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5305发布日期:2020-04-17 22:0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高速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电机。



背景技术:

高速电机的转子上设有风扇,用于给转子散热。现有高速电机的通过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传递气流,气流流动小从而导致高速电机的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高速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电机,包括:定子和相对于定子转动的转子;定子环绕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铁芯、换向器、上端盖和下端盖;换向器、上端盖、转子铁芯和下端盖依次固定至转子轴;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贴合转子铁芯的两端;转子铁芯形成有多个槽;槽内设有槽纸;转子铁芯和槽纸共同构成可供气流穿过的导气通道;转子铁芯靠近上端盖的一端定义为转子铁芯的上端;转子铁芯靠近下端盖的一端定义为转子铁芯的下端;导气通道倾斜于转子的转动轴线;导气通道从转子铁芯的上端向转子铁芯的下端延伸并同时沿转子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高速电机还包括:在导气通道的下游产生负压的离心式风扇和用于推动气流从导气通道外进入到导气通道的上游的增压环;离心式风扇固定至转子轴;下端盖位于离心式风扇和转子铁芯之间;增压环固定至上端盖;上端盖形成有多个筋;增压环包括环状本体和多个引风凸起;环状本体形成有多个供筋嵌入的定位槽和导向气流进入导气通道的上游的多个聚风槽;定位槽设置于环状本体的底部;引风凸起凸出于环状本体的顶部;聚风槽从环状本体的顶部到环状本体的底部贯穿环状本体并连通至导气通道;聚风槽包括在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收缩以引导气流聚集的收缩段;引风凸起形成有引导气流进入聚风槽的引导面;引导面与聚风槽的槽壁面相连。

进一步地,聚风槽的槽壁面包括:槽底面、左槽面和右槽面;左槽面和右槽面分别连接至槽底面的两侧;在转子的转动方向上,右槽面位于左槽面的前侧;引导面与左槽面相连。

进一步地,槽底面为弧面;多个槽底面为同一圆柱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右槽面包括:右上面和右下面;左槽面包括:左上面和左下面;聚风槽在左上面和右上面之间形成收缩段;右上面连接至右下面;左上面连接至左下面;右下面和左下面为平面;左下面与导气通道的一侧的通道壁面相连并平齐;右下面与导气通道的另一侧的通道壁面相连并平齐。

进一步地,收缩段从环状本体的顶部到环状本体的底部并沿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收缩。

进一步地,左上面为弧面;右上面为平面;引导面包括与左上面相连并相切的下引导面;下引导面为弧面。

进一步地,引导面还包括上引导面;上引导面连接至下引导面;上引导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沿转子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引导面位于聚风槽内。

进一步地,引风凸起的一侧形成引导面;引风凸起的另一侧形成后背面;后背面与上引导面平行。

进一步地,增压环的内侧形成有引导槽纸的端部向内靠近的导向面。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散热效果好。

不仅可以利用转子和子之间的间隙流通气流还能够利用导气通道流通气流,散热效果好。导气通道的形状与转子的转动方向配合同样有助于增加气流流速。通过增压环推动气流从导气通道外进入到导气通道内,散热效果好。

引导面先引导气流进入聚风槽,聚风槽的收缩段能够在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收缩以引导气流聚集,再通过聚风槽引导气流从导气通道外进入到导气通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高速电机的转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高速电机的增压环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增压环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结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结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结构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转子100,转子轴10,转子铁芯20,槽21,槽纸211,换向器30,上端盖40,筋41,下端盖50,导气通道60,离心式风扇70,增压环80,环状本体81,定位槽811,聚风槽812,收缩段8121,槽底面8122,左槽面8123,左上面8123a,左下面8123b,右槽面8124,右上面8124a,右下面8124b,引风凸起82,引导面821,下引导面8211,上引导面8212,后背面822,导向面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高速电机,包括:定子和相对于定子转动的转子100。定子环绕转子100。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100包括:转子线圈、转子轴10、转子铁芯20、换向器30、上端盖40和下端盖50。换向器30、上端盖40、转子铁芯20和下端盖50依次固定至转子轴10。上端盖40和下端盖50分别贴合转子铁芯20的两端。转子铁芯20形成有多个槽21。槽21内设有槽纸211。转子铁芯20和槽纸211共同构成导气通道60。导气通道60可供气流穿过。转子铁芯20靠近上端盖40的一端定义为转子铁芯20的上端。转子铁芯20靠近下端盖50的一端定义为转子铁芯20的下端。导气通道60倾斜于转子100的转动轴线。导气通道60从转子铁芯20的上端向转子铁芯20的下端延伸并同时沿转子100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高速电机还包括:离心式风扇70和增压环80。离心式风扇70在导气通道60的下游产生负压。增压环80用于推动气流从导气通道60外进入到导气通道60的上游。离心式风扇70固定至转子轴10。下端盖50位于离心式风扇70和转子铁芯20之间。增压环80固定至上端盖40。上端盖40形成有多个筋41。增压环80包括环状本体81和多个引风凸起82。环状本体81形成有多个定位槽811和多个聚风槽812。定位槽811供筋41嵌入。聚风槽812导向气流进入导气通道60的上游。定位槽811设置于环状本体81的底部。引风凸起82凸出于环状本体81的顶部。聚风槽812从环状本体81的顶部到环状本体81的底部贯穿环状本体81并连通至导气通道60。聚风槽812包括收缩段8121。收缩段812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收缩以引导气流聚集。具体而言,收缩段8121从环状本体81的顶部到环状本体81的底部并沿转子10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收缩。引风凸起82形成有引导面821。引导面821引导气流进入聚风槽812。引导面821与聚风槽812的槽壁面相连。

在转子100转动的时候,由于引风凸起82凸出于环状本体81的顶部,引风凸起82的引导面821和转子100转动时的朝向一致,所以当转子100转动的速度越大,引导面821引导气流进入聚风槽812的流动速度也越快,散热的效果也越好。

增压环80安装在转子线圈与转子铁芯20之间的夹角区域,有效节省空间。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聚风槽812的槽壁面包括:槽底面8122、左槽面8123和右槽面8124。左槽面8123和右槽面8124分别连接至槽底面8122的两侧。在转子100的转动方向上,右槽面8124位于左槽面8123的前侧。引导面821与左槽面8123相连。具体而言,槽底面8122为弧面。多个槽底面8122为同一圆柱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聚风槽812从环状本体81的顶部到环状本体81的底部贯穿环状本体81并连通至导气通道60。聚风槽812的收缩段8121从环状本体81的顶部到环状本体81的底部并沿转子10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收缩以引导气流聚集,再通过聚风槽812引导气流从导气通道外进入到导气通道的内部,气流流动越大,散热的效果就越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右槽面8124包括:右上面8124a和右下面8124b。左槽面8123包括:左上面8123a和左下面8123b。聚风槽812在左上面8123a和右上面8124a之间形成收缩段8121。右上面8124a连接至右下面8124b。左上面8123a连接至左下面8123b。右下面8124b和左下面8123b为平面。左下面8123b与导气通道60的一侧的通道壁面相连并平齐。右下面8124b与导气通道60的另一侧的通道壁面相连并平齐。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左上面8123a为弧面。右上面8124a为平面。引导面821包括下引导面8211。下引导面8211与左上面8123a相连并相切。下引导面8211为弧面。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引导面821还包括上引导面8212。上引导面8212连接至下引导面8211。上引导面8212为平面。沿转子100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引导面821位于聚风槽812内。

在转子100的加工过程中,转子100在滴胶机里转动被涂抹或滴落胶液。不需要额外增加工序,能够使增压环80与上端盖40胶粘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增压环80固定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引风凸起82的一侧形成引导面821。引风凸起82的另一侧形成后背面822。后背面822与上引导面8212平行。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增压环80的内侧形成有导向面83。导向面83引导槽纸211的端部向内靠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