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6456发布日期:2019-07-13 10: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防振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振锤。



背景技术:

设置于杆塔上的架空线可用于输电,由于架空线大多杆位较高且档距较大,当架空线受到风力作用时,架空线会产生振动。在多次振动后,架空线会因周期性的弯折发生疲劳破坏。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架空线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通常会在架空线上设置防振锤。在传统技术中,防振锤的设置牢固性较差,运行一段时间后,防振锤容易相对于架空线滑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置牢固性较好的防振锤及其线夹,旨在避免防振锤相对于架空线滑移。

一种防振锤,包括:

线夹,包括:

夹体,包括连接件、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夹臂上,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的距离可改变,所述第一夹臂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夹臂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

锁紧组件,包括第一穿杆、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穿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穿杆上,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臂远离所述第二夹臂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转轮,所述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穿杆上,所述转轮为凸轮或偏心轮,所述转轮位于所述第二夹臂远离所述第一夹臂的一侧,所述转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第一夹臂;及

重锤,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夹臂或所述第二夹臂上。

上述防振锤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前,将重锤设置于夹体上,具体地,可将重锤设置于连接件、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等位置上。使用时,将锁紧组件拆离夹体,扳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使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产生大于架空线的线径的间距,以便于经由该间距将夹体设置于架空线上。使第一锁紧件与第一穿杆分离,将设置有第二锁紧件的第一穿杆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中,使转轮位于第二夹臂背向于第一夹臂的一侧。将第一锁紧件设置于第一穿杆上,使第一锁紧件位于第一夹臂远离第二夹臂的一侧。转动转轮,由于转轮为凸轮或偏心轮,故转轮能够带动第二夹臂靠近第一夹臂,以锁紧夹体,使夹体夹紧架空线,防止夹体相对于架空线滑移。由于夹体能够在锁紧组件的作用下夹紧架空线,故线夹的设置牢固性较好,能够避免包括线夹的防振锤相对于架空线滑移。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配合头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配合头,所述第一配合头与所述第二配合头可分离地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穿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穿杆上的第三锁紧件及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穿杆上的第四锁紧件,所述第一配合头上开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二配合头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二穿杆穿设于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第四贯通孔中,所述第一配合头与所述第二配合头均位于所述第三锁紧件与第四锁紧件之间,所述第二穿杆、所述第三锁紧件及所述第四锁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配合头与所述第二配合头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均套设于所述第二穿杆上的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四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配合头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配合头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紧件为螺帽,所述第四锁紧件为螺母,所述第四锁紧件与所述第二穿杆螺纹配合;或者

所述第三锁紧件与所述第四锁紧件均为螺母,所述第三锁紧件与所述第四锁紧件均与所述第二穿杆螺纹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母,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穿杆螺纹配合;或者

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销钉,所述第一穿杆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钉插设于所述销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振锤还包括固定垫,所述固定垫位于所述第二夹臂与所述转轮之间,所述固定垫上形成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用于与所述转轮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面上开设有锁止槽,所述转轮的周壁上设置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能够伸入于所述锁止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振锤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架空线贴合,所述防滑垫位于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架空线贴合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转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锤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防振锤的主视图,图中示出了架空线;

图2为图1所示防振锤的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架空线;

图3为再一实施例中转轴、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固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转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连接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振锤,2、架空线,10、线夹,20、重锤,21、连接索,22、第一锤头,23、第二锤头,100、夹体,110、连接件,111、第一连接件,112、第二连接件,113、第一配合头,114、第二配合头,115、第二穿杆,116、第三锁紧件,117、第四锁紧件,118、第一弹性件,119、第二弹性件,120、第一夹臂,130、第二夹臂,200、锁紧组件,210、第一穿杆,220、第一锁紧件,230、第二锁紧件,231、转轮,232、锁止块,233、把手,241、转轴,242、第一限位块,243、第二限位块,250、固定垫,251、第一弧面,252、锁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说“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防振锤1,用于设置于架空线2上,以减少或者消除架空线2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从而防止架空线2发生疲劳破坏。防振锤1包括线夹10及设置于线夹10上的重锤20,线夹10用于夹紧架空线2,以将重锤20悬挂于架空线2上,悬挂于架空线2上的重锤20能够相对架空线2运动,以吸收架空线2振动时产生的能量。

一实施例中的线夹10,至少具有设置牢固性较好的特点,能够避免防振锤1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具体地,线夹10包括夹体100及锁紧组件200,夹体100一方面可用于夹设架空线2,另一方面可用于设置重锤20,锁紧组件200用于锁紧夹体100,以使夹体100夹紧架空线2,防止夹体100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

夹体100包括连接件110、第一夹臂120及第二夹臂130,连接件11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夹臂120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夹臂130上,连接件110的存在可将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之间的距离可改变,使用时,扳动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使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之间产生大于架空线2的线径的间距,以便于经由该间距将夹体100设置于架空线2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110、第一夹臂120和/或第二夹臂130具有弹性,一方面便于作业人员扳动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使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之间产生大于架空线2的线径的间距,另一方面当作业人员停止扳动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后,夹体100可自动复位,防止夹体100从架空线2上脱落。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10、第一夹臂120和第二夹臂130均具有弹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仅是连接件110、第一夹臂120及第二夹臂130中的一个或两个元件具有弹性,或者,连接件110、第一夹臂120和第二夹臂130可均无弹性。

进一步地,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之间存在间距,作业人员可将手伸入该间距中,以方便扳动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间距可省去。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10弯曲大致呈弧状,第一夹臂120呈平板状,第二夹臂130呈弧形板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体100的形状均可灵活设置,例如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均呈块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夹臂130呈弧形板状,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翘起,使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之间存在间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去除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上的部分材料和/或去除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上的部分材料的方式,使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之间存在间距。

第一夹臂120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二夹臂130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锁紧组件200包括第一穿杆210、第一锁紧件220及第二锁紧件230,第一穿杆210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中。第一锁紧件220可分离地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第一锁紧件220位于第一夹臂120背向于第二夹臂130的一侧,第二锁紧件230包括转轮231,转轮23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转轮231为凸轮或偏心轮,转轮231位于第二夹臂130背向于第一夹臂120的一侧,转轮231能够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

使用时,使第一锁紧件220与第一穿杆210分离,将设置有第二锁紧件230的第一穿杆210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使转轮231位于第二夹臂130远离第一夹臂120的一侧。将第一锁紧件220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使第一锁紧件220位于第一夹臂120远离第二夹臂130的一侧。

转动转轮231,由于转轮231为凸轮或偏心轮,故转轮231能够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以锁紧夹体100,使夹体100夹紧架空线2,防止夹体100相对于架空线2移动。由于夹体100能够在锁紧组件200的作用下夹紧架空线2,故线夹10的设置牢固性较好,能够避免包括线夹10的防振锤1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当转轮231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前,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之间存在间距,作业人员就可方便地将手伸入该间距中,以方便扳动第一夹臂120与第二夹臂130。当转轮231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后,该间距会减小甚至是消失。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20为螺母,第一锁紧件220与穿杆螺纹配合。第一锁紧件220可从第一穿杆210上拧下,以便于将第一穿杆210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中。当第一锁紧件220拧在第一穿杆210上时,可对第一穿杆21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穿杆210沿由第一贯通孔至第二贯通孔的方向脱离夹体100。可以理解地,第一夹臂120呈平板状的设计,可提高螺母设置的平稳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20为销钉,以替代本实施例中的螺母,第一穿杆210上开设有销孔,销钉插设于销孔中。可将销钉拔离第一穿杆210,以便于将第一穿杆210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中。当销钉插设于销孔中时,可对第一穿杆21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穿杆210沿由第一贯通孔至第二贯通孔的方向脱离夹体100。销孔的数量可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销孔沿第一穿杆210的长度方向分布。可通过将销钉插设于不同的销孔中,调节锁紧夹体100的程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20还可为其他不同于螺母或销钉的元件。

请一并参阅图3,锁紧组件200还包括转轴241,第一穿杆210上开设有第一轴孔,转轮231上开设有第二轴孔,转轴241穿设于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中,以便于转轮231能够相对于第一穿杆210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241可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转轮231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轴241上。或者,转轴241可设置于转轮231上,转轴24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只要能保证转轮231能够相对于第一穿杆210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当第一穿杆210上开设有第一轴孔,转轮231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时,锁紧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限位块242及第二限位块243,第一限位块242设置于转轴241上,第二限位块243可分离地设置于转轴241上,第一穿杆210及转轮231均位于第一限位块242与第二限位块243之间。第一限位块242与第二限位块243的存在可防止第一穿杆210及转轮231沿转轴241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42与第二限位块243均可省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42为螺帽,转轴241与第一限位块242组合形成螺栓,第二限位块243为螺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42与第二限位块243可均为螺母,转轴241为双头螺杆。

请参阅图2及图4,锁紧组件200还包括固定垫250,固定垫250位于第二夹臂130与转轮231之间,固定垫250上形成有第一弧面251,第一弧面251用于与转轮231配合,以便于固定转轮2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垫250可省去。

请一并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弧面251上开设有锁止槽252,转轮231的周壁上设置有锁止块232,锁止块232能够伸入于锁止槽252内,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转轮231继续转动。锁紧夹体100时,使转轮231转动,直到锁止块232伸入于锁止槽252内,停止继续转动转轮231。拆卸锁紧组件200时,反向转动转轮231即可。

具体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垫250可大致呈柱状,锁止槽252可为条形槽,锁止块232可呈条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止槽252与锁止块232的形状均可灵活设计。或者,锁止槽252及锁止块232均可省去。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垫250上形成有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位于第一弧面251远离转轮231的一侧。第一弧面251与第二弧面同时存在,使得固定垫250呈弧形板状,相比于另一实施例中的固定垫250,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垫250的厚度相对较薄,可有效节省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垫250的形状可灵活设计。

请参阅图2,第二锁紧件230还包括把手233,把手233设置于转轮231上,以便于通过把手233转动转轮231。在本实施例中,当把手2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杆210的长度方向同向时,第一夹臂12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30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最大。当夹体100被锁紧后,把手2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杆210的长度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33与转轮231组合可形成快拆手柄。

防滑移装置还包括防滑垫(图未示),防滑垫设置于连接件110上,连接件110用于与架空线2贴合,防滑垫位于连接件110用于与架空线2贴合的一侧。防滑垫的存在可增大连接件110与架空线2之间的摩擦力,以进一步防止抱箍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从而防止防振锤1滑移。防滑垫可为具有柔性的塑料垫或者橡胶垫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滑垫可省去。

请一并参阅图6,连接件1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1、第二连接件112、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11上的第一配合头113及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12上的第二配合头114,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可分离地配合。使用时,可无需将锁紧组件200拆离夹体100,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分离,以便于经由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的分离处将夹体100设置于架空线2上,简单方便。当夹体100设置于架空线2上后,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配合,以防止夹体100从架空线2上脱落。转动转轮231,使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以锁紧夹体100。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的可分离配合方式可以为卡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垫包括第一防滑垫及第二防滑垫,第一防滑垫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11上,第二防滑垫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12上,以便于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可分离地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垫或第二防滑垫可省去。

进一步地,连接件110还包括第二穿杆115、设置于第二穿杆115上的第三锁紧件116及可分离地设置于第二穿杆115上的第四锁紧件117,第一配合头113上开设有第三贯通孔,第二配合头114上开设有第四贯通孔,第二穿杆115穿设于第三贯通孔与第四贯通孔中,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均位于第三锁紧件116与第四锁紧件117之间,第二穿杆115、第三锁紧件116及第四锁紧件117用于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配合。

使用时,使第四锁紧件117与第二穿杆115分离,将设置有第三锁紧件116的第二穿杆115,穿设于第三贯通孔与第四贯通孔中,使第三锁紧件116位于第二配合头114远离第一配合头113的一侧。将第四锁紧件117设置于第二穿杆115上,使第四锁紧件117位于第一配合头113远离第二配合头114的一侧。第二穿杆115、第三锁紧件116及第四锁紧件117的存在可提高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的配合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锁紧件116与第四锁紧件117均为螺母,第三锁紧件116与第四锁紧件117均与第二穿杆115螺纹配合。使用时,可使第二穿杆115的任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贯通孔与第四贯通孔,操作便利性较高。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锁紧件116为螺帽,第四锁紧件117为螺母,第四锁紧件117与第二穿杆115螺纹配合。第二穿杆115可与第三锁紧件116形成螺栓,牢固性较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穿杆115、第三锁紧件116及第四锁紧件117均可灵活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10还包括均套设于第二穿杆115上的第一弹性件118及第二弹性件119,第一弹性件118位于第四锁紧件117与第一配合头113之间,第二弹性件119位于第三锁紧件116与第二配合头114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8和/或第二弹性件119可省去。

当第一弹性件118或第二弹性件119存在时,可使夹体100适应不同线径的架空线2。当第一弹性件118和第二弹性件119同时存在时,可是夹体100受到均匀的、来自架空线2的反向作用力,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夹体100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第一弹性件118可以为压簧或弹垫等,第二弹性件119也可以为压簧或弹垫等。

进一步地,线夹10还可包括均套设于第一穿杆210上的第三弹性件(图未示),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一锁紧件220与第一夹臂120之间。第三弹性件可起到缓冲作用及防止第一锁紧件220松动的作用等。第三弹性件可以为压簧或弹垫等。在本实施例中,省去了第三弹性件。

线夹10还可包括套设于第一穿杆210上的第四弹性件(图未示),第四弹性件位于固定垫250与第二夹臂130之间。第四弹性件可起到缓冲作用,当转轮231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后,第四弹性件还可起到压紧转轮231的作用,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转轮231转动。第四弹性件可以为压簧或弹垫等。在本实施例中,省去了第四弹性件。

请参阅图1及图2,重锤20设置于夹体100上,重锤20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固设或者是可拆卸地设置。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重锤20设置于第一夹臂120上,可在一定程度上拉直第一夹臂120,防止第一夹臂120弯曲。进一步地,重锤2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夹臂120上,以便于独立制造夹体100与重锤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重锤20还可设置于连接件110或第二夹臂130上。

重锤20包括连接索21、第一锤头22及第二锤头23,第一锤头22与第二锤头23分别设置于连接索21的两端。当架空线2发生振动时,第一锤头22与第二锤头23上下运动,连接索21产生内摩擦可消耗一部分振动能量,空气对第一锤头22与第二锤头23的阻尼也可以消耗一部分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或者消除架空线2的振动。连接索21可以是钢绞线或内部设置有消振球的空心管等,其中,消振球可以钢球等。

进一步地,重锤20还包括安装板(图未示)及设置于安装板上的线筒(图未示),安装板设置于夹体100上,连接索21穿设于线筒中。安装板的存在可便于实现重锤20的可拆卸设置,线筒的存在可对连接索21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上述防振锤1及其线夹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前,将重锤20设置于夹体100上。可使第一锁紧件220与第一穿杆210分离,将设置有第二锁紧件230的第一穿杆210穿设于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中,使转轮231位于第二夹臂130远离第一夹臂120的一侧。将第一锁紧件220设置于第一穿杆210上,使第一锁紧件220位于第一夹臂120远离第二夹臂130的一侧。

使用时,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分离,以便于经由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的分离处将夹体100设置于架空线2上。使第四锁紧件117与第二穿杆115分离,将设置有第三锁紧件116的第二穿杆115,穿设于第三贯通孔与第四贯通孔中,使第三锁紧件116位于第二配合头114远离第一配合头113的一侧。将第四锁紧件117设置于第二穿杆115上,使第四锁紧件117位于第一配合头113远离第二配合头114的一侧。第二穿杆115、第三锁紧件116及第四锁紧共同作用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牢固配合。

转动把手233,以试验松紧程度,若把手2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杆210的长度方向同向时感受不到阻力,则移动第一锁紧件220,使第一锁紧件220靠近转轮231,直到当把手2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杆210的长度方向同向时能够感受到阻力。转动把手233,是转轮231转动,直至锁止块232伸入于锁止槽252内。

转动转轮231,由于转轮231为凸轮或偏心轮,故转轮231能够带动第二夹臂130靠近第一夹臂120,以锁紧夹体100,使夹体100夹紧架空线2,防止夹体100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由于夹体100能够在锁紧组件200的作用下夹紧架空线2,故线夹10的设置牢固性较好,能够避免包括线夹10的防振锤1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穿杆115、第三锁紧件116、第四锁紧与锁紧组件200共同作用锁紧夹体100,有效增加了夹体100夹紧架空线2的程度,能够进一步防止夹体100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从而提高防振锤1及其线夹10的设置牢固性,避免防振锤1相对于架空线2滑移。

拆卸时,可反向转动把手233,减小夹体100夹紧架空线2的程度。使第四锁紧件117与第二穿杆115分离,将设置有第三锁紧件116的第二穿杆115经由第三贯通孔与第四贯通孔拆下,以使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分离。经由第一配合头113与第二配合头114分离处,将线夹10从架空线2上取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