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5093发布日期:2019-04-13 00:0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一种实用性广泛、体积小、安装简便同时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且对一定数量的电线具有固定的箱体。

现有技术中,有众多研究和探讨配电箱的期刊、专利和文献资料,其中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410825572.3的专利案公开了一种配电箱,该种配电箱包括柜体,柜体内有电器元件,柜体上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柜体内有支架,支架上有转轴,转轴上有平衡板,支架上有与平衡板相配合的挡块,柜体顶部有竖直柱,竖直柱底部有锥形密封塞,锥形密封塞上活动有超薄塑料片,超薄塑料片上有超细钢丝绳,超细钢丝绳连接平衡板一端,柜体内还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有微型转轴,微型转轴上有转动杆,转动杆上有超薄扇叶,平衡板与转动杆之间有连接柱。本发明通过设置在配电箱内依靠电器元件本身发出的热量作为驱动源来驱动配电箱内的风扇运作,以加强空气对流加速散热,本装置无需加装额外需要使用电力的散热设备,减少了电力的损耗以及避免配电箱内出现其他热源。

再如申请号为:cn201710015236.6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箱散热机构,包括一个贯穿于配电箱轴向两端壁面的导热套管,在导热套管上套接有一个集热套,集热套与导热套管之间导热连接,在集热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镶嵌毛细热管的环形的焊接槽;在焊接槽内镶嵌有若干毛细热管;在配电箱内还设置有若干紧贴于电器元件外壳内部的导热板,导热板与毛细热管之间导热连接;在导热管道的轴向两端对应配电箱壁面的外部还设置有轴流风扇;本发明通过一个设置在配电箱内的毛细热管导热机构,并通过一个铜质的导热套管进行散热,风道直接在导热套管中与配电箱完全隔离,不会带来灰尘的困扰。

基于上述检索发现,上述发明专利在使用时均存在:

上述专利集中对配电箱的散热进行创新改进,而配电箱多为露天设置,尤其是设置于沿海地带的配电箱,受外界空气、水汽等影响,在外界空气、水汽进入到配电箱内部后,易使配电箱内部发生潮湿和生霉,而上述专利显然无法对配电箱起到防潮保护。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对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受外界空气、水汽等影响,在外界空气、水汽进入到配电箱内部后,易使配电箱内部发生潮湿和生霉的问题。

本发明物理散热的配电柜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其中,该物理散热的配电柜包括有:

配电箱、固定封板、线缆、胶泥块、通孔、连接杆、气流回旋管、通管、门板、内门板、开关、加固板、配电箱背板、连接孔、入风杆、出气杆、固定块;

所述门板通管合页活动连接在配电箱的一侧,所述内门板位于配电箱内部的前端,所述开关固定连接在内门板的一侧,所述加固板固定设置在配电箱的顶端,所述固定封板位于配电箱的内部,所述线缆均匀分布在固定封板的内侧,所述固定封板的前端均匀分布有胶泥块,且线缆的一侧均与胶泥块固定连接,所述胶泥块的一侧中部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设有气流回旋管,所述气流回旋管的一侧均贯穿设有通管,所述配电箱背板位于配电箱内部的一端,所述配电箱背板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入风杆,所述入风杆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气杆,所述出气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状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气流回旋管贯穿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倾斜状,且连接杆与通孔的倾斜角度为16°。

优选的,所述气流回旋管的横切面呈“c”形状,且连接杆贯穿气流回旋管的开口处与气流回旋管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管均位于气流回旋管背端的上下两侧,且上端的气流回旋管呈倾斜状,并且上端的气流回旋管与下端的气流回旋管相比其倾斜角度为39°。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9个,且连接孔分别为3个一组设于配电箱背板的左、右两端和上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均与配电箱背板贯穿连接,且入风杆的一侧均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横切面呈半圆状,且出气杆的一侧呈弧形状,并且出气杆一侧的弧形状位于固定块的内侧,同时出气杆一侧的底部与固定块的底端平行连接。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由于固定封板的前端均匀分布有胶泥块,且由于线缆的一侧均与胶泥块固定连接,使线缆借助胶泥块的密封可使线缆维持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避免外界空气在气流的作用下渗入到线缆处,并且由于通管均位于气流回旋管背端的上下两侧,且由于上端的气流回旋管呈倾斜状,同时由于上端的气流回旋管与下端的气流回旋管相比其倾斜角度为39°,使线缆产生的热量可通过两个通管分别进入到气流回旋管内,使线缆产生的热量空气可留存于气流回旋管内,而留存于气流回旋管内的热空气可作为一堵天然屏障,一方面当外界水汽通过胶泥块一侧的通孔进入到配电箱时,进入的水汽可被留存于气流回旋管内的热空气阻挡,避免水汽进入到配电箱内部与线缆接触,这不仅保护了配电箱内部线缆使用的安全性,亦避免了配电箱内部生潮,另一方面,在没有外界水汽侵扰时,气流回旋管内的热量空气又可借助中空的连接杆排出,在排出的过程吸收箱内湿气、降低凝露,同时使本设备可在无需借助任何辅助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并且在此种散热的同时不会进一步增加热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由于固定块的横切面呈半圆状,使配电箱背部的水汽在通过连接孔进入到配电箱背部时,通过入风杆一侧的倾斜状可对水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进入到连接孔内的水汽由于出气杆的一侧呈弧形状,并且由于出气杆一侧的弧形状位于固定块的内侧,使进入到连接孔内的热量可借助出气杆的弧形转折点将热量转移到入风杆中,而转移到入风杆方位的热量可将入风杆一侧的水汽等空气进行阻隔,避免连接孔内一侧的潮湿空气进入到配电箱内部,而连接孔内的热量在对入风杆一侧的水汽进行阻隔的同时,亦会与入风杆一侧的水汽进行融合,使连接孔内的热量和入风杆一侧的水汽融为一体,以隔绝配电箱背面内部的潮湿空气,降低配电箱背面内部空气的潮湿程度,使本设备可在配电箱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自身的结构起到隔绝潮湿空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配电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胶泥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配电箱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电箱;101-固定封板;102-线缆;103-胶泥块;104-通孔;1041-连接杆;1042-气流回旋管;1043-通管;2-门板;3-内门板;4-开关;5-加固板;6-配电箱背板;7-连接孔;8-入风杆;9-出气杆;1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发明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图6,一种物理散热的配电柜,包括有:

配电箱1、固定封板101、线缆102、胶泥块103、通孔104、连接杆1041、气流回旋管1042、通管1043、门板2、内门板3、开关4、加固板5、配电箱背板6、连接孔7、入风杆8、出气杆9、固定块10;

门板2通管合页活动连接在配电箱1的一侧,内门板3位于配电箱1内部的前端,开关4固定连接在内门板3的一侧,加固板5固定设置在配电箱1的顶端,固定封板101位于配电箱1的内部,线缆102均匀分布在固定封板101的内侧,固定封板101的前端均匀分布有胶泥块103,且线缆102的一侧均与胶泥块103固定连接,胶泥块103的一侧中部贯穿设有通孔104,通孔104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连接杆1041,连接杆1041的一端贯穿设有气流回旋管1042,气流回旋管1042的一侧均贯穿设有通管1043,配电箱背板6位于配电箱1内部的一端,配电箱背板6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孔7,连接孔7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入风杆8,入风杆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气杆9,出气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

优选的,连接杆1041为中空状连接杆1041,且连接杆1041的一端与气流回旋管1042贯穿设置,通过连接杆1041可作为配电箱1内部气体传输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排气通道,不仅可将线缆自身产生的热量排出,亦可使外界的空气在进入到配电箱1时,通过连接杆1041进行中转,使外界的空气与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量空气融合。

优选的,连接杆1041呈倾斜状,且连接杆1041与通孔104的倾斜角度为16°,通过连接杆1041与通孔104的倾斜角度为16°的设计可更好的使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量空气顺着通孔104的倾斜度转移,使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量空气加快与外界水汽的接触、阻隔与融合,同时通过连接杆1041与通孔104的倾斜角度为16°的设计可进一步加大热量的排出,并且由于连接杆1041为16°的倾斜设计增加了外界空气从通孔104进入到配电箱内部的难度。

优选的,气流回旋管1042的横切面呈“c”形状,且连接杆1041贯穿气流回旋管1042的开口处与气流回旋管1042贯穿连接,通过气流回旋管1042使线缆102产生的热量空气可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而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空气可作为一堵天然屏障,一方面当外界水汽通过胶泥块103一侧的通孔进入到配电箱1时,进入的水汽可被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空气阻挡,避免水汽进入到配电箱1内部与线缆102接触,这不仅保护了配电箱1内部线缆102使用的安全性,亦避免了配电箱1内部生潮,另一方面,在没有外界水汽侵扰时,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量空气又可借助中空的连接杆1041排出,在排出的过程吸收箱内湿气、降低凝露,同时使本设备可在无需借助任何辅助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并且在此种散热的同时不会进一步增加热量。

优选的,通管1043均位于气流回旋管1042背端的上下两侧,且上端的气流回旋管1042呈倾斜状,并且上端的气流回旋管1042与下端的气流回旋管1042相比其倾斜角度为39°,通过通管1043可将靠近线缆102一端发出的热量转移至气流回旋管1042中,使线缆102一端发出的热量可分为两路转移,使本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以达到均衡分散的作用。

优选的,连接孔7的数量为9个,且连接孔7分别为3个一组设于配电箱背板6的左、右两端和上端,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孔7使配电箱1背部的水汽在通过连接孔7进入到配电箱1背部时,通过入风杆8一侧的倾斜状可对水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进入到连接孔7内的水汽由于出气杆8的一侧呈弧形状,并且由于出气杆9一侧的弧形状位于固定块10的内侧,使进入到连接孔7内的热量可借助出气杆9的弧形转折点将热量转移到入风杆8中,而转移到入风杆8方位的热量可将入风杆8一侧的水汽等空气进行阻隔,避免连接孔7内一侧的潮湿空气进入到配电箱1内部,而连接孔7内的热量在对入风杆8一侧的水汽进行阻隔的同时,亦会与入风杆8一侧的水汽进行融合,使连接孔7内的热量和入风杆8一侧的水汽融为一体,以隔绝配电箱1背面内部的潮湿空气,降低配电箱1背面内部空气的潮湿程度,使本设备可在配电箱1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自身的结构起到隔绝潮湿空气的作用。

优选的,连接孔7均与配电箱背板6贯穿连接,且入风杆8的一侧均呈倾斜状,通过入风杆8的一侧均呈倾斜状可对水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降低了水汽在连接孔7内的传输速度。

优选的,固定块10的横切面呈半圆状,且出气杆9的一侧呈弧形状,并且出气杆9一侧的弧形状位于固定块10的内侧,同时出气杆9一侧的底部与固定块10的底端平行连接,通过出气杆9的一侧呈弧形状的设计可使连接孔7内的热量在经过出气杆9的弧形转折点时使热量回落至下方,使热量下落至入风杆8处,并使落至入风杆8处的热量可更好的与入风杆8处的水汽融合,以阻隔水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设备时,先检查本设备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随后打开门板2,在打开门板2后,通过开关4将内门板3打开,并将线缆102放入到配电箱1内,随后通过胶泥块103将线缆102的一侧堵住,使线缆102借助胶泥块103的密封可使线缆102维持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避免外界空气在气流的作用下渗入到线缆102处,而线缆102产生的热量可通过两个通管1043分别进入到气流回旋管1042内,使线缆102产生的热量空气可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而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空气可作为一堵天然屏障,一方面当外界水汽通过胶泥块103一侧的通孔104进入到配电箱1时,进入的水汽可被留存于气流回旋管1042内的热空气阻挡,避免水汽进入到配电箱1内部与线缆102接触,而配电箱1背部的水汽在通过连接孔7进入到配电箱1背部时,通过入风杆8一侧的倾斜状可对水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进入到连接孔7内的水汽由于出气杆9的一侧呈弧形状,使进入到连接孔7内的热量可借助出气杆9的弧形转折点将热量转移到入风杆8中,而转移到入风杆8方位的热量可将入风杆8一侧的水汽等空气进行阻隔,避免连接孔7内一侧的潮湿空气进入到配电箱1内部。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