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3514发布日期:2019-05-11 00:1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工程变配电所施工中,二次接线是一个关系工艺与功能实现的关键工序,其中将芯线进行分束排把又是其重要步骤,传统借助扎带或扎丝进行临时绑扎的方法,容易造成芯线排列的错误,返工率较高。以1个中等规模110kV变电站为例,采用原分束排把方法,包括高压开关柜、保护测控屏、端子箱等在内的二次接线需要7至10天时间完成。其中整理芯线进行分束排把是比较耗费工时的,通常占到二次接线工序时间的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临时绑扎方法因人而异,容易造成线号管掉落重新对线、芯线位置错误重新抽取布线、芯线扭曲变形重新顺直等返工,大大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可根据二次接线工序中线芯对应的端子排单元功能、回路与芯线数量进行分束整理,在安装过程中充分做到对芯线的快速准确分类,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包括底座和分束线夹,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下方的四个磁性支腿,所述底板上方两端均设有端部固定件,所述两个端部固定件之间设有平行于底板平面的滑动联杆,所述滑动联杆上套穿能沿其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分束线夹,所述分束线夹用于夹取电缆线芯进行固定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分束线夹包括前部夹圈、后部夹柄和中部弹簧,前部夹圈与后部夹柄组成两个“S”形组合件,中部弹簧夹于其组合件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分束线夹的侧面还设有分类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宽度为150mm、高度为300mm。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联杆的直径为5mm,长度为250mm,其中心距底板高度为55mm。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支腿为25mm*25mm*3mm的长方体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分束线夹的长度为100mm,其前部夹圈直径70mm,所述分束线夹采用高强度塑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采用铝合金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分类标签为塑膜纸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根据二次接线的需要增减分束线夹数量与间隔距离,分束排把过程中充分做到对芯线外皮的零损伤,避免了芯线的二次分散打扭,做到芯线分类固定又能自由滑动以便于快速整理,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2)分束线夹根据端子排单元不同进行分类标签,提高了二次接线的一次正确率。

(3)在电力工程变配电所施工中,无需现场临时采用辅助剩余材料固定线芯,用分束装置达到了标准与规范,做到了“工完、场清、料尽”,达到了文明施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束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磁性支腿,1-2—滑动联杆,1-3—端部固定件,1-4—底板,2—分束线夹,2-1—前部夹圈,2-2—后部夹柄,2-3—中部弹簧,2-4—分类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二次电缆芯线分束装置,包括底座1和分束线夹2,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4和设置于底板1-4下方的四个磁性支腿1-1,所述底板1-4上方两端均设有端部固定件1-3,所述两个端部固定件1-3之间设有平行于底板1-4平面的滑动联杆1-2,所述滑动联杆1-2上套穿能沿其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分束线夹2,所述分束线夹2用于夹取电缆线芯进行固定与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分束线夹2包括前部夹圈2-1、后部夹柄2-2和中部弹簧2-3,前部夹圈2-1与后部夹柄2-2组成两个“S”形组合件,中部弹簧2-3于其组合件中。所述分束线夹2的侧面还设有分类标签2-4。

所述底板1-4的宽度为150mm、高度为300mm。所述滑动联杆1-2的直径为5mm,长度为250mm,其中心距底板1-4高度为55mm。所述磁性支腿1-1为25mm*25mm*3mm的长方体磁块。所述分束线夹2的长度为100mm,其前部夹圈2-1的直径为70mm,所述分束线夹2采用高强度塑料制作。所述底座1采用铝合金制作。所述分类标签2-4为塑膜纸质。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通过磁性支腿牢固吸附于接线端子排单元近旁适宜位置的柜体上。根据二次接线工序中线芯对应的端子排单元功能、回路与芯线数量进行增减分束线夹数量与间隔距离,分束线夹在滑动联杆自由上下滑动夹取线芯进行固定与移动,从而实现快速整理与分类,分束排把过程中充分做到对芯线外皮的零损伤,避免了芯线的二次分散打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