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952发布日期:2019-05-21 20:4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电气线路布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电气装置,其作用是用于容纳电气设备,配电箱在使用时,一般被固定在机架上;目前的配电箱均为一整体的箱式结构,配电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盖板,但是该种配电箱在使用时,由于配电箱的前侧面板是无法打开的,这样一来,在对配电箱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将配电箱从机架上拆卸下来,从而会给配电箱中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箱,其内部的面板能够方便地从箱体的前侧打开,这样一来,能够给配电箱中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安装有用于封闭第一开口的面板,第一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供面板嵌入的嵌槽,面板下边沿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嵌槽的两侧内壁铰接,面板的上边沿通过手拧螺丝与嵌槽上边沿处的箱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电箱,其中,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安装有用于封闭第二开口的盖板,盖板的两侧及后侧边上设置有向下的折弯边,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供折弯边嵌入的凹槽,盖板通过穿设在折弯边和凹槽内侧的箱体中的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电箱,其中,盖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盖板宽度方向分布的定位脚,箱体上设置有分别可供其中一个定位脚插入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电箱,其中,面板的边沿处设置有朝向箱体一侧的翻边,翻边嵌入在嵌槽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电箱,其中,面板的前侧设置有可供控制开关的头部伸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面板能够方便地从箱体的前侧打开,这样一来,能够给配电箱中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口11,第一开口11处安装有用于封闭第一开口11的面板2,第一开口11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供面板2嵌入的嵌槽12,面板2下边沿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嵌槽12的两侧内壁铰接,面板2的上边沿通过手拧螺丝3与嵌槽12上边沿处的箱体1固定。

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处安装有用于封闭第二开口13的盖板4,盖板4的两侧及后侧边上设置有向下的折弯边41,箱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供折弯边41嵌入的凹槽14,盖板4通过穿设在折弯边41和凹槽14内侧的箱体1中的螺钉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具有盖板固定强度高的优点,且具有盖板拆卸和装配方便的优点,在盖板打开后,能够方便地对箱体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检修。

盖板4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盖板4宽度方向分布的定位脚42,箱体1上设置有分别可供其中一个定位脚42插入的定位孔15;通过定位脚和定位孔的设置,在装配盖板时,能够对盖板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够给盖板的装配带来方便,且在定位脚插入到定位孔中后,能够避免盖板的前端部出现起翘的现象,提高了盖板与箱体装配后的可靠性。

面板2的边沿处设置有朝向箱体1一侧的翻边21,翻边21嵌入在嵌槽12中;通过翻边的设置,能够提高面板本身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有效避免面板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

面板2的前侧设置有可供控制开关5的头部伸出的通孔22;通过通孔的设置,控制开关的头部能够伸出在通孔外,这样一来,能够给控制开关的操作带来方便。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