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7934发布日期:2019-10-09 06:15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缆工程的普及,电缆事故率也随之增多。而大量事实证明,这些故障当中,大部分的电缆事故和电缆附件有关,特别是电缆的中间接头的故障率最高。由于两根电缆的连接点最容易出现尖峰电压,尖峰电压很可能将电缆连接头击穿,引发电缆事故。现如今一般是采用应力锥和绝缘层的配合来减弱尖峰电压,减少事故发生率。现有技术中,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绝缘管与应力锥是单独的个体,安装时需先后分开安装,费时费力,同时分立的应力锥的电性能参数非梯度分布,容易出现同电缆外半导电层形成接触发热的问题。此外,倘若应力锥同绝缘管结合不紧密,容易造成局部放电,影响电缆的安装使用效果,安全性能差。目前配网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电缆大多都采用地埋式。但在安装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基建施工、电缆故障、电缆中间接头质量事故、机械外力损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电缆或电缆中间接头的损伤或破坏而导致停电,因此急需抢修。在抢修过程中,需要更换电缆中间接头,而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复杂,安装更换不方便。综上所述,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的电缆中间接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轴向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本体的中轴线相同,所述本体包括绝缘端和半导体端,所述绝缘端和所述半导体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过渡部和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直径,所述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从第一结合部到第一连接部其直径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过渡部和第一结合部沿所述本体的中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例为1-5:2-4:2-4。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端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从第二结合部到第二连接部其直径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二结合部沿所述本体的中轴线方向的比例为1-5:2-4:2-4。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包括第一结合部,所述半导体端包括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外径和内径皆相同,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从其与所述第一过渡部的连接处至其自由端不变或者逐渐变小;或/和,

所述半导体端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过渡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从其与所述第二过渡部的连接处至其自由端不变或者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和所述半导体端于两者连接处相互交叠。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与所述半导体端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台,所述半导体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台相配合的第二凹台,所述第一凹台与所述第二凹台相互搭接重叠,所述绝缘端和所述半导体端连接处的内外表面皆相互平齐。

优选地,所述绝缘端为绝缘硅胶端,所述半导体端为导电硅胶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绝缘端和半导体端,用来均化电场,减弱尖峰现象和畸变集中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轴向方向贯穿本体的固定孔10,固定孔10内放置两根电缆的芯体的连接点。固定孔10的两端与贯穿其内部的电缆相适配,两根电缆芯体的连接点置于固定孔10的中部,两根电缆分别贯穿固定孔10的两端。固定孔10与本体的中轴线相同,使中间接头均化电场的效果更好。本体包括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一体成型。使本体具有应力锥的功能,具有均化电场、减少畸变的作用,且安装使用时更加方便。

在优选实施例中,绝缘端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过渡部12和第一结合部13,第一连接部11的直径小于第一结合部13的直径,使第一连接部11与电缆之间的高度差较小,方便使用绝缘胶带将绝缘端1与电缆固定。第一过渡部12连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结合部13,第一过渡部12从第一结合部13到第一连接部11其直径逐渐变小,逐渐过渡可以减少畸变和尖峰,增强中间接头的安全性。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过渡部12和第一结合部13沿本体的中轴线方向的比例为1-5:2-4:2-4。使该中间接头的安全性能好,且方便与电缆固定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半导体端2包括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过渡部22和第二结合部23。第二连接部21的直径小于第二结合部23的直径,使第二连接部与电缆之间的高度差较小,方便使用绝缘胶带将绝缘端1与电缆固定。第二过渡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结合部23,第二过渡部22从第二结合部23到第二连接部21其直径逐渐变小。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过渡部22和第二结合部23沿所述本体的中轴线方向的比例为1-5:2-4:2-4。使该中间接头的安全性能好,且方便与电缆固定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3和第二结合部23的外径和内径皆相同,第一结合部13和第二结合部23一体成型。使其连接紧密,没有缝隙,减少电压的畸变和尖峰,提高安全性能。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过渡部12一体成型。使其连接紧密,没有缝隙,减少电压的畸变和尖峰,提高安全性能。第一连接部11的外径从其与第一过渡部12的连接处至其自由端不变或者逐渐变小。方便将第一连接部11和与其对应的电缆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减少畸变和尖峰,提高安全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过渡部22一体成型。使其连接紧密,没有缝隙,减少电压的畸变和尖峰,提高安全性能。第二连接部21的外径从其与第二过渡部22的连接处至其自由端不变或者逐渐变小。方便将第二连接部21和与其对应的电缆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减少畸变和尖峰,提高安全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贯穿固定孔10的电缆的电压等级越大,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的长度越长。以保证该电缆中间接头的稳定性,使其安全性能更好。绝缘端1为绝缘硅胶端,半导体端2为导电硅胶端,进一步的,导电硅胶为将镍包铜粉,银粉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胶中,通过压力使导电颗粒接触,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其主要作用是密封和电磁屏蔽。硅胶材质方便成型,且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也较优越。使用硅胶制造电缆中间接头,使中间接头的性能更好。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材质的绝缘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制造而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的自由端皆呈平滑设置,减少畸变和尖峰电压,安全性更好。

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于两者连接处相互交叠,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进一步地,绝缘端1与半导体端2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台130,绝缘端1形成有与第一凹台130相配合的第二凹台230,第一凹台130与第二凹台230相互搭接重叠,半导体端2和绝缘端1连接处的内外表面皆相互平齐。绝缘端1和半导体端2的的颜色不同,便于使用者区分。

使用时,首先,将其中一根电缆贯穿该中间接头,将两根电缆的芯体连接在一起,并调节该电缆中间接头,使两根电缆的连接点与第一结合部13和第二结合部23的连接位置相对应;然后,用绝缘胶带将第一连接部11和与其对应的电缆固定,将第二连接部21和与其对应的电缆固定;最后,在该电缆中间接头的外部包裹一层屏蔽层,屏蔽层的外部包裹一层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绝缘端和半导体端,用来均化电场,减弱尖峰现象和畸变集中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