴层104以及第二保护层103共同形成本公开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加工方便且与太阳光接触的面积最大,光利用效率高,整个屋面均采用本公开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瓦,整体一致性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