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2763发布日期:2019-08-20 23:5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



背景技术:

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静电具有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在各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

静电的泄放

静电的泄放,通过接地连接或者防静电元件接地,将被保护元件或者回路,与大地等电位,使因摩擦或感应产生的静电电荷通过静电接地泄放到大地中,以起到保护作用。

现有的防静电保护回路如图1所示,其接口或回路直接接入到防静电保护元件,并通过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保护后端的被保护元件或者回路。现有的防静电保护回路虽然回路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防静电保护元件,被保护元件或回路易损坏,失效率高。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限流型防静电回路,以减少元件或回路损坏,降低失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以减少元件或回路损坏,降低失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与防静电保护元件之间还连接有限流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还连接有限流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三限流电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出端为接口或回路,所述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为被保护元件或被保护回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减少元件或回路损坏,降低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的具体应用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流型防静电保护回路,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经防静电保护元件接地,在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与防静电保护元件之间还连接有限流电阻;或者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还连接有限流电阻;或者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或者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或者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或者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在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在防静电保护元件与信号输出端和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三限流电阻。

上述中,所述信号输出端为接口或回路,所述被保护的信号输入端为被保护元件或被保护回路。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以图7为例:

接口或回路并没有直接接到防静电保护元件,而是通过“限流电阻1”和“限流电阻2”连接到防静电保护元件,再连接到地,并通过“限流电阻3”连接到被保护元件或回路,减少静电电压或电流大小以及时间,降低防静电保护元件失效;

在图示7回路基础上,为防止“限流电阻”对部分高速信号的影响,可对“限流电阻”进行组合使用,以减少造成信号衰减。如图示2,图示3,图示4,图示5和图示6为不同情况下的组合回路。

如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实例:

当静电瞬间从接口CN102的SCL_I网络流入,经过“限流电阻2 (R123)”后,静电瞬间电压及电流变小,再经过防静电保护元件ZD109泄放到地,此时流经ZD109的电压及电流也相应变小,从而降低了ZD109失效率;

另外,部分静电有可能流串到SCL_O网络,而SCL_O网络会经过“限流电阻3(R125)”,同样静电会被分压及降流,从而降低静电对U706元件的破坏。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