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0673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地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可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等,其能够防止人身遭受电击、防止设备和线路遭受破坏、防止火灾及防止雷击等,是一种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应用领域广泛。

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中,天馈线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能够减少盲区、提高覆盖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干扰、串话、降低掉话率、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为保证天馈线系统的运行质量,通常将天馈线接地。

现有技术中,馈线与接地线连接处通常采用防水胶泥和胶带进行密封保护,以避免水、灰尘等导致连接处接触不良等影响。然而,使用防水胶泥和胶带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保护时,具有安装复杂、安装时间长、密封效果不理想的缺点。为避免使用防水胶泥和胶带带来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2189876u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防水、防撞击、防侵蚀效果好,且可以保证出线走向的天馈线接地保护盒,其通过使连接处位于保护盒内,并在保护盒内设置凝胶密封条对连接处进行保护,但上述天馈线接地保护盒的结构相对复杂、尺寸大,且不能适用多种尺寸的馈线,应用范围狭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使用防水胶泥或防水胶带便能对主线缆与接地线缆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且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主线缆的接地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地保护装置,包括壳体、设有壳体内的导电件、设于壳体内并环绕所述导电件设置的胶状密封件,以及容置主线缆和接地线缆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主线缆和接地线缆,导电件上形成有容置主线缆的线缆容置槽,所述线缆容置槽具有可调节开口,所述主线缆伸入壳体内的线缆容置槽及收容空间后从壳体内穿出,所述接地线缆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通过所述导电件与主线缆间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夹片和第二弹性夹片,所述第一弹性夹片的一端向远离第二弹性夹片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弹性夹片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弹性夹片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相对设置,且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间形成所述具有开口的线缆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线缆容置槽呈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夹片上形成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末端向远离第二弹性夹片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夹片上形成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自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部末端向远离第一弹性夹片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胶状密封件上设有使主线缆进入收容空间的第二主线缆进线孔、使主线缆从收容空间穿出的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及使接地线缆进入收容空间的第二接地线孔,所述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由内向外渐缩,所述第二主线缆出线孔由内向外渐缩。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互锁机构相互扣合,所述互锁机构包括卡扣件,及与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与接地线缆铆接,且所述导电件可随接地线缆转动而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无需使用防水胶泥或防水胶带便能够对主线缆与接地线缆的连接部分进行保护,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导电件,导电件上设有具有开口的线缆容置槽,使接地保护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主线缆与接地线缆连接处的保护,使接地保护装置应用范围更广。

(2)壳体内设有由凝胶制成的胶状密封件,胶状密封件可用于防水、密封、防尘等,并且胶状密封件上设有呈喇叭状的主线缆进线孔和主线缆出线孔,密封件还具有可伸缩变形,便于不同尺寸主线缆的安装。

(3)外壳由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成,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卡扣件与卡槽实现快速锁紧或解锁,具有安装、拆卸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进线凹槽,112、第一出线凹槽,113、第一接地线凹槽,12、第二壳体,121、第二进线凹槽,122、第二出线凹槽,123、第二接地线凹槽,13、卡扣件,14、卡槽,20、导电件,21、线缆容置槽,211、开口,22、第一弹性夹片,221、第一弯曲部,222、第一弯折部,23、第二弹性夹片,231、第二弯曲部,232、第二弯折部,24、导向部,30、密封件,31、第一密封件本体,311、第三进线凹槽,312、第三出线凹槽,313、第三接地线凹槽,32、第二密封件本体,321、第四进线凹槽,322、第四出线凹槽,323、第四接地线凹槽,40、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接地保护装置,无需使用防水胶泥或防水胶带便能够对主线缆(如同轴线缆或屏蔽线缆等)与接地线缆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并且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主线缆,尤其适用于天馈线系统中馈线与接地线连接处的保护。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揭示的接地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0、导电件20和胶状密封件30。其中,壳体10内形成有容置主线缆和接地线缆的收容空间40;导电件20设于壳体10内,用于实现主线缆与接地线缆之间的电连接,结合图2所示,导电件20上形成有具有开口211的线缆容置槽21,所述开口211的大小可以调节,以使得线缆容置槽21可安装多种尺寸的主线缆,主线缆包括多种尺寸的屏蔽线缆或同轴线缆,但并不限于上述的屏蔽线缆或同轴线缆;密封件30设于壳体10内并环绕导电件20设置,用于防止灰尘、水气等进入壳体10内。实施时,主线缆伸入壳体10内的收容空间40并安装在线缆容置槽21后从壳体10内穿出,接地线缆伸入收容空间40内通过导电件20与主线缆件形成电连接。

具体地,壳体10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壳体10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扣合而成,使得壳体10安装与拆卸更加便捷。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互锁机构相互扣合,互锁机构包括卡扣件13及与卡扣件13相配合的卡槽14。具体实施时,第一壳体11上设置卡扣件13,第二壳体12上设置卡槽14,或第一壳体11上设置卡槽14,第二壳体12上设置卡扣件13。当然,互锁机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包括螺栓和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母。

如图1所示,壳体10上设有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具体地,第一壳体11上成型有第一进线凹槽111,第二壳体12上成型有与第一进线凹槽111相配合的第二进线凹槽121,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进线凹槽111与第二进线凹槽121形成所述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用于供主线缆伸入壳体内。

第一壳体11上还成型有第一出线凹槽112,第二壳体12上成型有与第一出线凹槽112相配合的第二出线凹槽122,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出线凹槽112与第二出线凹槽122形成所述第一主线缆出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用于使主线缆从壳体10内穿出。

第一壳体11上还成型有第一接地线凹槽113,第二壳体12上成型有与第一接地线凹槽113相配合的第二接地线凹槽123,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接地线凹槽113与第二接地线凹槽123形成所述第一接地线孔,第一接地线孔用于使接地线缆伸入壳体10内与导电件20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由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凹槽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形成,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在第一壳体11上直接设置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或者在第二壳体12上直接设置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或者将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合理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其他位置上。

如图2所示,导电件20由具有可挠性的金属片材弯折形成,金属片材如铜片等。具体地,导电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a和第二端部b,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一端部a向远离第二弹性夹片23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221,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一端部a向远离第一弹性夹片22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231,其中,第一弯曲部221与第二弯曲部231相对设置,且第一弯曲部221与第二弯曲部231之间形成所述具有开口211的线缆容置槽21,所述开口211可使线缆容置槽21安装不同尺寸的主线缆。实施时,由于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具有弹性,通过调节开口211的大小以使线缆容置槽21适应不同尺寸的主线缆。通过设置具有开口211的线缆容置槽21,可使接地保护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主线缆与接地线缆连接处的保护,使得接地保护装置应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二端部b与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二端部b通过多种方式相连,如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二端部b通过接地线缆与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二端部b相连,也即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二端部b、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二端部b直接铆接在接地线缆上;又如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二端部b与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二端部b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相连。当然,并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实现第一弹性夹片22的第二端部b与第二弹性夹片23的第二端相连。

如图2所示,为了使主线缆安装在线缆容置槽21后与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紧密贴合,第一弹性夹片22上第一端部a的末端向与第二弹性夹片23远离的方向延伸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22,和/或第二弹性夹片23上第一端部a的末端向与第一弹性夹片22远离的方向延伸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232。第一弯折部2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弯折部222带动第一弯曲部221向第二弹性夹片23移动,和/或第二弯折部232带动第二弯曲部231向第一弹性夹片22移动,使线缆容置槽21的容纳空间减小,进而使得主线缆与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222与第二弯折部232相对设置并形成呈漏斗状的导向部24,便于主线缆快速通过开口211进入线缆容置槽21中。实施时,可通过旋转接地线缆使导电件20的开口呈向上状态,在导向部24的作用下,主线缆通过开口211进入线缆容置槽21中,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卡扣与卡槽扣合时,导电件20上的第一弯折部2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2受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挤压,使得主线缆与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接地线缆实现电连接,如导电件20直接铆接在接地线缆上,可随着接地线缆的转动而转动;又如接地线缆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一弹性夹片22电连接,或者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二弹性夹片23电连接,当然,导电件20与接地线缆的电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密封件30由凝胶形成,所述凝胶具有可变形伸缩性,其上设有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及第二接地线孔。其中,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由内向外渐缩,也即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的横截面积由内向外依次逐渐减少;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同样由内向外渐缩,也即第二主线缆出线孔的横截面积由内向外依次逐渐减少,第二主线缆进线孔和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均呈喇叭状。密封件采用凝胶制成,并在其上设置呈喇叭状的第二主线缆进线孔和第二主线缆出线孔,一方面便于主线缆的安装,另一方面可变形伸缩的凝胶使得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及第二接地线孔的大小可根据主线缆及接地线缆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及第二接地线孔与主线缆和地接线缆间紧密的贴合,并起到防止灰尘、水等进入收容空间内的效果。

具体地,密封件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密封件本体31,设于第二壳体12上的的第二密封件本体32,第一密封件本体31上成型有第三进线凹槽311,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成型有与第三进线凹槽311相配合的第四进线凹槽321,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进线凹槽311与第四进线凹槽321形成所述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经第一主线缆进线孔进入壳体10内的主线缆通过第二主线缆进线孔进入收容空间中安装在导电件20中。

第一密封件本体31上成型有第三出线凹槽312,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成型有与第三出线凹槽312相配合的第四出线凹槽322,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出线凹槽312与第四出线凹槽322形成所述第二主线缆出线孔,主线缆安装在导电件20中后通过第二主线缆出线孔穿出收容空间,并进一步通过第一主线缆出线孔穿出壳体10。

第一密封件本体31成型有第三接地线凹槽313,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成型有与第三接地线凹槽313相配合的第四接地线凹槽323,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接地线凹槽313与第四接地线凹槽323形成所述第二接地线孔,接地线经第一接地线孔进入壳体内,进一步通过第二接地线孔进入收容空间中与导电件20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二接地线孔由分别设于第一密封件本体31和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的凹槽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闭合状态时形成,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密封件本体31上直接设置第一主线缆进线孔、第一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一接地线孔,或者在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直接设置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二接地线孔,或者将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和第二接地线孔合理设置在第一密封件本体31和第二密封件本体32上。

本发明所述的接地保护装置在安装主线缆和接地线缆时,首先,将接地线缆与导电件相铆接,并旋转接地线缆使导电件20的开口呈向上状态,在导向部24的作用下,主线缆通过开口211进入线缆容置槽21中;其次,旋转导电件使主线缆放置在第三进线凹槽311和第三出线凹槽312中,第一密封件本体31在主线缆和壳体10之间形成密封,且由于第二主线缆进线孔形成喇叭状开口结构,即使较大直径的主线缆也可以对胶状的第四进线凹槽321形成挤压,使得形成第二主线缆进线孔的凝胶有走位空间,便于适用于不同直径的主线缆安装,同理,由于第二主线缆出线孔形成喇叭状开口结构,即使较大直径的主线缆也可以对胶状的第四出线凹槽322形成挤压,使得形成第二主线缆出线孔的凝胶有走位空间,便于适用于不同直径的主线缆安装。最后,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卡扣与卡槽扣合,导电件20上的第一弯折部2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2受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挤压,使得主线缆与第一弹性夹片22和第二弹性夹片23紧密贴合。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