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467发布日期:2019-06-26 00:33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力电缆线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目前城市使用电缆明显出现两个趋势:一个是单条线路的长度增加;二是导体截面加大,电缆线路加长必然导致电缆导体连接点的增加,电缆中间接头的增多。通过电力线路的不断发展,电缆线路延伸、配电网改造和电压等级等原因,也经常会碰到不同截面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现实应用中需要制作异径电缆接头的情况也很多。例如,铜价处于高位时,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往往会采用铝芯电缆,与原有线路连接时就出现铜铝过渡接头;敷设好的电缆回路由于需要绕开某些新的建筑物需要增加电缆,新旧电缆类型、绝缘外径等可能均出现差异;电缆回路运行电压发生改变,需要增加电缆时,由于电缆绝缘厚度不同而导致连接的两端绝缘外径不同等现象均可能发生。因此异径电力电缆连接的需求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包括中间接头主体,所述中间接头主体呈筒型,中部嵌设有半导电内屏蔽管,所述半导电内屏蔽管内设有导体连接管,所述导体连接管的两端与对接电缆的导体连接,所述对接电缆与所述中间接头主体之间通过塞装在中间接头主体内且呈弹性压缩状态的弹性应力锥来控制电场的分布,所述弹性应力锥与所述中间接头主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应力锥由绝缘硅橡胶外套和设置在绝缘硅橡胶外套内的半导电硅橡胶内套组成,所述半导电硅橡胶内套覆盖对接电缆外露的半导电绝缘屏蔽层与主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连接管外包覆带材层,所述带材层两端与对接电缆的主绝缘层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材层位于所述内屏蔽管内且与其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包覆在中间接头主体外的外屏蔽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接头主体由绝缘硅橡胶制成,所述半导电内屏蔽管由半导电硅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应力锥为内径可在一定范围内变改变,可以适应不同截面大小电缆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应力锥为弹性部件与中间接头主体塞装连接,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应力锥及自身的弹性变形,内径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可以适应不同截面大小电缆的连接,当实际工程中遇到不同截面的电缆需要对接时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连接。应力锥具有均匀电场和降低导体表面场强的作用,提高了电缆局部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减少局放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中间接头安装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应力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电力电缆快速修复用中间接头,包括应力锥1、中间接头主体2、内屏蔽管3、外屏蔽层4、导体连接管5。

具体的,中间接头主体2为连接主体,其为一个内部设置通孔的圆筒形构件。中间接头主体2两端设置有内孔径可变的应力锥1,内部中间部分有导体连接管5,导体连接管5可以采用与对接电缆的导体相同材质制作。应力锥1为弹性体且内径规格可变,通过自身弹性塞装压紧于中间接头主体2两端内,应力锥1与中间接头主体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在电缆的对接装配时,对接电缆端部的导体剥除绝缘层,然后将导体连接管5固定在电缆端部的导体上,导体连接管5的外壁绕包有带材层与接头主体内部的内屏蔽管3之间保持可靠接触。应力锥1套装在对接电缆上,通过将应力锥1塞进中间接头主体2内部并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控制电缆半导电屏蔽层断口处的电场分布。因应力锥1为弹性部件,通过设置不同的规格和自身的弹性变形,内径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所以可以适应不同截面大小电缆的连接,当实际工程中遇到不同截面的电缆需要对接时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连接。

为进一步提高电缆与接头之间的密封性,在中间接头主体2端部与应力锥1端部过渡部分涂抹与绕包有密封止动防水材料,密封止动防水材料一直延伸到对接电缆上实现对接电缆与中间接头主体2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应力锥1由绝缘硅橡胶外套101和设置在绝缘硅橡胶外套101内的半导电硅橡胶内套102组成,半导电硅橡胶内套102覆盖对接电缆外露的绝缘屏蔽层与主绝缘层。当然应力锥1的具体材质及构成也可以根据具体设计要求作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再复述。其与电缆本体紧密接触改善了导体表面电场分布,具有均匀电场和降底导体表面场强的作用,提高了电缆局部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减少局放的可能性。

在实际设计中,内屏蔽管3嵌设在中间接头主体2中部,导体连接管5同轴套装在内屏蔽管3中,外屏蔽层4包覆在中间接头主体2外部。包覆在导体连接管5外的带材层两端与对接电缆的主绝缘层端部对接。

优选的,导体连接管5采用不同管体规格结构,从而可以使用不同尺寸的对接电缆导体的插入,可实现不同型号和截面电缆之间的连接,可以在现实工程中对异径电缆进行快速有效的对接。并且使用安全,安装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