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5311发布日期:2019-08-10 00:1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而如果电机温度较高,会影响电机的工作,严重的会导致电机损坏;因此,在设计时,往往会采用散热设备对电机进行散热;普通电机通常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形成空气的对流,因此,壳体上会设置散热口;但很多情况下电机都处于室外工作,如遇雨水天,雨水很有可能从散热口进入电机,造成电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包括壳体、定子、转子和转轴,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内,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转子上,并且两端贯穿所述壳体;还包侧盖、单向阀和活塞机构,所述壳体侧边周向设置若干个轴向贯穿的通液管,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两端部设置连接所述通液管的进液环和出液环,所述侧盖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两侧,与所述壳体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进液环和所述出液环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所述单向阀使冷却液只能从所述储液腔进入所述出液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内的所述单向阀使冷却液只能从所述出液环进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壳体上设置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活塞孔,所述活塞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所述活塞孔滑动密封连接,利用所述转轴驱动所述活塞机构在所述活塞孔内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本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两根所述活塞杆分别滑动密封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孔和所述第二活塞孔内,所述本体上凹设推动槽,并且在所述推动槽的槽底设置贯穿的容许转子转轴通过的腰型孔,转子的转轴上偏心设置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置于所述推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块上设置轴承,通过轴承与所述推动槽滚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阀本体、弹簧和密封盖,所述阀本体包括导向部和连通部,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向部内,通过所述弹簧使所述密封盖使所述连通部常闭,所述导向部侧壁设置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盖设置两个,分别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侧盖上方设置向所述储液腔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通过所述螺丝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两侧的端盖,所述端盖凸起设置用于密封所述出液环和所述进液环的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侧盖上设置若干片延伸入所述储液腔的散热片。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外部设置对称的储液腔,巧妙运用活塞机构,通过改变两个储液腔内的压力,进而驱动冷却液的流动;通过偏心轮结构,借助转轴驱动力,进而驱动活塞往复运动,节约了成本;另外,储液腔对称设置在两边,通过活塞杆同时控制两个储液腔内的压力,一个储液腔将冷却液排出,另一个将冷却液吸入储液腔内,进而促进冷却液的流动;将散热片从外部延伸入储液腔内,增加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的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的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壳体的侧视图;

图6为壳体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8为电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体与活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为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壳体,2、定子,3、转子,4、转轴,5、侧盖,6、活塞机构,7、单向阀,11、通液管,12、进液环,13、出液环,14、储液腔,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活塞孔,18、壳本体,19、端盖,20、密封环,41、推动块,51、注油孔,52、散热片,61、本体,62、活塞杆,611、推动槽,612、腰型孔,71、阀本体,72、密封盖,73、弹簧,711、连通部,712、导向部,71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小螺杆压缩机电机,如图1-7所示,包括壳体1、定子2、转子3和转轴4,定子2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转子3设置在定子2内,转轴4设置在转子3上,并且贯穿壳体1,通过转子3带动转轴4转动。还包侧盖5、活塞机构6和单向阀7,壳体1侧壁上周向设置若干个轴向贯穿的通液管11,并且在壳体1的两端部设置连接通液管11的进液环12和出液环13,冷却液从进液环12通过通液管11流入出液环13内。侧盖5设置两个,并且对称的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通过侧盖5与壳体1形成储液腔14,用于存储冷却液。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其中,第一通孔15将储液腔14与进液环12连通,第二通孔16将储液腔14与出液环13连通。单向阀7设置在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内;第一通孔15通过单向阀7使冷却液只能从储液腔14进入进液环12,第二通孔16通过单向阀7使冷却液只能从出液环13进入储液腔14,使得冷却液形成一个回路;即冷却液从储液腔14通过第一通孔15进入进液环13,经过通液管11进入出液环13后从第二通孔16回入储液腔14内,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对电机进行降温。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储液腔14连通的活塞孔17,活塞机构6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与转轴4连接,通过转轴4驱动活塞机构6在所述活塞孔17内往复移动,进而改变储液腔内11的压力,配合单向阀7,实现对冷却液的驱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10所示,活塞机构6包括本体61和活塞杆62,活塞杆62设置两根,两根活塞杆62设置在本体61上,并且两根活塞杆62分别滑动密封的设置在活塞孔17内。本体61上凹设推动槽611,并且在推动槽611的槽底设置贯穿的且容许转子3的转轴4通过的腰型孔612,转轴4上偏心设置推动块41,使推动块41做圆周运动;转轴4置于腰型孔612内,推动块41置于推动槽611内,通过推动块41的圆周运动,进而推动本体61带动活塞杆62往复移动;同时,通过腰型孔612和转轴4的配合,引导活塞机构6往复运动。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活塞孔17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活塞机构6的两端侧,通过活塞机构6的往复移动,同时对两侧的储液腔14进行压力控制。为了方便将活塞机构6安装在壳体1内,本体61与活塞杆6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分别在本体61和活塞杆62上安装固定螺孔,将活塞杆62安装在活塞孔内,而后通过螺丝将活塞杆62和本体6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推动块41作圆周运动推动活塞机构6往复移动时,推动块41与推动槽611侧壁之间为滑动摩擦,长期使用后,磨损较为严重,影响使用寿命。优选的,还包括轴承(未示出),轴承设置在推动块41上,进而通过轴推动活塞机构6往复运动;此时,推动块41与推动槽611侧壁之间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磨损,进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结合上述实施例具体阐述冷却液的流动;当活塞杆62向左侧的储液腔14移动,使得左侧的储液腔14压力增加,由于单向阀7的作用,第二通孔关闭,冷却液通过第一通孔15进入进液环12;与此同时,右侧的储液腔14压力减小,将冷却液从出液环13吸入右侧的储液腔14内,使得通液管11内压力恒定。冷却液从进液环12通过通液管11进入出液环13,实现冷却液的流动。同理,当活塞杆62向右侧的储液腔14移动时,右侧的储液腔14压力增加,冷却液从右侧的储液腔14通过第一通孔15进入进液环12,左侧的储液腔14压力减小,将出液环13中的冷却液吸入左侧的储液腔14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14所示,单向阀7包括阀本体71、密封盖72和弹簧73,阀本体71设置连通部711和导向部712,密封盖72和弹簧73设置在导向部712内,通过导向部712支撑和引导密封盖72向连通部711往复移动,并且通过弹簧73使得连通部711处于常闭状态。另外,在导向部712侧壁开设通气孔713。当密封盖2打开时,气体经过连通部711从导向部712的通气孔713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侧盖5上方设置向储液腔14连通的注油孔51,注油孔51通过螺丝密封。无论电机使用时是水平状态还是垂直状态,都处于侧盖5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壳体1包括壳本体18和设置在壳本体两侧的端盖19,端盖19凸起设置用于密封出液环12和进液环13的密封环20。在安装时,端盖19固定在壳本体18的两端,并且将密封环嵌入出液环12和进液环13中,该结构方便对电机内部结构的安装,同时也方便通液管11、进液环12和出液环13的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15所示,侧盖5上设置若干片延伸入储液腔的散热片52。增加散热片52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外侧的散热片52进行对冷却油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如图1-16所示,将冷却液从注油孔51注入至储液腔14内,使得储液腔14、通液管11、进液环12和出液环13内注满冷却液。注入完成后,将注油孔51通过螺丝密封。电机运转,通过推动块41推动本体61向左运动,使得左侧的活塞杆62塞入储液腔14内,储液腔14压力增加,由于单向阀7的作用,第二通孔关闭,冷却液通过第一通孔15进入进液环12;与此同时,右侧的储液腔14压力减小,将冷却液从出液环13吸入右侧的储液腔14内,使得通液管11内压力恒定。冷却液从进液环12通过通液管11进入出液环13,实现冷却液的流动。同理,当活塞杆62向右侧的储液腔14移动时,右侧的储液腔14压力增加,冷却液从右侧的储液腔14通过第一通孔15进入进液环12,左侧的储液腔14压力减小,将出液环13中的冷却液吸入左侧的储液腔14内。进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