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延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708发布日期:2019-08-03 15:50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断电延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延时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电延时电路。



背景技术:

断电延时,即发生断电时延长接触器的脱扣时间。在电路中因为短路,设备拉压,以及一些自然环境因素等造成电路中电压失去或者降低,进而造成接触器脱扣。而在实际工业生产或者一些重要设备在运行中必须保持其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在这里就要用到断电延时。

上述造成接触器脱扣的因素在工业领域俗称晃电,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一般在0.1-1.25s之内,个别现象会达到2.5s左右。在这段时间当中,接触器失电断开,导致设备停机。而如果此时接触器延时脱扣,就能躲过晃电,达到保持连续生产的目的,现在工厂的加工设备中,一般将设备延时断电2s,如果2秒之后电路仍然处于电压较低的状态,此时再将电路短开以确保确实电网出现断电的情况。

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485637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失压延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口,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桥式整流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桥式整流模块连接开关三极管,开关三极管连接高压电容;高压电容连接失压延时继电器,失压延时继电器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连接计数电路,计数电路连接低压电容,低压电容连接直流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分别连接上电延时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分别连接上电延时电路和上电延时继电器,上电延时继电器连接输出端口,失压延时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口。以保证断路器在3-5秒内不会因为电网电压突然波动或瞬间断电而误动作以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保证使用的方便性,通常不需要延时那么长时间,并需要将多余的延时时间除去,这样如何消除多余的延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电路中多余延时时间的断电延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断电延时电路,其包括整流桥、电磁铁、对电磁铁进行延时的延时电路和对延时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一端与整流桥输出端电连接;第一莫斯管,其漏极与第一电阻远离整流桥的一端耦接;第四电阻,一端与第一莫斯管的漏极耦接,另一端与第一莫斯管的栅极耦接;第六电阻,与第一莫斯管的源极串联耦接;第九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六电阻远离第一莫斯管的一端耦接;电磁铁一端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莫斯管,其漏极与第一莫斯管的栅极耦接,第二莫斯管的源极接地设置;第三莫斯管,其漏极与第二莫斯管的栅极耦接,第三莫斯管的源极接地设置;第六二极管,其正极与整流桥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莫斯管的栅极与第三莫斯管的漏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三比较器,其正向输入端与第三莫斯管的漏极耦接,其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第三电容,其一端与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其另一端接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整流桥输送直流电时,电流依次经过第五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莫斯管,此时第一莫斯管的漏极和栅极均得电,这样第一莫斯管导通,而后电流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九二极管输入到电磁铁内,电磁铁得电并开始工作,同时第一电容储满了电,当电网中的电压值变小或者断路而无法驱动电磁铁工作时,第一电容的正极放电,此时第一莫斯管的栅极和漏极均得电,这电磁铁仍然得电,第一电容的放电时间为2S,2S之后如果电网的电压仍未恢复正常值,说明电网已经断电,电磁铁停电闭合。

当电网通电时,第二莫斯管和第三莫斯管的漏极得电,第三电容开始储电,当电网断电时,第三电容放电,而后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得电,这样第四比较器得电并控制第三莫斯管的栅极得电,这样第三莫斯管的漏极与源极导通,由于源极接地,第三莫斯管的漏极变为低电平,第二莫斯管的栅极变为低电平,这样第二莫斯管不导通,第一莫斯管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莫斯管导通,电磁铁继续工作。

当第三电容的电放完时,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失电,这样第三莫斯管的栅极失电,第三莫斯管不导通,进而第三莫斯管的漏极为高电平,第二莫斯管的栅极与第二莫斯管的漏极相连并为高电平,这样第二莫斯管导通并接地,这样第一莫斯管的栅极接地,第一莫斯管不导通,电磁铁失电停止工作。

这样当电网失电时,第三电容的放电时间即为电磁铁继续工作的时间,只要第三电容的储电量小于第一电容的储电量,电网失电后继续工作的时间就减少,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牛角座,其1号管脚与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其3号管脚耦接有第四电容,5号管脚耦接有第五电容,7号管脚耦接有第六电容,其1号管脚、2号管脚、4号管脚、6号管脚和8号管脚相互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牛角座中的3号管脚与4号管脚接通时,第四电容能够得电并储存电荷,当电网失电时,第四电容放电,从而电网失电后电磁铁继续工作的时间延长,当5号管脚与6号管脚、7号管脚和8号管脚分别导通时,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分别开始储电,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的电容依次增大,储电量也依次增大,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时电路还包括第三稳压管,其正极与第一莫斯管的漏极耦接,负极与第一莫斯管的漏极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稳压管能够对第一莫斯管的栅极进行稳压,从而保证栅极的电流稳定而驱动第一莫斯管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比较器,正向输入端与第三莫斯管的漏极耦接,其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第三比较器的输入端与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得电时,由于其负向输入端的电压为5V,这样第三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处于高电平状态,使得电路更加稳定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比较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极管、第二比较器、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电阻、第二电容、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第九电阻的一端与连接10V电源,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与第十一电阻串联耦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设置;第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九电阻靠近电源的一端耦接,其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其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其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一二极管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其负向输入端与第十二极管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独享输入端耦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耦接,另一端与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四电阻串联耦接于第二莫斯管的栅极与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电网通电之后,电流通过第六二极管、第二电阻传入到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同时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10V电源和5V电源得电,第四稳压管对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起到稳压的作用,使第一比较器正向输入端的值保持在10V,当电网通电时,第一比较器负向输入端的电压值大于正向输入端的电压值,第一比较器不导通;当电网失电时,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为低电平,这样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导通,第一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这样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得电,并输出10V信号,此时第二比价器的负向输入端的电压值为5V,进而第二比较器导通,第二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对第二比较器的栅极和第三比较器的漏极供电,同时第二电容储存电荷,当电网失电时,第二电容放电2S,并对第二莫斯管和第三莫斯管持续供电,这样控制电路能够进行工作,当2S结束之后,第二电容停止供电,这样防止因为控制电路中残留的电荷使得电磁铁继续工作,控制更加精准。当第二电容放电结束之后,第二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信号,这样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为低电势,进而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为低电势,第四比较器停止工作,当控制电路中有残留的电荷时,会通过第三比较器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控制电路控制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指示电路,其包括第三电阻和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耦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电阻串联耦接,其负极接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电网通电之后,电流经过第六二极管、第三电阻进入到发光二极管内,发光二极管发出绿光,以此提醒相关的工作人员电路顺畅运行,当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时,说明该处与电网之间的线路发生故障,需要及时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指示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第一稳压管与第六二极管串联耦接,并且其负极靠近第三电阻设置;第二稳压管与第一稳压管串联耦接,并且其负极靠近第一稳压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稳压管的正极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流经过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时均会产生压降,这样在经过两次压降之后能够达到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从而使得发光二极管工作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指示电路还包括第七二极管,其负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耦接,其正极接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网断电时,发光二极管的内部会产生自感电动势,由于自感电动势与电流的流向相反,电流会经过第七二极管回流到发光二极管内,发光二极管自行消耗掉自感电动势产生的电流,以防止电流流出而保证控制电路控制精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延时电路与控制电路使得电磁铁能够进行不同时间的延时,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牛角座使得该电路能够有多重不同的延时时间进行选择,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电路使得控制电路控制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路示意图。

图中,1、整流桥;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MOV1、第一压敏电阻;2、延时电路;D5、第五二极管;R1、第一二电路;C1、第一电容;Q1、第一莫斯管;R4、第四电阻;DZ3、第三稳压管;R6、第六电阻;D9、第九二极管;MOV2、第二压敏电阻;3、控制电路;Q2、第二莫斯管;Q3、第三莫斯管;T3、第三比较器;T4、第四比较器;JMP1、牛角座;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D6、第六二极管;R2、第二电阻;DZ5、第五稳压管;4、保护电路;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T1、第一比较器;T2、第二比较器;D10、第十二极管;D11、第十一二极管;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5、指示电路;R3、第三电阻;DZ1、第一稳压管;DZ2、第二稳压管;D7、第七二极管;DS1、发光二极管;6、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断电延时电路,包括整流桥1、延时电路2、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指示电路5和电磁铁6。

整流桥1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压敏电阻MOV1。整流桥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三二极管D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耦接并连接电网的正向输入端,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耦接并连接电网的负向输入端,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相互耦接并接地设置,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相互耦接并为整流桥1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之间串联耦接有第一压敏电阻MOV1。

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R4靠近电网的串联耦接有第一压敏电阻MOV1,电磁铁6的一端耦接整流桥1输出端,另一端接地设置,电磁铁6与整流桥1之间串联耦接有第八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的正极靠近电磁铁6设置。

延时电路2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阻、第一电容C1、第一莫斯管Q1、第四电阻R4、第三稳压管DZ3、第六电阻R6、第九二极管D9和第二压敏电阻MOV2。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耦接整流桥1的输出端,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耦接,其源极耦接与第六电阻R6串联耦接;第一电阻串联耦接与第一莫斯管Q1与第五二极管D5之间;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耦接,另一端与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耦接;第三稳压管DZ3的正极与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耦接,负极与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耦接;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与第六电阻R6远离第一莫斯管Q1的一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MOV2耦接,第二压敏电阻MOV2的另一端接地设置。

当整流桥1输送直流电时,电流依次经过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阻和第一莫斯管Q1,此时第一莫斯管Q1的漏极和栅极均得电,这样第一莫斯管Q1导通,而后电流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九二极管D9输入到电磁铁6内,电磁铁6得电并开始工作,同时第一电容C1储满了电,当电网中的电压值变小或者断路而无法驱动电磁铁6工作时,第一电容C1的正极放电,此时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和漏极均得电,这电磁铁6仍然得电,第一电容C1的放电时间为2S,2S之后如果电网的电压仍未恢复正常值,说明电网已经断电,电磁铁6停电闭合。

第三稳压管DZ3能够对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进行稳压,从而保证栅极的电流稳定而驱动第一莫斯管Q1导通,第四电阻R4与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串联从而使栅极产生一定的压降,从而对栅极进行保护。第一压敏电阻MOV1和第二压敏电阻MOV2对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电路发生短路时,第一压敏电阻MOV1和第二压敏电阻MOV2会熔断并对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控制电路3包括第二莫斯管Q2、第三莫斯管Q3、第三比较器T3、第四比较器T4、牛角座JMP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阻R2和第五稳压管DZ5。第二莫斯管Q2的漏极与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耦接,第二莫斯管Q2的源极接地设置;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与第二莫斯管Q2的栅极耦接,第三莫斯管Q3的源极接地设置;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整流桥1的输出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串联耦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之间电连接有保护电路4,保护电路4在电网失电时仍能够使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得电。

第三比较器T3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耦接,其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第三比较器T3的输入端与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四比较器T4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第四比较器T4的输出端与第三莫斯管Q3的发射极耦接。

牛角座JMP1的1号管脚与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其3号管脚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耦接,5号管脚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耦接,7号管脚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耦接,其1号管脚、2号管脚、4号管脚、6号管脚和8号管脚相互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设置。

当电网通电时,第二莫斯管Q2和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得电,第三电容C3开始储电,当电网断电时,第三电容C3放电,而后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得电,这样第四比较器T4得电并控制第三莫斯管Q3的栅极得电,这样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与源极导通,由于源极接地,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变为低电平,第二莫斯管Q2的栅极变为低电平,这样第二莫斯管Q2不导通,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莫斯管Q1导通,电磁铁6继续工作。

当第三电容C3的电放完时,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失电,这样第三莫斯管Q3的栅极失电,第三莫斯管Q3不导通,进而第三莫斯管Q3的漏极为高电平,第二莫斯管Q2的栅极与第二莫斯管Q2的漏极相连并为高电平,这样第二莫斯管Q2导通并接地,这样第一莫斯管Q1的栅极接地,第一莫斯管Q1不导通,电磁铁6失电停止工作。

这样当电网失电时,第三电容C3的放电时间即为电磁铁6继续工作的时间,只要第三电容C3的储电量小于第一电容C1的储电量,电网失电后继续工作的时间就减少,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当牛角座JMP1中的3号管脚与4号管脚接通时,第四电容C4能够得电并储存电荷,当电网失电时,第四电容C4放电,从而电网失电后电磁铁6继续工作的时间延长,当5号管脚与6号管脚、7号管脚和8号管脚分别导通时,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分别开始储电,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电容依次增大,储电量也依次增大,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第五稳压管DZ5的一端与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这样流入到第四比较器T4正向输入端内的电压稳定在一定值,减少误差。

保护电路4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比较器T1、第十一电阻、第十二极管D10、第二比较器T2、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电容、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电阻远离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耦接;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串联耦接,第八电阻R8远离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10V电源;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靠近电源的一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第一比较器T1的负向输入端与第十一电阻串联耦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T1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设置;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第九电阻R9靠近电源的一端耦接,其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二比较器T2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一比较器T1的输出端耦接,其负向输入端连接有5V电源,其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T3的正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T2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其负向输入端与第十二极管D10的负向输入端耦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独享输入端耦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比较器T2的正向输入端耦接,另一端接地设置;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耦接,另一端与第二比较器T2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四电阻R14串联耦接于第二莫斯管Q2的栅极与第二比较器T2的输出端之间。

这样当电网通电之后,电流通过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阻R2传入到第二比较器T2的负向输入端,同时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10V电源和5V电源得电,第四稳压管对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起到稳压的作用,使第一比较器T1正向输入端的值保持在10V,当电网通电时,第一比较器T1负向输入端的电压值大于正向输入端的电压值,第一比较器T1不导通;当电网失电时,第一比较器T1的负向输入端为低电平,这样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导通,第一比较器T1输出高电平信号,这样第二比较器T2的正向输入端得电,并输出10V信号,此时第二比价器的负向输入端的电压值为5V,进而第二比较器T2导通,第二比较器T2输出高电平信号,对第二比较器T2的栅极和第三比较器T3的漏极供电,同时第二电容储存电荷,当电网失电时,第二电容放电2S,并对第二莫斯管Q2和第三莫斯管Q3持续供电,这样控制电路3能够进行工作,当2S结束之后,第二电容停止供电,这样防止因为控制电路3中残留的电荷使得电磁铁6继续工作,控制更加精准。当第二比较器T2得电时,第三比较器T3的正向输入端得电,由于其负向输入端的电压为5V,这样第三比较器T3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处于高电平状态;当第二电容放电结束之后,第二比较器T2输出低电平信号,这样第三比较器T3的正向输入端为低电势,进而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为低电势,第四比较器T4停止工作,当控制电路3中有残留的电荷时,会通过第三比较器T3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控制电路3控制的精准度。

指示电路5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稳压管DZ2、发光二极管DS1和第七二极管D7。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耦接,第一稳压管DZ1与第六二极管D6串联耦接,并且其负极靠近第三电阻R3设置;第二稳压管DZ2与第一稳压管DZ1串联耦接,并且其负极靠近第一稳压管DZ1;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与第二稳压管DZ2的正极耦接,其负极接地设置;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耦接,其正极接地设置。

这样当电网通电之后,电流经过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阻R3、第一稳压管DZ1和第二稳压管DZ2进入到发光二极管DS1内,发光二极管DS1发出绿光,以此提醒相关的工作人员电路顺畅运行,当发光二极管DS1不发光时,说明该处与电网之间的线路发生故障,需要及时检修。电流经过第一稳压管DZ1和第二稳压管DZ2时均会产生压降,这样在经过两次压降之后能够达到发光二极管DS1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从而使得发光二极管DS1工作稳定,当电网断电时,发光二极管DS1的内部会产生自感电动势,由于自感电动势与电流的流向相反,电流会经过第七二极管D7回流到发光二极管DS1内,发光二极管DS1自行消耗掉自感电动势产生的电流,以防止电流流出而保证控制电路3控制精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