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451发布日期:2019-07-13 08:4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即便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在电力通信过程中,电线杆承担着引导和支撑电线、改变电线传输方向、终端输电等重要功能。因此,如果电线杆损坏,将严重影响电力供应。特别是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当严重自然灾害到来时,受灾地区电线杆倒塌,供电系统瘫痪,灾后重建过程中,恢复电力供应和通讯保障成为重中之重。目前使用的电线杆大多为水泥电线杆,水泥电线杆柱体本身比较重,山区地形中,大型机械无法使用,只能依靠人力搬运水泥电线杆,非常困难,而且威胁人身安全,另外传统土埋电线杆方法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传统的水泥电线杆不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而且无法对电力线缆进行收紧,只能在电线杆架设好以后,再铺设电力线路,这就需要电力工作人员攀爬至电线杆顶部进行操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风险。

所以,目前急需一种便捷的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电力,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受损区域的电力供应的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包括电线杆主体、线路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电线杆主体包括立杆和伸缩部;线路连接组件包括横担和线路收紧转轮;支撑组件包括螺旋尖端、调平支脚和撑杆;伸缩部螺纹连接在立杆上端,伸缩部上设置有调节法兰,伸缩部能够通过调节法兰在立杆上上下伸缩,伸缩部上端设置有插接孔;横担有两个,两个横担分别通过抱箍活动套设在伸缩部上端,抱箍上设置有插销,抱箍与伸缩部之间分别通过插销、插接孔进行固定,两个横担上均设置有绝缘子,靠近伸缩部下端的横担上活动设置有导线轮,线路收紧转轮设置在立杆上,线路收紧转轮上设置有摇臂一;螺旋尖端上端设置有轴套,螺旋尖端通过轴套活动连接在立杆下端,轴套上设置有旋转耳,调平支脚有3个,3个调平支脚沿轴套下端周向均匀设置,3个调平支脚上均设置有旋转脚,撑杆有两个,两个撑杆的一端分别与立杆活动连接,两个撑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固定锥,两个撑杆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进一步地,绝缘子与横担之间为螺纹连接,绝缘子上设置有绝缘套,绝缘套上设置有绕线槽和线夹,设置绕线槽和线夹能够防止线缆脱落,有利于提高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绝缘套能够绕绝缘子转动,当线缆发生摆动时,绝缘套发生转动,而电线杆主体不发生转动,提高电线杆主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撑杆包括基部和调节部,基部内部活动卡接有伞型齿轮,基部侧面活动设置有立齿轮,立齿轮与伞型齿轮啮合连接,立齿轮上设置有摇臂二,通过转动摇臂二调节调节部的长度,将电线杆主体撑起,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轴套与立杆连接处设置有滚珠,减小立杆与轴套之间的摩擦,使得调节立杆的高度时更加快捷。

进一步地,立杆和伸缩部表面均设置有橡胶绝缘层,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提高电线杆的安全性,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调节两个横担的位置,并进行固定;然后将电力线缆缠绕在绝缘套上的绕线槽上,用线夹将电力线缆进行卡接,线缆依次穿过导线轮、线路收紧转轮;然后将两个固定锥分别插入地下,分别转动两个摇臂二将电线杆主体撑起至与地面垂直,转动旋转耳使螺旋尖端深入地下,然后调节三个调平支脚上的旋转角,将电线杆主体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调节法兰对立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最后通过摇臂一将电力线缆进行收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山区地形,不需要机械帮助便可以将电线杆固定在山区地面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使用时能够根据电力线缆的架设高度要求对电线杆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设置两个横担,能够铺设不同方向的电力线路,实用性更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修复电力损害区域的电力通信,保证山区居民的正常供电;立杆和伸缩部表面均设置有橡胶绝缘层,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提高电线杆的安全性,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线路收紧转轮能够将电力线缆进行收紧,防止电力线缆在风力作用下摆动,提高了电力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线杆主体、10-立杆、11-伸缩部、110-调节法兰、111-插接孔、2-线路连接组件、20-横担、201-导线轮、21-线路收紧转轮、210-摇臂一、22-绝缘子、220-绝缘套、221-绕线槽、222-线夹、3-支撑组件、30-螺旋尖端、301-轴套、302-旋转耳、303-滚珠、31-调平支脚、310-旋转脚、32-撑杆、320-固定锥、321-基部、322-调节部、323-伞型齿轮、324-立齿轮、325-摇臂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力事故快速抢修新型集成设备,包括电线杆主体1、线路连接组件2和支撑组件3;电线杆主体1包括立杆10和伸缩部11;伸缩部11螺纹连接在立杆10上端,伸缩部11上设置有调节法兰110,伸缩部11能够通过调节法兰110在立杆10上上下伸缩,伸缩部11上端设置有插接孔111,立杆10和伸缩部11表面均设置有橡胶绝缘层,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提高电线杆的安全性,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图3所示,线路连接组件2包括横担20和线路收紧转轮21;横担20有两个,两个横担20分别通过抱箍活动套设在伸缩部11上端,抱箍上设置有插销,抱箍与伸缩部11之间分别通过插销、插接孔111进行固定,两个横担20上均设置有绝缘子22,绝缘子22与横担20之间为螺纹连接,绝缘子22上设置有绝缘套220,绝缘套220上设置有绕线槽221和线夹222,设置绕线槽221和线夹222能够防止线缆脱落,有利于提高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绝缘套220能够绕绝缘子22转动,当线缆发生摆动时,绝缘套220发生转动,而电线杆主体1不发生转动,提高电线杆主体1的稳定性;靠近伸缩部11下端的横担20上活动设置有导线轮201,线路收紧转轮21设置在立杆10上,线路收紧转轮21上设置有摇臂一210;

如图2、4所示,支撑组件3包括螺旋尖端30、调平支脚31和撑杆32;螺旋尖端30上端设置有轴套301,螺旋尖端30通过轴套301活动连接在立杆10下端,轴套301上设置有旋转耳302,轴套301与立杆10连接处设置有滚珠303,减小立杆10与轴套301之间的摩擦,使得调节立杆10的高度时更加快捷;调平支脚31有3个,3个调平支脚31沿轴套310下端周向均匀设置,3个调平支脚31上均设置有旋转脚310,撑杆32有两个,两个撑杆32的一端分别与立杆10活动连接,两个撑杆3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固定锥320,两个撑杆3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撑杆32包括基部321和调节部322,基部321内部活动卡接有伞型齿轮323,基部321侧面活动设置有立齿轮324,立齿轮324与伞型齿轮323啮合连接,立齿轮324上设置有摇臂二325,通过转动摇臂二325调节调节部322的长度,将电线杆主体1撑起,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时,首先调节两个横担20的位置,并进行固定;然后将电力线缆缠绕在绝缘套220上的绕线槽221上,用线夹222将电力线缆进行卡接,线缆依次穿过导线轮201、线路收紧转轮21;然后将两个固定锥320分别插入地下,分别转动两个摇臂二325将电线杆主体1撑起至与地面垂直,转动旋转耳302使螺旋尖端30深入地下,然后调节三个调平支脚31上的旋转角310,将电线杆主体1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调节法兰110对立杆10的高度进行调节;最后通过摇臂一210将电力线缆进行收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