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709发布日期:2019-07-13 08:4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之,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无线充电技术也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然而,现有无线充电设备大多结构固定,电子设备仅能平放充电,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可变、使用方便的无线充电器。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电路单元、弹片以及与支撑件,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可以相对转动,从而所述无线充电器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当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夹角,此时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件共同起到支撑作用。

较佳地,所述弹片整体呈V形,所述固定部与限位部之间形成有夹角。

较佳地,所述固定部与限位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较佳地,所述固定部与限位部之间形成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为弧形段或直线段;当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凸起抵接所述过渡段。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轴杆和轴套中的一个;所述轴套形成有轴孔,所述轴杆转动地穿设于轴孔内;所述凸起由轴杆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凸出而成。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轴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杆;所述轴杆的末端穿过轴孔而伸出至轴套之外,所述凸起形成于轴杆伸出轴套之外的末端上;所述限位部相对凸起倾斜设置。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连接第一板与第二板的轴座;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彼此平行,从而使得所述支撑件的剖面形成Z形,所述轴杆由轴座的侧端向外伸出;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贯穿的开口收容所述轴座;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板;壳体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板;所述轴套形成于所述开口的侧端。

较佳地,所述轴座的侧端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轴杆朝向轴座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接于连接孔内。

较佳地,所述连接孔的外边缘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柱沿径向外凸形成有凸耳,所述凸耳卡入至凹槽内形成限位,避免轴杆与轴座相对转动或移动。

较佳地,所述固定部平行于壳体设置、限位部相对壳体倾斜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的支撑件相对壳体的转动并与限位件作用而卡位,使得无线充电器可在立起与平放之间自由转换,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无线充电器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器的转动机构的进一步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器平放时,转动机构的枢轴与限位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器立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器立起时,转动机构的枢轴与限位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路单元30、以及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0上的转动机构50。所述转动机构50相对壳体10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可以在平放(如图1所示)与立起(如图8所示)两种状态下转换。

所述壳体10整体呈扁平盒状,包括底壳11以及与底壳11连接的上盖12。所述底壳11与上盖12共同形成空间,收容电路单元30等。所述电路单元30包括固定在底壳11内的电路板32、以及连接于电路板32上的发射线圈34。所述发射线圈34面向上盖12,上盖12的外表面对应所述发射线圈34的位置形成充电表面13。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在使用时,手机等电子设备即放置于所述充电表面13上进行充电。较佳地,所述电路板32上还连接有指示灯36,用于显示无线充电器的使用状态。所述指示灯36可以是LED等,所述上盖12对应指示灯36所在位置形成窗口14,如此可以直观地看到指示灯36是否点亮。

请同时参阅4-6,所述转动机构50包括支撑件52、分别形成于支撑件52两侧的枢轴54、以及分别与两枢轴54相作用的两限位件56。

所述支撑件52包括第一板521、第二板523、以及连接于第一板521与第二板523之间的轴座525。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座525呈方柱状,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两枢轴54连接。所述第一板521、第二板523为薄板状,在厚度上远小于轴座525。所述第一板521由轴座525的顶部的一侧边延伸而成,第二板523由轴座525的底部的相对另一侧边延伸而成,第一板521、第二板523在纵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图示方向看,第一板521、第二板523在横向上位于轴座525的前后两侧、在纵向上位于轴座525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板521和第二板523彼此平行,两者的外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与壳体10的厚度相当,使得所述支撑,52的剖面形成Z形。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形成有开口15收容转动机构50的轴座525,所述开口15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整个壳体10,在上盖12与底壳11上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51(见图2)、第二开口152(见图3)。所述上盖12的外表面内凹形成有第一收容槽16,底壳11的外表面内凹形成有第二收容槽17,所述第一、第二收容槽16、17分别位于开口15的前后两侧,且均与开口15相连通。组装时,所述转动机构50的轴座525置于壳体10开口15内、第一板521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6内、第二板523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7内,当转动机构50相对壳体10转动时,以所述轴座525的轴心为中心轴转动,第一板521、第二板523向外翻转,偏离壳体10一定角度。

所述上盖12在其第一开口15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轴套18,所述第一轴套18上形成有第一轴孔181,所述第一轴孔181呈半圆形;所述底壳11在其第二开口152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轴套19,所述第二轴套19上形成有第二轴孔191,所述第二轴孔191同样呈半圆形。当上盖12与底壳11组装后,对应的每一第一轴套18、第二轴套19构成壳体10的一轴套,对应的第一轴孔181、第二轴孔191共同形成一圆形的轴孔,用于与转动机构50的对应一侧的枢轴54相枢接,如此壳体10的轴座与支撑件52的枢轴54分别作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转动机构50可转动地枢接至壳体10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轴孔也可以是单独地形成于上盖12或底壳11上,只要能与转动机构50相枢接,形成转动连接即可。

如图4所示,所述两枢轴54结构相同,每一枢轴54的两端分别形成轴杆541与连接柱543。所述轴座525上形成有连接孔527,本实施例中连接孔527沿轴向贯穿所述轴座525,两枢轴54的连接柱543分别由轴座525的两端插入至连接孔527内。所述轴杆541插接于壳体10的轴孔中,其外形、尺寸与轴孔相匹配,两者形成转动连接。较佳地,所述轴杆541的长度大于轴孔的深度,轴杆541的末端穿过轴而伸出至轴套之外。所述轴杆541的末端的外周面上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有凸起545,所述凸起545平行于第一板521、第二板523。

较佳地,所述枢轴54的连接柱543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有凸耳549,对应地所述轴座525于其连接孔527的边缘处凹陷形成有凹槽529,所述凹槽529的形状与凸耳549相匹配。组装时,当连接柱543插入至连接孔527内时,凸耳549卡入至凹槽529内,从而在轴向与周向上定位,避免枢轴54与支撑件52产生相对移动或转动,两者形成稳定连接,实现同步作动。应当理解地,所述连接孔527可以是分别形成于轴座525的两端而不连通。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枢轴54与轴座525分别成型然后组装为一体,在其它实施例中,枢轴54与轴座525可以是一体结构,此时可直接由轴座525的端面一体向外突出形成轴杆541,与壳体10的轴孔相枢接。

所述限位件56整体呈薄片状,包括折弯连接的固定部561与限位部563。所述固定部561与限位部563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优选地为钝角,使得限位件56整体呈倒V形。较佳地,所述固定部561与限位部563之间形成有过渡段562,所述过渡段562可以是弧形段或直线段,本实施例中过渡段562为拱起的弧形段。组装时,如图5-7所示,所述限位件56置于枢轴54的轴杆541的末端之上,限位件56的过渡段562大致正对轴杆541。所述固定部561大致平行于底壳11设置,所述固定部561上形成有通孔565,对应地所述底壳11上形成有固定柱110,螺钉等固定件穿过固定部561上的通孔565后锁入至底壳11的固定柱110内,将限位件56固定连接在底壳11上。所述限位部563相对底壳11向下倾斜,限位部563的末端抵接于凸起545的外端面上,限位部563与凸起545形成活动连接。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处于平放时的状态,转动机构50的支撑件52收容于壳体10的第一、第二收容槽16、17内,整个无线充电器为平板状,手机等电子设备平放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表面13进行充电。此时,如图7所示,转动机构50的枢轴54的凸起545为水平状,限位件56的限位部563的末端处于凸起545的上方。当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需要立起时,如图8-9所示,推动支撑件52的第一板521或第二板523使其逆时针方向转动约90度,此时支撑件52带动枢轴54同步相对壳体10转动,枢轴54上的凸起545大致转动至竖直状。转动的凸起545相对限位件56移动,直至到达限位件56的过渡段562,此时凸起545与过渡段562形成卡位,如图9所示。如此,通过支撑件52与壳体10的支撑将无线充电器立起,壳体10和支撑件52之间形成夹角,使得充电表面13倾斜一定角度,便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充电的同时使用。

当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使用完成时,可反向施力于支撑件52上使凸起545与过渡段562之间的卡位脱开,之后逆时针方向转动支撑件52复位,减小无线充电器的尺寸,方便放置或携带。总之,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通过其支撑件相对壳体的转动可在立起与平放之间自由转换,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