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521发布日期:2019-05-17 20:0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并网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是传统发电的有益补充,鉴于其对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发达国家无不全力推动太阳能发电工作,目前中小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已形成了产业。太阳能发电有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2种方式,其中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比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减少25%;而现如今的光伏并网发电,装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光能收集、转换和逆变等过程,并且需要很多外置的设备进行不同的过程,使得传统装置体积较大,花费很高,由于组件的繁多,使得在安装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并不是很适用于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传统的装置光能收集板都是固定设置的,在光板展开面积上具有局限性,并且光板固定不动,无法满足随着阳光的变动而进行充分的利用。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配电箱、逆变器、装置底座、滚轮、千斤顶、万向轴、散热板、外接通孔、装置顶盖、通风孔、支撑柱、太阳能板、传动电机、万向轴套、伸缩轴、安装盘、光能感应器、避雷针和太阳能侧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有所述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底端中部设有所述千斤顶,所述装置底座的底端四角设有所述滚轮,所述装置本体的中端设有所述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底端设有所述逆变器,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中端设有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顶端设有所述外接通孔,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设有所述装置顶盖,所述装置顶盖的侧端设有所述通风孔,所述装置顶盖的顶部中端设有所述传动电机,所述装置顶盖的顶部侧端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所述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中端设有所述伸缩轴,所述伸缩轴的侧端设有所述万向轴套,所述万向轴套的侧端设有所述安装盘,所述万向轴的顶端设有所述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的顶端中部设有所述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侧端设有所述光能感应器,所述避雷针的侧端均设有所述太阳能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底座的内部设有液压油箱和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通过液压油管分别与所述液压油箱和所述千斤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顶盖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置顶盖的顶部,所述装置顶盖与所述配电箱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底座与所述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紧密的设置于所述装置底座上,且所述滚轮与所述装置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板嵌入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中,且所述通风孔紧密的设置于所述装置顶盖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轴套与所述伸缩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盘与所述万向轴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能感应器通过设置的控制器与所述传动电机电性连接,且所述配电箱与所述逆变器通过设置的继电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避雷针透过所述支撑柱与大地连通,且所述太阳能侧板通过设置的滑轨嵌入设置于所述太阳能板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优点1:该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通过所设计成的装置是多功能一体化装置,通过在顶端设置的太阳能板能够对光能进行很好的收集转换,而设置的逆变器,可以将光伏(PV)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 (AC),之后可以反馈给设置的配电箱中,用户可以通过配电箱中的接线来进行利用电能,该一体化装置所设计的体积较小,经费也大大的减少。

优点2:该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的太阳能侧板以及滚轮,该装置所设计的整体上结构较简单,并且一体化设计,加上底部设置的滚轮,能够十分方便装置的移动,并且利用千斤顶,可以将装置稳固的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在光能收集上,设置的太阳能侧板所设计成的收缩型,利用设置的滑轨能够对侧板进行展开和收缩,能够很好的利用太阳能板的展开面积来调节装置在使用时与不使用时所占的使用空间,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便于装置移动安装使用,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优点3:该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的万向轴,在该装置设置的太阳能板的顶端设置有光能感应器,能够对太阳光强度进行感应,并且通过电性连接来利用控制箱控制万向轴进行各方位上的运动,使得太阳能板能够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进行转动,提高装置对阳光的充分利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的效率,使得装置实现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万向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太阳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配电箱,3、逆变器,4、装置底座,5、滚轮,6、千斤顶,7、万向轴,8、散热板,9、外接通孔,10、装置顶盖,11、通风孔,12、支撑柱,13、太阳能板,14、传动电机,15、万向轴套,16、伸缩轴,17、安装盘,18、光能感应器,19、避雷针,20、太阳能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配电箱2、逆变器3、装置底座4、滚轮5、千斤顶6、万向轴7、散热板8、外接通孔9、装置顶盖10、通风孔11、支撑柱12、太阳能板13、传动电机14、万向轴套15、伸缩轴16、安装盘17、光能感应器18、避雷针19和太阳能侧板20,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有装置底座4,装置底座4的底端中部设有千斤顶6,装置底座4的底端四角设有滚轮5,装置本体1的中端设有配电箱2,配电箱2的底端设有逆变器3,装置本体1的一侧中端设有散热板 8,散热板8的顶端设有外接通孔9,装置本体1的顶端设有装置顶盖10,装置顶盖10的侧端设有通风孔11,装置顶盖10的顶部中端设有传动电机14,装置顶盖10的顶部侧端设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的顶端设有万向轴7,万向轴7 的中端设有伸缩轴16,伸缩轴16的侧端设有万向轴套15,万向轴套15的侧端设有安装盘17,万向轴7的顶端设有太阳能板13,太阳能板13的顶端中部设有避雷针19,避雷针19的侧端设有光能感应器18,避雷针19的侧端均设有太阳能侧板20。

装置底座4的内部设有液压油箱和液压油泵,液压油泵通过液压油管分别与液压油箱和千斤顶6相连。

装置顶盖10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装置顶盖10 的顶部,装置顶盖10与配电箱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装置底座4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千斤顶6紧密的设置于装置底座4上,且滚轮5与装置底座4固定连接,便于装置的移动及稳固安装。

散热板8嵌入设置于装置本体1中,且通风孔11紧密的设置于装置顶盖10 中,便于装置的透风以及散热性能。

万向轴套15与伸缩轴16固定连接,且安装盘17与万向轴套15固定连接,便于对太阳能板13的控制。

光能感应器18通过设置的控制器与传动电机14电性连接,且配电箱2与逆变器3通过设置的继电器电性连接,便于装置对光能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装置的效率。

避雷针19透过支撑柱12与大地连通,且太阳能侧板20通过设置的滑轨嵌入设置于太阳能板13中,避雷针19对装置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该装置是一种光伏并网发电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配电箱2、逆变器3、装置底座4、滚轮5、千斤顶6、万向轴7、散热板8、外接通孔9、装置顶盖10、通风孔11、支撑柱12、太阳能板13、传动电机14、万向轴套15、伸缩轴16、安装盘17、光能感应器18、避雷针19和太阳能侧板20,首先,对整个装置的整体进行适当的检测,检查各构件的稳定性,利用各构件的连接,设置的滚轮5,能够对装置进行方便的移动,并且利用千斤顶6,可以将装置稳固的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进行使用,设置的太阳能侧板20所设计成的收缩型,利用设置的滑轨能够对太阳能侧板20进行展开和收缩,加上设置的光能感应器18,能够对太阳光强度进行感应,并且通过电性连接来利用控制箱控制万向轴进行各方位上的运动,使得太阳能板13能够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进行转动,提高装置对阳光的充分利用性,通过在顶端设置的太阳能板13能够对光能进行很好的收集转换,而设置的逆变器3,可以将光伏(PV)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AC),之后可以反馈给设置的配电箱2中,用户可以通过配电箱中的接线来进行利用电能,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