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保护器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8460发布日期:2020-07-04 04:4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线束保护器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束保护器及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布设于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出于防止与所布设的区域中的周边构件干涉等的目的,根据需要,在以插通状态收纳保持于线束保护器的状态下固定于车辆的适当部位。

但是,在线束保护器的线束引出口设置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阻止线束保护器和线束的相对移动。例如,如日本特开2014-15831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广泛使用如下固定结构:在线束保护器的线束引出口以从线束引出口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支承线束的压捆(baler)部,在设置于这样的压捆部的捆扎带插通孔中插通保持有捆扎带,使用该捆扎带将线束捆扎固定于压捆部。

另外,所谓压捆部是从线束保护器突出地设置的部分。捆扎带在设置于压捆部的孔中通过而安装于线束保护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583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捆扎带保持部是压捆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8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压捆部的配置例如是保护器主体的侧壁。由此,压捆部从线束保护器向外方突出地设置,所以插通保持于压捆部的捆扎带插通孔中的捆扎带也会暴露于外部。故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捆扎带的带切断面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外部,也有操作者或用户与带切断面接触、或者在线束布设时带切断面与其他构件接触的危险。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新颖结构的线束保护器:能够覆盖固定于线束保护器的线束引出口处的捆扎带的切断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对固定于线束保护器的压捆部的捆扎带的固定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是弄清楚了如下:在现有的线束保护器中,捆扎带的切断面有可能与人或其他构件接触。

因此,本发明人对固定于线束保护器的、能够防止捆扎带的切断面与人或其他构件接触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了在线束保护器的盖体一体地形成盖部并覆盖捆扎带的切断面的形状。由此,捆扎带的切断面被盖部覆盖。因此,本发明的线束保护器能够有利地防止人或其他构件与捆扎带的切断面接触。另外,因为能够将捆扎带的切断面用盖部覆盖,所以也能够实现美观的提高。而且,因为盖部设置于盖体,所以能够在不伴有部件个数的增加、处理性的复杂化的情况下解决捆扎带的切断面与人或其他构件接触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线束保护器,以通过捆扎带而与线束固定的方式使用,其中,

所述线束保护器具有保护器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具有盖部,所述盖部将所述捆扎带的切断面覆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线束保护器:能够有利地防止人或其他构件与捆扎带的切断面接触。

附图说明

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附图可进一步变得清楚。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的侧视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看图1的中央部的情况下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看图1的中央部的情况下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的保护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的保护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的盖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

以通过捆扎带而与线束固定的方式使用,

该线束保护器具有保护器主体和盖体,该盖体具有盖部,

所述盖部将所述捆扎带的切断面覆盖。

<线束保护器10的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对于难以确保所配置的空间的线束、或者需要避免与周边部件干涉的线束,在能够防止人或其他构件与捆扎带的切断面接触的观点上优选。

例如,为了对配置于发动机与车辆车身之间的线束限制动作、进行保护,可有效地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配置于发动机与车辆车身之间的线束与其他的汽车用线束相比线束所配置的空间的限制大,有想要减少在配置时及配置后捆扎带的切断面与人或其他构件接触的可能的要求。对于这样的配置于发动机与车辆车身之间的线束,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能够有利地防止捆扎带的切断面与人或其他构件接触,也能够实现美观的提高,在该观点上优选。

<线束保护器10>

图1~7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10。线束保护器10构成为具有图4~5所示的呈槽状延伸的保护器主体12和将保护器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14覆盖的图6~7所示的盖体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槽,期望是例如截面形状为半圆弧、凹字、v字、倒梯形且上表面成为开口的槽及槽的组合。

这样的线束保护器10通过将线束18以插通状态收纳在保护器主体12内而使用。

在以下说明中,上方是指图1中的上方,下方是指图1中的下方,另外,前方是指图1中的左方,后方是指图1中的右方。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4中用假想线记载线束18。

<保护器主体12>

如图4~5所示,保护器主体12包括沿着线束18的长度方向(图4~5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壁20和从底壁20的宽度方向(图4中为上下方向)两侧缘部立起的一对侧壁22a、22b,为呈槽状延伸的构成。即,保护器主体12具有沿着线束18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对置配置的一对侧壁22a、22b。

这样的保护器主体12通过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这样的合成树脂利用注射成型等而一体形成。另外,根据保护器的位置、形状、用途而在保护器主体12安装与保护器主体12分体的部件,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如图4所示,保护器主体12具有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图4中为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在整体上向下方倾斜而成的下方倾斜部24a、24b。

<干线线束引出口26a、分支线束引出口26b、26c>

如图4所示,线束18在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前方侧(图4中为左侧)的干线线束引出口26a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出干线18a。另一方面,在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后方侧(图4中为右侧),在两个部位设置有分支线束引出口26b、26c。分支线束引出口26b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后端部,干线18a一分为二后作为两条分支线18b、18b朝向长度方向后方延伸出,另一方面,分支线束引出口26c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并构成为干线18a的局部作为支线18c分支后朝向斜后方跟前侧延伸出。并且,在干线线束引出口26a设置有遍及底壁20及一对侧壁22a、22b的内周的大致全周而突出的周状突起28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另一方面,在分支线束引出口26b的底壁20为了使两条分支线18b、18b分离而设置有朝向上方以大致矩形截面形状突出的分隔壁30,并设置有遍及分隔壁30、底壁20、侧壁22a及分隔壁30、底壁20、侧壁22b的内周的大致全周而突出的周状突起28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由此,能够将对从保护器主体12的干线线束引出口26a及分支线束引出口26b朝向外方延伸出的线束18的干线18a及分支线18b、18b分别进行保护的未图示的波纹管固定于保护器主体12。另外,在干线线束引出口26a及分支线束引出口26b处的保护器主体12的一方侧壁22a的内表面及分隔壁30的侧壁22a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朝向内方以大致矩形截面形状突出的按压肋32。通过未图示的波纹管的端面抵接于这样的按压肋32,从而可限制波纹管向保护器主体12内的进入量。而且,在干线线束引出口26a及分支线束引出口26b处的保护器主体12的底壁20形成有在板厚方向贯穿的大致矩形截面形状的贯穿孔34。由此,在线束保护器10组装后也能够容易确认波纹管以预定的进入量插入到保护器主体12。

<分支线束保持部38>

再如图4~5所示,分支线束引出口26c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更详细地讲,保护器主体12的一对侧壁22a、22b中的侧壁22a的局部即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上端侧在侧视时呈大致矩形被切掉而形成有切口部36(参照图5)。在切口部36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外方以大致l字截面形状突出并遍及下端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延伸出的分支线束保持部38,在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顶端部形成有分支线束引出口26c。这样的分支线束保持部38具有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形的底壁40和从底壁40的外侧的侧缘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侧视时为大致横向较长的矩形的侧壁42。并且,侧壁42的前端部与切口部36的前端部侧的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连结,侧壁42以朝向斜后方跟前侧延伸出的方式形成。作为其结果,从切口部36的下端部算起的底壁40的突出尺寸朝向斜后方跟前侧逐渐增大。另外,通过设置有切口部36,从而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开口端面44比保护器主体12的开口端面46位于下方。

<主体加强肋48>

进一步如图4~5所示,在位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的附近的、切口部36的后端部侧的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以在保护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上分隔的方式设置有主视时以大致三角平板形状朝向外方突出并且在侧壁22a的突出方向延伸的一对主体加强肋48、48。这样的主体加强肋48和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分支线束引出口26c通过线束支承板50连结。线束支承板50通过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朝向斜后方跟前侧以大致l字截面形状延伸出直到主体加强肋48而形成。更详细地讲,线束支承板50通过从划定分支线束引出口26c的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以侧视时为大致横向较长的矩形平板形状朝向外方斜后方延伸出而构成。而且,线束支承板50具有竖板部50a和横板部50b,竖板部50a将侧壁22a和一对主体加强肋48、48的突出端部的下端部侧连结,横板部50b从竖板部50a的下端部以不到达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侧壁42的长度朝向外方突出设置,线束支承板50与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形成为一体。并且,通过线束支承板50的竖板部50a、一对主体加强肋48、48以及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设置有线束固定部54,线束固定部54具有在上下方向开口的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的捆扎带插通孔52。即,在位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的附近的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突出设置有与主体加强肋48一体形成的捆扎带插通孔52。这样的捆扎带插通孔52是为了通过将后述的捆扎带58的带部60插通而将线束18的支线18c固定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的线束固定部54而设置的。由此,为了设置分支线束保持部38而设置切口部36并高明地利用必要的保护器主体12的主体加强肋48,从而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设置捆扎带插通孔52。另外,能够将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引出的线束18的支线18c不是如以往那样在捆扎固定于在压捆部而是在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侧捆扎固定,所以能够将支线18c的固定结构构成得更加紧凑。而且,因为不必在分支线束引出口26c设置窄幅且难以保障强度的压捆部,所以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而且,在线束支承板50的横板部50b中的后方侧的底面设置有捆扎带插通孔52和向外方及下方开口而将带部60稳定地保持于横板部50b的大致凹槽状的捆扎带保持槽56。由此,可利用线束支承板50的横板部50b从下方支承线束18的支线18c。

<捆扎带58>

在此,对使用捆扎带58将线束18的支线18c固定于线束保护器10的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这样的固定操作在将线束18以插通状态收纳于保护器主体12内的状态下进行。更详细地讲,例如图3所示,捆扎带58具备形成为长方形截面的细长的平板形状的带部60,在该带部60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一体形成有头部62。如众所周知,捆扎带58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带部60能够弯曲变形。在带部60,在厚度方向的一个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卡止突起,另一方面,在头部62的插通孔的内部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卡止片。并且,将带部60卷绕于线束18的支线18c,将带部60插入于线束保护器10的捆扎带插通孔52并且使其在捆扎带保持槽56内爬行,然后将带部60拉伸而使带部60的卡止突起与突出设置于插通孔内的卡止片卡止。由此,能够将线束18的支线18c紧固固定于线束保护器10的线束固定部54。另外,如图3所示,固定后的捆扎带58被切断带部60的顶端部,从而在顶端部分形成有切断面64。这样插通于捆扎带插通孔52并捆扎固定于线束18的支线18c上的捆扎带58的带部60的切断面64以朝向上方的方式形成,这样的切断面64被后述的盖体16的盖部90从上方覆盖。

<安装部66a、66b>

而且,在侧壁22a的比切口部36靠后方侧(图4~5中为右侧)的下端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参照图4)的一个安装部66a,安装部66a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侧的支承体。在侧壁22a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部66a的两侧设置有主视时为大致三角形(参照图5)的连结部68,连结部68将侧壁22a的外表面和安装部66a的两侧连结。另外,在侧壁22a的前端部(图4~5中为左端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大致方筒状(参照图5)的另一个安装部66b,安装部66b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侧的支承体。

<卡合框体70>

另外,如图4~5所示,在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22b的外表面的上方设置有朝向外方突出的俯视时为大致角括弧形状的卡合框体70。通过这样的卡合框体70与设置于后述的盖体16的卡合片96卡合,从而可稳定地保持保护器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14被盖体16覆盖的状态。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框体70在侧壁22a、22b分别设置有七、八个,但是也可以在长度方向分隔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任意的数量。

<盖体16>

如图6~7所示,盖体16包括沿着线束18的长度方向(图6~7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顶壁72和从顶壁72的宽度方向(图7中为上下方向)两侧缘部朝向下方(图6中为下方)突出的一对侧壁74a、74b,为呈大致槽状延伸的构成。即,盖体16是具有沿着线束18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对置配置的一对侧壁74a、74b的盖体。这样的盖体16利用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这样的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等而一体形成。

<加强肋78a、78b>

另外,如图6~7所示,在盖体16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侧(图6的左侧)的侧壁74a上,且在侧壁74a的外表面遍及大致整个面开口有大致矩形截面形状的减重孔76a,并且减重孔76a在纵横方向隔开大致一定距离地分隔配置。通过这样的减重孔76a,在减重孔76a之间形成有大致格子状的加强肋78a。另一方面,在盖体16的长度方向的后端部侧(图6的右侧)的侧壁74a上,沿着顶壁72遍及大致全长设置有大致矩形截面形状的减重孔76b。减重孔76b在侧壁74a的外表面开口,并且朝向顶壁72的长度方向隔开大致一定距离地分隔配置。通过这样的减重孔76b,在减重孔76b之间形成有大致格子状的加强肋78b。并且,通过这样的加强肋78a、78b能够维持侧壁74a的强度,并且能够削减构件。

<周状突起82a、82b>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盖体16的顶壁72的下表面80中的前端部(图7中为左端部)及后端部(图7中为右端部),且在与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周状突起28a、28b对应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周状突起82a、82b。通过这样的周状突起82a、82b和周状突起28a、28b,能够将对线束18的干线18a和分支线18b、18b分别进行保护的未图示的波纹管在线束保护器10的前端部(图1中为左端部)及后端部(图1中为右端部)固定。

<垂壁部84、分支盖体88、盖体加强肋92>

另外,如图1~2、4~6所示,盖体16的中央部的侧壁74a包括侧视时为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垂壁部84和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平板形状的分支盖体88(参照图2、6~7),垂壁部84从保护器主体12的开口端面46朝向分支线束保持部38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出,分支盖体88从垂壁部84朝向外方突出并将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上方开口部86(参照图4~5)覆盖。在这样的分支盖体88的长度方向(图1~2、6中为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后端部以与分支盖体88和垂壁部84连结的方式设置有盖体加强肋92,盖体加强肋92在主视时具有大致三角平板形状(参照图1~2、6),将分支盖体88加强并支承于垂壁部84。

<盖部90>

另外,在分支盖体88的后端部侧的垂壁部84朝向外方突出设置有盖部90,盖部90具有朝向下方开口且截面积朝向下方增加的大致矩形截面的有底箱体形状。这样的盖部90构成为包括盖体加强肋92,盖体加强肋92设置于分支盖体88的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参照图1~3),并且下方开口部94设置于比垂壁部84靠上方。这样,分支盖体88由盖体加强肋92加强支承于垂壁部84,所以可确保分支盖体88的强度,也可抑制翘曲等变形,从而分支盖体88相对于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上方开口部86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因为盖部90构成为包括盖体加强肋92,所以能够将以较少的部件个数就可确保刚性、形状稳定性的盖部90与盖体16一体成形。

<卡合片96>

再如图6~7所示,在盖体16的侧壁74a、74b的外表面的下端部以能向板厚方向挠曲变形的方式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侧视时为大致矩形的多个卡合片96。通过这样的卡合片96与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的卡合框体70卡合,从而可稳定地保持保护器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14被盖体16覆盖的状态。另外,通过保护器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14由盖体16覆盖,从而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上方开口部86也被盖体16的分支盖体88覆盖。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片96在侧壁74a、74b分别设置有七、八个,但是也可以在长度方向分隔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任意的数量。

<线束保护器10>

根据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10,线束固定部54不是如现有结构那样设置于从线束引出口向外方突出的压捆部,而是设置于保护器主体12。故此,通过设置于将保护器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14覆盖的盖体16的盖部90,能够可靠地覆盖捆扎带58的切断面64。即,通过在线束固定部54的捆扎带插通孔52的上方配设盖部90,从而插通于捆扎带插通孔52并捆扎固定于线束18的支线18c上的捆扎带58的带部60的切断面64被盖体16的盖部90从上方覆盖(参照图3)。由此,可防止这样的切断面64暴露于外部,所以可有利地防止操作者或用户与切断面64接触、或者在线束18布设时切断面64与其他构件接触等问题。另外,因为能够利用盖部90覆盖切断面64,所以也能够实现美观的提高。而且,因为盖部90设置于盖体16,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在线束保护器10追加盖部90,能够在不伴有部件个数的增加、处理性的复杂化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另外,因为对分支线束引出口26c和设置有捆扎带插通孔52的主体加强肋48进行连结的线束支承板50与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形成为一体,所以能够设置使保护器主体12的侧壁22a的强度提高并且对线束18的支线18c从下方进行支承的线束支承板50。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进行线束18的支线18c的支承,并且也能够确保线束18的支线18c的下方侧的保护。

而且,通过切口部36,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开口端面44比保护器主体12的开口端面46位于下方,在从保护器主体12的开口端面46朝向分支线束保持部38延伸出的垂壁部84突出设置有盖部90。通过这样高明地利用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上方区域,从而不必将盖部90向线束保护器10的外方突出地设置,所以能够在不伴有线束保护器10的大型化的情况下设置盖部90。

<线束组件>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例如能够作为具备线束保护器和线束的线束组件使用。

作为线束,不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具备连接器的线束。在使用具备连接器的线束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局部电线引出口和连接器嵌合。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保护器例如能够发挥作为连接器盖的性能。由此,在实现防止与捆扎带的切断面接触并且能够节省空间地实现连接器的保护的观点上优选。

以上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这些具体的记载限定。能够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包含于本发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分支线束保持部38的线束保护器10中,捆扎带58将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引出的线束18的支线18c捆扎固定,将捆扎带58的切断面64覆盖的盖部90设置于盖体16,但是通过对不具有分支线束保持部的线束保护器也设置盖部,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捆扎带插通孔52的线束固定部54仅设置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但是不限于此。具有捆扎带插通孔52的线束固定部54既可以设置于分支线束引出口26c以外的线束引出口,也可以设置于所有的线束引出口。

以下,附记参考方式的例子。

1.一种线束保护器,具有供线束插通的槽状的保护器主体和将该保护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覆盖的盖体,在设置于该保护器主体的线束引出口设置有线束固定部,该线束固定部具有捆扎带插通孔,所述线束保护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具有盖部,该盖部将插通于上述捆扎带插通孔并捆扎固定于上述线束的捆扎带的切断面从上方覆盖。

2.根据1.所述的线束保护器,其中,上述保护器主体包括分支线束保持部,该分支线束保持部在侧壁的局部设置的切口部以l字截面形状延伸出,

在位于在上述分支线束保持部的顶端部设置的分支线束引出口的附近的上述保护器主体的上述侧壁突出设置有与主体加强肋一体形成的上述捆扎带插通孔,

在上述捆扎带插通孔的上方配设有设置于上述盖体的上述盖部。

3.根据2.所述的线束保护器,其中,对上述分支线束保持部的上述分支线束引出口和设置有上述捆扎带插通孔的上述主体加强肋进行连结并从下方支承上述线束的线束支承板与上述保护器主体的上述侧壁形成为一体。

4.根据2.或3.所述的线束保护器,其中,上述分支线束保持部的开口端面比上述保护器主体的开口端面位于下方,上述盖体包括垂壁和分支盖体,所述垂壁从上述保护器主体的开口端面朝向上述分支线束保持部延伸出,所述分支盖体从该垂壁部突出并将上述分支线束保持部的上方开口部覆盖,

上述盖部突出设置于上述垂壁部。

5.根据4.所述的线束保护器,其中,将上述分支盖体加强支承于上述垂壁部的盖体加强肋与上述分支盖体及上述垂壁部连结地设置,并且上述盖部构成为包括上述盖体加强肋。

根据1.,盖体具有盖部,所述盖部将插通于捆扎带插通孔并捆扎固定于线束的捆扎带的带切断面从上方覆盖。故此,可防止捆扎带的切断面暴露于外部,可有利地防止操作者或用户受伤、或者在线束布设时带切断面与其他构件接触等问题。而且,因为盖部设置于盖体,所以能够在不伴有部件个数的增加、处理性的复杂化的情况下追加盖部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地,因为能够将捆扎带的切断面用盖部覆盖,所以也能够实现美观的提高。

根据2.,为了设置盖分支线束保持部而设置切口部,并高明地利用需要加强的保护器主体的主体加强肋,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设置捆扎带插通孔。而且,因为能够将从分支线束引出口引出的线束在保护器主体的侧壁侧捆扎固定,所以能够更紧凑地构成分支线束的固定结构,不必在分支线束引出口设置难以保障强度的压捆部,也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根据3.,对分支线束引出口和设置有捆扎带插通孔的主体加强肋进行连结的线束支承板与保护器主体的侧壁形成为一体,能够设置使保护器主体的侧壁的强度提高并且从下方支承线束的线束支承板。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进行从分支线束引出口引出的线束的保持,也能够确保线束的下方侧的保护。

根据4.,分支线束保持部的开口端面比保护器主体的开口端面位于下方,在从保护器主体的开口端面朝向分支线束保持部延伸出的垂壁部突出设置有盖部。由此,能够在不伴有线束保护器的大型化的情况下设置盖部。

根据5.,因为利用盖体加强肋支承分支盖体,所以可确保分支盖体的强度,也可抑制翘曲等变形,因此分支盖体和分支线束保持部的组装也变得容易。而且,因为盖部构成为包括盖体加强肋,所以能够将用较少部件个数就可确保刚性、形状稳定性的盖部与盖体一体成形。

本申请以在2017年11月2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225276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此编入其公开内容的全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