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0280发布日期:2019-08-27 19:3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电缆接头是用于将各路段的线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零件,一般用在连接点处,能够锁紧和固定进出线,同时起到防水防震动的作用,进而使得线路通畅,电缆保持密封并保证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使其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如若密封不良,不仅会出现漏油,造成油浸纸干枯,而且环境中的潮气也会侵入电缆内部,使得电缆的绝缘性下降。同时,如果电缆接头受到损伤或者出现故障,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损失,进而影响整个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导致电气线路电流增大,电气设备的寿命缩短,甚至中断正在进行中的生产、科研、医疗手术等其他活动,还会酿成火灾、触电等重大事故。因此,电缆接头的结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在使用时相当重要。

然而在现今大多使用的电缆接头中,其防水性还是存在一定的欠缺,防水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防水功能尚不够完善,会导致电缆接头潮湿,进而影响电缆的工作。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电缆接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接头的防水功能不够完善,存在欠缺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接头,包括连接接管;

所述连接接管具有用于电缆插入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上套设有防水环,所述防水环能够挤压在所述连接接管的内壁与电缆的外壁之间;所述防水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能够对电缆产生预紧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位;

所述防水环卡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管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二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环采用橡胶材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圈为金属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节接管、中节接管和后节接管;

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设置在所述中节接管的内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中节接管内还设置有卡接管;

所述卡接管包括导管以及固设在所述导管外侧的卡片,且所述卡片具有朝向所述导管压紧的运动趋势;

所述卡片与所述导管之间形成卡接间隙,电缆的壳体伸入所述卡接间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接头还包括第一防水圈;

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设在所述前节接管上,且位于所述前节接管与所述中节接管的连接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节接管设置有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接头,包括连接接管;在连接接管内部具有连接通道,电缆能够沿着连接通道插入至该连接接管内;在连接接管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防水环,当电缆插入至连接通道,防水环被紧压在电缆的外侧壁与连接接管的内壁之间,进而充斥在电缆与连接接管之间的间隙处,进而形成连接通道上的一道阻隔段,使得外部环境中的潮湿气体不能进入被密闭的电缆与该电缆接头的金属连接处,进而增加了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同时也延长了电缆接头与电缆连接处的使用寿命,能够保持长期正常工作,降低了造成事故的概率。

同时,在防水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位于防水环距离电缆插入的开口端的一侧,固定圈与防水环抵接,且当电缆插入该连接通道,固定圈能够套设紧箍在电缆的外侧壁上,进而形成用于阻断外界环境的第二道阻隔段,进一步的增加了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另外,固定圈设置在开口的一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如果固定圈出现腐蚀,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尽早的去更换新的电缆接头,进一步完善了该电缆接头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接头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中节接管安装防水环和固定圈的轴测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中节接管的轴测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卡接管的示意图。

图标:10-连接接管;20-防水环;30-固定圈;40-第一防水圈;50-导管;60-卡片;101-前节接管;102-中节接管;103-后节接管;104-连接通道;1021-第一安装位;1022-第二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接头包括连接接管10;连接接管10具有用于电缆插入的连接通道104,连接通道104上套设有防水环20,防水环20能够挤压在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与电缆的外壁之间;防水环2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30,固定圈30能够对电缆产生预紧力。

具体的,该电缆接头包括连接接管10,在连接接管10内部具有连接通道104,电缆能够沿着连接通道104插入至该连接接管10内;在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防水环20,当电缆插入至连接通道104,防水环20被紧压在电缆的外侧壁与连接接管10的内壁之间,进而充斥在电缆与连接接管10之间的间隙处,进而形成连接通道104上的一道阻隔段,使得外部环境中的潮湿气体不能进入被密闭的电缆与该电缆接头的金属连接处,进而增加了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同时也延长了电缆接头与电缆连接处的使用寿命,能够保持长期正常工作,降低了造成事故的概率。

同时,在防水环2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圈30,固定圈30位于防水环20距离电缆插入的开口端的一侧,固定圈30与防水环20抵接,且当电缆插入该连接通道104,固定圈30能够套设紧箍在电缆的外侧壁上,进而形成用于阻断外界环境的第二道阻隔段,进一步的增加了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另外,固定圈30设置在开口的一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如果固定圈30出现腐蚀,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尽早的去更换新的电缆接头,进一步完善了该电缆接头的使用功能。

其中,防水环20和固定圈30同轴线设置,且防水环20的沿轴线的长度远大于固定圈30沿轴线的长度,通过增加防水环20的轴向长度进而增加防水环20与电缆以及连接接管10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第一道阻隔段的长度,进一步的增加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而固定圈30的长度较短,更易于观察是否受到腐蚀。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连接接管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021;防水环20卡设在第一安装位1021。

进一步的,连接接管10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安装位1022;第二安装位1022设置在第一安装位1021的一侧,第二安装位1022用于安装固定圈30。

具体的,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防水环20和固定圈30的安装位,防水环20安装在第一安装位1021,固定圈30安装在第二安装位1022,第二安装位1022设置在第一安装位1021靠近连接通道104开口的一侧,且第一安装位1021与防水环20相适应,第二安装位1022与固定圈30相适应。

其中,在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凹槽和呈环形的第二凹槽,防水环20卡设在第一凹槽,且防水环20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一凹槽的槽壁抵接压紧,进而确保防水环20不会从第一凹槽滑出;同时,固定圈30卡设在第二凹槽内,且固定圈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凹槽的槽壁抵接压紧,进而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将防水环20以及固定圈30安装在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安装位1021与第二安装位1022连通。

具体的,第二安装位1022设置在第一安装位1021靠近连接通道104的开口一侧,第二安装位1022能够和第一安装位1021连通,即在连接接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能够同时容纳防水环20和固定圈30凹槽,防水环20靠近开口一侧的端面与固定圈30的一侧相抵接压紧,防水环20另一侧的端面与凹槽的槽壁抵接压紧,固定圈30的另一侧抵接压紧在凹槽的另一侧的槽壁上,进而将防水环20以及固定圈30同时卡设在同一个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防水环20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固定圈30为金属环。

具体的,防水环2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进而增加了防水环20分别与连接接管10的内壁以及电缆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固定圈30则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为金属环,金属在空气内如果不做特别的防锈处理,会比较容易氧化腐蚀,故而更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该固定圈30的变化,判断是否渗入潮湿空气;同时金属环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够紧箍在电缆的外侧壁,增加电缆连接时的固定性,降低电缆因拉扯松脱的几率。

在实际使用时,电缆包括金属接管和橡胶皮管两部分,橡胶皮管内包裹有金属导线,同时在电缆的头部引出一根金属丝以用于和电缆接头上的金属部连接;该防水环20和固定圈30均位于电缆的橡胶皮管处,进而进一步的增加防水环20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连接接管1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节接管101、中节接管102和后节接管103;第一安装位1021和第二安装位1022设置在中节接管102的内壁上。

具体的,连接接管10包括前节接管101、中节接管102和后节接管103,且三节接管依次螺纹连接,中节接管102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连接前节接管101以及后节接管103的第一螺纹结构,同时在前节接管101的外壁以及后节接管103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互相配合,实现三节接管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前节接管101上还设置有与电缆上伸长的金属丝连接的金属部,金属部设置在前节接管101远离中节接管102的一端,且在前节接管101的最前端设置有中心针;同时,在前节接管10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六棱柱结构的凸起带,在前节接管10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

其中,中节接管102为圆柱状接管,且在圆柱状接管的外侧设置有六棱柱结构,包裹在圆柱状接管上。

其中,后节接管103设置为阶梯状,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的为小端,用于伸入中节接管102内螺纹连接,在小端远离中节接管102的为大端。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中节接管102内还设置有卡接管;卡接管包括导管50以及固设在导管50外侧的卡片60,且卡片60具有朝向导管50压紧的运动趋势;卡片60与导管50之间形成卡接间隙,电缆的壳体伸入卡接间隙。

具体的,在中节接管102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与电缆固定的卡接管,电缆的末端与卡接管卡接固定,同时电缆末端的金属丝能够穿过卡接管的管道延伸至前节接管101上的金属部。

其中,卡接管包括导管50和设置在导管50外侧的卡片60,卡片60能够沿导管50的周向依次设置,同时卡片60始终具有朝向导管50的外侧壁压紧的运动趋势;因为,卡片60与导管50之间存在有卡接间隙。当电缆的金属接管能够沿导管50插入卡接间隙,进而使得金属接管的内壁与导管50的外壁紧贴,金属接管的外壁与卡片60紧贴,同时卡片60能够对金属接管产生压紧力,进而将金属接管固定在导管50上,实现与导管50的固定连接。

其中,导管50不仅作为连接电缆的金属接管的安装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金属接管沿导管50插入至卡接间隙内。

其中,卡片60靠近前节接管101的一端与导管50的外壁固定连接,靠近后节接管103的一端呈多个沿导管5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弧形弹性片。

其中,在卡片60与导管50连接在一端的外侧还能够套设金属卡箍,进而用于缩紧多个弧形弹性片,同时能够增加弧形弹性片的弹性势能,增加与电缆连接的紧固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5所示,电缆接头还包括第一防水圈40;第一防水圈40套设在前节接管101上,且位于前节接管101与中节接管102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前节接管101设置有环形凹槽;第一防水圈40套设在环形凹槽内。

具体的,电缆接头还包括用于防水的防水圈,在前节接管101的第二螺纹结构的根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第一防水圈40套设在该环形凹槽内,形成前节接管101与中节接管102连接处的一道防水线,以增加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

其中,环形凹槽沿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半圆形,能够与第一防水圈40紧密贴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