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杆避雷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749发布日期:2019-08-13 21:04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双杆避雷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多为山地,夏季多雷雨天气,为了用电安全,通常将避雷线安装在配电网架空线路上,作为防雷设施。避雷线,是指为了保护设备,避免雷击而安装的引雷入地的导线,也叫做防雷线。避雷线广泛应用于建筑、变压器电线杆、机房、发射架等。

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电线杆上安装避雷线,主要是在3.5万KV以上的配电线路上安装避雷线,安装时,避雷线直接安装在水泥杆的顶端,以达到避雷的作用。而对于10KV的配电线路,通常没有安装避雷线,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配电线路的连接方式多样,10KV的配电线路使用时越来越不安全,也需要安装避雷线。但是,由于10KV的配电线路的电压低,水泥杆的直径小,导致避雷线无法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10KV的配电线路的电压低,水泥杆的直径小,避雷线无法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包括第一地线支架、第二地线支架、横拉线、第一避雷线和第二避雷线;

第一地线支架连接在第一水泥杆上,第一避雷线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的顶端,第二地线支架连接在第二水泥杆上,第二避雷线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的顶端;第一地线支架与第二地线支架的结构相同;

横拉线的右端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上,横拉线的中间位置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上,横拉线左端的外角拉线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为正多边形架体;

第一地线支架与第一水泥杆之间通过第一支架抱箍连接,第二地线支架与第二水泥杆之间通过第二支架抱箍连接;第一支架抱箍与第二支架抱箍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抱箍包括第一弧形架、第二弧形架和第一连接件;

第一弧形架与第二弧形架之间围设有限位腔,限位腔内用于容纳第一水泥杆,第一弧形架与第二弧形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第一弧形架上,和/或,第二弧形架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地线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抱箍的数量为多个;

第二支架抱箍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的上端外侧连接有第一接线件,第一接线件用于固定外角拉线。

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一U型环,第一U型环内连接有第一U型线夹,第一U型线夹用于固定横拉线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第二地线支架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二接线件,第二接线件用于固定横拉线的右端。

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为L形架体;

第一地线支架包括环形连接架和连接杆,环形连接架通过第三连接件套接在第一水泥杆上,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在环形连接架上。

进一步的,第二地线支架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二U型环,第二U型环内连接有第二U型线夹,第二U型线夹用于固定横拉线的右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横担,横担的一端设有第一倒三脚架,第一倒三脚架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与第一水泥杆之间;

横担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倒三脚架,第二倒三脚架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与第二水泥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第一地线支架连接在第一水泥杆上,以利用第一水泥杆对第一地线支架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避雷线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的顶端位置,通过第一地线支架对第一避雷线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地线支架连接在第二水泥杆上,以利用第二水泥杆对第二地线支架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避雷线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的顶端位置,通过第二地线支架对第二避雷线的位置进行固定;两个地线支架的结构相同,以使两个避雷线连接的结构相同,达到同时避雷的作用;横拉线的右端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上,横拉线的中间位置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上,以利用横拉线对两个地线支架之间进行固定;横拉线的左端的外角拉线固定在地面上,以利用外角拉线实现避雷线的接地,实现了避雷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E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G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H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I部放大图。

图标:100-第一地线支架;200-第二地线支架;300-横拉线;400-第一避雷线;500-第二避雷线;600-第一水泥杆;700-第二水泥杆;800-横担;101-第一支架抱箍;102-第一弧形架;103-第二弧形架;104-第一连接件;105-限位腔;106-连接板;107-第二连接件;108-第一接线件;109-第一U型环;110-第一U型线夹;111-第二接线件;112-环形连接架;113-连接杆;114-第三连接件;115-第二U型环;116-第二U型线夹;201-第二支架抱箍;301-外角拉线;801-第一倒三脚架;802-第二倒三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包括第一地线支架100、第二地线支架200、横拉线300、第一避雷线400和第二避雷线500;

第一地线支架100连接在第一水泥杆600上,第一避雷线400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的顶端,第二地线支架200连接在第二水泥杆700上,第二避雷线500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的顶端;第一地线支架100与第二地线支架200的结构相同;

横拉线300的右端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上,横拉线300的中间位置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上,横拉线300左端的外角拉线301固定在地面上。

在图1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地线支架100套接在第一水泥杆600上,第一避雷线400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的顶端,以完成对第一避雷线400位置的固定;第二地线支架200套接在第二水泥杆700上,第二避雷线500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的顶端,以完成第二避雷线500位置的固定,两个地线支架的结构相同,完成了双杆固定避雷线的过程;利用横拉线300对两个地线支架进行固定,并且利用外角拉线301实现接地,确保两个避雷线安全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线支架的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加工,方便安装,设计、施工周期短;利用两个地线支架支撑避雷线,辅助避雷线进行防雷作业,能够有效的降低直击雷与感应雷对架空线路的损坏。

第一地线支架100采用角钢的连接结构,或者第一地线支架100采用槽钢的连接结构,使第一地线支架100的连接结构牢固。

第二地线支架200的结构与第一地线支架100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100为正多边形架体;

第一地线支架100与第一水泥杆600之间通过第一支架抱箍101连接,第二地线支架200与第二水泥杆700之间通过第二支架抱箍201连接;第一支架抱箍101与第二支架抱箍201的结构相同。

在图1中,第一地线支架100采用竖直设置的长方体架体结构,并且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下端为开口式,以便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下端开口能够沿着第一水泥杆600的上端套入固定。

第一地线支架100和第一水泥杆600通过第一支架抱箍101连接,以利用第一支架抱箍101对第一地线支架100在第一水泥杆600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第二地线支架200和第二水泥杆700通过第二支架抱箍201连接,以利用第二支架抱箍201对第二地线支架200在第二水泥杆700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利用两个支架抱箍分别对两个地线支架的位置进行固定,使两个地线支架的连接位置牢固。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2~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架抱箍101包括第一弧形架102、第二弧形架103和第一连接件104;

第一弧形架102与第二弧形架103之间围设有限位腔105,限位腔105内用于容纳第一水泥杆600,第一弧形架102与第二弧形架103通过第一连接件104连接;

第一弧形架102上,和/或,第二弧形架103上设有连接板106,连接板106通过第二连接件107与第一地线支架100连接。

在图2中,第一连接件104采用螺栓,第一连接件104的数量为两个。

第一弧形架102的上端、第二弧形架103的上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件104连接,第一弧形架102的下端、第二弧形架103的下端通过另一个第一连接件104连接,以利用两个第一连接件104分别对两个弧形架的两端位置进行固定。两个弧形架之间的限位腔105用于固定第一水泥杆600。

第二连接件107采用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弧形架102的外周面设有连接板106,连接板106上设置通孔,第二连接件107依次穿过连接板106上的通孔、第一地线支架100上的通孔固定,利用第二连接件107对连接板106和第一地线支架1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弧形架102的外周面设置多个连接板106,利用多个第二连接件107对多个连接板106和第一地线支架1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确保第一弧形架102和第一地线支架100之间连接的位置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二弧形架103的外周面设置多个连接板106,利用多个第二连接件107对多个连接板106和第一地线支架1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确保第二弧形架103和第一地线支架100之间连接的位置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弧形架102的外周面设置多个连接板106,在第二弧形架103的外周面设置多个连接板106,每个连接板106均利用一个第二连接件107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上,多多个方向确保第一地线支架100和第一水泥杆600之间连接的位置牢固。

第二支架抱箍201的结构与第一支架抱箍101的结构相同,以利用第二支架抱箍201对第二地线支架200和第二水泥杆7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抱箍101的数量为多个;

第二支架抱箍201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地线支架100和第一水泥杆600之间连接三个第一支架抱箍101,即:在第一水泥杆600顶端与第一地线支架100连接的位置通过第一个第一支架抱箍101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的底端与第一水泥杆600连接的位置通过第二个第一支架抱箍101连接,在第一水泥杆600顶端和第一地线支架100底端之间的位置通过第三个第一支架抱箍101连接,确保第一地线支架100和第一水泥杆600之间连接的位置稳固;第二地线支架200和第二水泥杆700之间通过三个第二支架抱箍201连接,三个第二支架抱箍201的连接位置与三个第一支架抱箍101的连接位置相同,以确保第二地线支架200和第二水泥杆700之间连接的位置稳固。

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上端外侧连接有第一接线件108,第一接线件108用于固定外角拉线301。

在图4中,第一接线件108为楔形线夹,楔形线夹的上端采用螺栓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上端外侧,外角拉线301的上端采用钢卡子连接在楔形线夹上。

图5为图1中D部放大图。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一U型环109,第一U型环109内连接有第一U型线夹110,第一U型线夹110用于固定横拉线300的中间位置。

在图5中,第一U型环109的内侧端采用螺栓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的上端内侧,第一U型环109的外侧端采用螺栓连接第一U型线夹110,横拉线300的中间位置采用钢卡子连接在第一U型线夹110内。

图6为图1中E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俯视图。

如图6~7所示,进一步的,第二地线支架200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二接线件111,第二接线件111用于固定横拉线300的右端。

在图6中,第二接线件111为楔形线夹,楔形线夹的上端采用螺栓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的上端内侧,横拉线300的右端采用钢卡子连接在楔形线夹上。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F-F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8中G部放大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杆避雷线支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H部放大图;图13为图11中I部放大图。

如图8~1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地线支架100为L形架体;

第一地线支架100包括环形连接架112和连接杆113,环形连接架112通过第三连接件114套接在第一水泥杆600上,连接杆113的下端连接在环形连接架1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114为螺栓,环形连接架112套接在第一水泥杆600上,并采用螺栓连接,利用环形连接架112固定第一水泥杆600;连接杆113的下端连接在环形连接架112上,并且连接杆113竖直设置,以使第一水泥杆600和连接杆113平行设置。第二地线支架200的结构与第一地线支架100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第二地线支架200的上端内侧连接有第二U型环115,第二U型环115内连接有第二U型线夹116,第二U型线夹116用于固定横拉线300的右端。

在图13中,第二U型环115的右端采用螺栓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的上端内侧,第二U型线夹116连接在第二U型环115内,横拉线300的右端通过钢卡子连接在第二U型线夹116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横担800,横担800的一端设有第一倒三脚架801,第一倒三脚架801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与第一水泥杆600之间;

横担80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倒三脚架802,第二倒三脚架802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与第二水泥杆700之间。

在图1中,横担800包括水平杆和两个倒三脚架,横担800的左端设置第一倒三脚架801,第一倒三脚架801的上端通过水平杆左边位置连接在第一地线支架100上,第一倒三脚架801的下端连接在第一水泥杆600上;横担800的右端设置第二倒三脚架802,第二倒三脚架802的上端通过水平杆右边位置连接在第二地线支架200上,第二倒三脚架802的下端连接在第二水泥杆700上。两个倒三脚架分别罩设在两个水泥杆上,将两个杆塔设备分别纳入保护角度范围内,形成一个保护伞的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