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123发布日期:2019-05-07 20: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缆沟一般为砖砌结构或现浇混凝土结构,砖砌电缆沟及混凝土电缆沟还存在施工劳动量大、施工工期和养护时间长、质量无法保证均衡的问题。现有一些工厂也有预制电缆沟,但电缆沟为整体单节预制,到施工现场逐节对接拼装而成。这种整体单节预制电缆沟模具设计开发较为复杂,模具投入成本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整体单节预制电缆沟造型限制,也会造成运输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克服了砖砌电缆沟及混凝土电缆沟存在施工劳动量大、施工工期和养护时间长、质量无法保证均衡及整体单节预制电缆沟模具设计开发较为复杂,模具投入成本相对较大,运输成本过高的缺点。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包括底板、排水孔、侧板安装槽、侧板,所述底板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侧板的侧板安装槽,所述底板中心位置设有所述排水孔,所述侧板安装槽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键插口,所述定位键插口两侧均设有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所述侧板底部中间设有侧板安装定位键,所述侧板安装定位键两侧均设有预留二次浇注钢筋,所述侧板安装定位键与所述定位键插口相匹配,所述预留二次浇注钢筋与所述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相匹配,所述侧板上部设有与盖板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凹部上开设有侧板连接注浆孔,所述侧板顶端的砼角上设有预留镀锌角钢。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为圆形孔。

优选地,所述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定位键插口为方形孔。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克服了砖砌电缆沟及混凝土电缆沟存在施工劳动量大、施工工期和养护时间长、质量无法保证均衡及整体单节预制电缆沟模具设计开发较为复杂,模具投入成本相对较大,运输成本过高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相对于传统的砖砌、钢筋钢筋混凝土现浇电缆沟具有工期短、质量稳定特点;相对于整节预制电缆沟相比具有模具设计开发简单,模具投入少特点;电缆沟底板、侧板通用性强,相同尺寸的底板或侧板可以配多种不同尺寸的侧板或底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的侧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底板、11-侧板安装槽、111-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112-定位键插口、12-排水孔、2-侧板、21-预留二次浇注钢筋、22-侧板安装定位键、23-侧板连接注浆孔、24-砼角、25-预留镀锌角钢、26-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拼装加二次浇注预制电缆沟,包括底板1、排水孔12、侧板安装槽11、侧板2,所述底板1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侧板2的侧板安装槽11,所述底板1中心位置设有所述排水孔12,所述侧板安装槽11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键插口112,所述定位键插口112两侧均设有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111,所述侧板2底部中间设有侧板安装定位键22,所述侧板安装定位键22两侧均设有预留二次浇注钢筋21,所述侧板安装定位键22与所述定位键插口112相匹配,所述预留二次浇注钢筋21与所述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111相匹配,所述侧板2上部设有与盖板相匹配的凹部26,所述凹部26上开设有侧板连接注浆孔23,所述侧板2顶端的砼角24上设有预留镀锌角钢25。

所述排水孔12为圆形孔,所述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11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定位键插口112为方形孔。

实际工作中,本电缆沟通过侧板2和底板1分别浇注成型,底板1和侧板之间通过侧板安装定位键22与定位键插口112相匹配安装,预留二次浇注钢筋与侧板预留钢筋安装孔111相匹配安装后再浇注,所述底板1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排水孔12,可以及时排除电缆沟内的积水,避免积水破坏电缆沟内的电力设施。侧板2顶端的砼角24上设有预留镀锌角钢25,可以保护砼角24,防止砼角24磕破。所述侧板2上部设有与盖板相匹配的凹部26,有利于盖板固定在电缆沟上部,防止滑动。凹部26上开设有侧板连接注浆孔23,防止相邻两侧板2左右错位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