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460发布日期:2019-05-17 20:1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太阳能光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管理系统多是在依托于系统内的控制器进行巡维监控,这种系统对于小型电站,由于太阳能组件等设备分布范围不大,可以适用。但是对于大型电站,由于设备分布广,布置空间大,采用传统的巡维监控成本巨大,且效率低、及不便管理。尤其是针对商用型光伏电站,由于商用型光伏电站通常为大于20kW的光伏电站,所以其太阳能组件等设备分布范围很大,技术人员或者运维工作人员亟需一种效率高、方便管理的新型电站构造。

而在构造效率高、方便管理的新型商用型光伏电站时,就需要依托商用数据集中器汇集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数据信息,再由商用数据集中器有线或者无线传输至商用数据采集器上。在之前设计的数据集中器中设计者多采用将汇集及传输信息用集成主板扣于一块与站墙固定的方块内,这种结构虽然便于装配集成主板,但是由于数据集中盒本身在大型的商用型光伏电站中随着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不断增设,需要不断调整布置位置,这样就要数据集中盒本身不仅便于移动,且保证其移动后结构同样具有稳定性,及保证有效工作的时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结构简单,便于数据集中盒本身的移动,且保证移动后结构同样具有稳定性、以及保证有效工作的时效,适用于大型商用型光伏电站。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置悬板,悬板的板面与底座的背面平行,悬板上左右对称开设有挂孔,底座内设置有集成主板,底座的下部设置走线部,走线部上的走线孔沿底座座长方向布置,走线部的正面呈拱形,该拱形的顶端位于底座正面的内侧,走线部的上端设置灌胶板;

底座的下部位于走线部的两侧设置散热腔,灌胶板的两端沿向两侧的散热腔处形成灌胶槽,底座的正面上设置上盖,上盖的正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导水槽。

进一步的,环底座的正面的边缘开设有卡槽,底座的正面位于卡槽的外侧间隔布置有卡块,卡块的悬端向底座内倾斜,所述的上盖卡置于所述的卡槽内。

再进一步的,散热腔上邻近集成主板的腔壁的上沿开设有通槽。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腔内布置有泡沫镍或者泡沫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汇集及传输信息用集成主板置于底座内,底座的下部设置供数据集中盒走线的走线部,这样,数据集中盒的走线由于走线部的稳定箍束作用,平稳的走线。这样,调整数据集中盒布置位置,不会影响走线与集成主板之间的电连,且通过悬板上的挂孔挂接于站墙,便于数据集中盒本身的移动。数据集中盒自身通过底座下部设置灌胶槽,且灌胶槽设置于走线部上,不必多设计空间,结构简单、小巧,灌胶槽内灌胶供上盖与底座连接。位于走线部的两侧设置散热腔,数据集中盒的工作热量不断由散热腔散去,保证了数据集中盒的长时、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数据集中盒本身的移动,且保证移动后结构同样具有稳定性、以及保证有效工作的时效,适用于大型商用型光伏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盖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与上盖装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上端设置悬板11,悬板11的板面与底座10的背面平行,悬板11上左右对称开设有挂孔,底座10内设置有集成主板12,底座10的下部设置走线部13,走线部13上的走线孔沿底座10座长方向布置,走线部13的正面呈拱形,该拱形的顶端位于底座10正面的内侧,走线部13的上端设置灌胶板14;

底座10的下部位于走线部13的两侧设置散热腔15,灌胶板14的两端沿向两侧的散热腔15处形成灌胶槽16,底座10的正面上设置上盖20,上盖20的正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导水槽21。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汇集及传输信息用集成主板12置于底座10内,底座10的下部设置供数据集中盒走线的走线部13,这样,数据集中盒的走线由于走线部13的稳定箍束作用,平稳的走线。这样,调整数据集中盒布置位置,不会影响走线与集成主板12之间的电连,且通过悬板11上的挂孔挂接于站墙,便于数据集中盒本身的移动。数据集中盒自身通过底座10下部设置灌胶槽16,且灌胶槽16设置于走线部13上,不必多设计空间,结构简单、小巧,灌胶槽16内灌胶供上盖20与底座10连接。位于走线部13的两侧设置散热腔15,数据集中盒的工作热量不断由散热腔15散去,保证了数据集中盒的长时、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数据集中盒本身的移动,且保证移动后结构同样具有稳定性、以及保证有效工作的时效,适用于大型商用型光伏电站。

进一步的,环底座10的正面的边缘开设有卡槽17,底座10的正面位于卡槽17的外侧间隔布置有卡块18,卡块18的悬端向底座10内倾斜,所述的上盖20卡置于所述的卡槽17内。

参照图2、3,这样,上盖20插于一侧卡槽17内,转动,再扣于卡槽17上,上盖20通过卡槽17、卡块18稳定的布置于底座10的正面,方便上盖20与底座10间的布置。这样,上盖20通过灌胶槽16内灌胶形成上盖20与底座10之间的更稳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散热腔15上邻近集成主板12的腔壁的上沿开设有通槽15a。

这样,散热腔15与集成主板12相通,数据集中盒的主要热源集成主板12的热量由通槽15a更为直接的流至散热腔15,再由散热腔15散去,散热效率更高。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腔15内布置有泡沫镍或者泡沫铜。

设置的泡沫镍或者泡沫铜主要起到消音吸振、散热保护的作用,且质量很轻,不会增加数据集中盒的负载,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的使用效果。泡沫镍是泡沫海绵状金属镍,具有三维全贯通网孔结构,进一步的,设置的泡沫镍可以采用镍骨架中空并以冶金状态彼此交连,其具有消音、吸振、缓冲电磁效应、阻燃、绝热散热的作用;同样的泡沫铜作为消音散热材料,其自身网眼可以让气流自由穿过,实现热量的排散效果,同时,由于其网眼结构还可以解决消减数据集中盒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问题,且质量很轻,不会增加数据集中盒的负载。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解决了数据集中盒的消音吸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商用型光伏电站用数据集中盒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底座10的灌胶:将灌胶置于底座10的灌胶槽16内,使得灌胶与灌胶槽16的槽口面齐平;

2)将上盖20以15°~45°的角度插入底座10的卡槽17的左侧或者右侧,然后对上盖20施加一个抵向卡槽17插入侧的力以及施加一个转向底座10正面的力,将上盖20扣入底座10。

进一步的,将上盖20以15°~30°的角度插入底座10的卡槽17的左侧。

此外,数据集中盒安装表面应干燥,透明,坚硬,不得残留模具剂。

通过本实用新型装配工艺,装配效率高,装配后产品质量稳定,适用于需要不断增设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商用型光伏电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