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用绝缘瓷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7949发布日期:2020-04-24 18:1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用绝缘瓷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瓷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用绝缘瓷夹。



背景技术:

瓷夹是安装电缆电线的必备元件,采用陶瓷制成,现有的瓷夹通常是采用若干块条状的瓷块通过螺栓连接组合而成,将电线放在两瓷块之间,拧紧螺栓固定好瓷夹后,电线电缆便被夹持固定在墙体或相应位置上,起到对电缆电线走线固定的作用。而现有的电线敷设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型号的电线,粗细有别,形状不同,有单股电线,多股电线,如图7所示的成排胶合布置的排线,如图8所示的预先穿管的管线(穿线管),这些电线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用瓷夹进行固定安装,并且由于多种电线集中在一条路径上敷设,因此往往还需要对各种电线进行灵活地调整,须使得每种电线或者某些电线能够在瓷夹上具备多种可选的安装位置,以便必要时对相应的电线安装位置进行协调,以最合理地敷设电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万用绝缘瓷夹,该万用绝缘瓷夹能满足多种电线夹持固定需求,较为合理地进行电线敷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万用绝缘瓷夹,包括铰接部件、上盖板、一对中压板、一对底板,其中,所述铰接部件使得与之铰接的构件能在转动至某一位置时被固定在铰接部件上;所述中压板包括相互平行且呈上下布置的上板部和下板部,上板部和下板部相互靠拢的一端通过与之垂直的竖板部一体相接以使得中压板呈“z”字形结构,两中压板能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铰接部件的两侧且其中一侧的中压板能绕另一侧的中压板旋转90度,以在两中压板之间形成一个能安置矩形穿线管的安装台,另一侧的中压板与所述铰接部件固定连接,当两中压板均处于水平面时与位于顶部的所述上盖板形成一个矩形夹孔,上盖板的两端能与两中压板远离铰接部件的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

两底板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所述铰接部件的两侧并位于中压板的下方,底板包括呈倒置的“π”型的槽型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体式地连接在两槽型体彼此靠拢的一端的开口侧壁处,以使得底板呈以连接板为勺柄的勺子结构,其中一侧的底板能相对另一侧的底板旋转90度并与另一侧底板形成一个矩形状的安装孔,另一侧底板与铰接部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其中一侧的中压板不在同一侧,当两底板均位于水平面时所述槽型体彼此远离的开口侧壁端面与所述上板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供电线穿过而进入至所述槽型体的凹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制的上盖、中压板和底板的设置可以变换形成多种装夹安装孔或者安装位置,适用于多种粗细的电线、排线以及穿线管,且上盖与中压板形成的矩形穿线孔除了安装排线之外,还可以将多股电线进行夹持固定,而本瓷夹所形成的安装台可以安装最常用的矩管之类的穿线管,利用穿线管的配件固定于安装台上,而钩状的底板的槽型体可以让电线直接从上述间隙中进入而集中搁置在槽型体的凹槽内,不必对电线进行固定夹持,适用于不需要固定的电线,或者需要经常移动、检查的电线的安装敷设,槽型体将多股特定的电线(例如弱电线、信号线等)集中在凹槽内,可以与穿线管等其它电缆有效分离,避免缠绕,从而杜绝出现一些公共光纤或者输电线上经常缠绕一大卷渔网状的细小线缆的情况出现,安全而美观,同时更便于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一种变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中压板处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中压板、底板与铰接轴的铰接部分的铰接结构俯视图。

图7为排线端面示意图。

图8为穿线管端面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上盖板1、中压板2、上板部201、下板部202、底板3、槽体部301、连接板302、铰接部件4、铰接部分401、轴肩结构402、安装法兰403、锁紧螺母404、矩形夹孔5、安装孔6、凹槽7、与天花板连接的螺栓8、第一螺孔9、凹陷腔体10、销杆11、沉台12、跳板13、套管部14、l型的空间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万用绝缘瓷夹,参见图1—2,其包括铰接部件4、上盖板1、一对中压板2、一对底板3,其中,所述铰接部件4使得与之铰接的构件能在转动至某一位置时被固定在铰接部件4上。所述中压板2包括相互平行且呈上下布置的上板部201和下板部202,上板部201和下板部202相互靠拢的一端通过与之垂直的竖板部一体相接以使得中压板2呈“z”字形结构。两中压板2能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铰接部件4的两侧且其中一侧的中压板2能绕另一侧的中压板2旋转90度,即旋转至90度为其极限。以在两中压板2之间形成一个能安置矩形穿线管的安装台,该安装台如图2所示,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形成的直角区域内能安装一个矩形穿线管(图2中右侧虚线矩形框),且在该穿线管安装完毕后,穿线管左下角还有一个ll型的空间15可以用来引入合适的电缆进线安装固定,而在铰接部件4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自还有一个直角区域,可以分别再安装一个矩形穿线管,用穿线管自带的管箍等通过螺钉拧入到相应的中压板2或者底板3上预留孔(图中未示出)内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另一侧的中压板2与所述铰接部件4固定连接,在需要变化结构时,转动其中一侧的中压板2即可,当两中压板2均处于水平面时与位于顶部的所述上盖板1形成一个矩形夹孔5,该矩形夹孔5可以夹持安装排线或者若干股大小相同的平铺设置的电线,并通过上盖板1两端的连接螺栓压紧,上盖板1和中压板2的间距不同,则压紧的电线粗细不同,根据需要适应性调整即可,上盖板1的两端和中压板2的相应端宜水平延伸出中压板2之外,以便安装螺栓固定在墙体上,亦即,同时也让上盖板1的两端能与两中压板2远离铰接部件4的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两底板3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所述铰接部件4的两侧并位于中压板2的下方,底板3包括呈倒置的“π”型的槽型体和连接板302,槽型体的凹槽7内供电线放入。连接板302一体式地连接在两槽型体彼此靠拢的一端的开口侧壁处,以使得底板3呈以连接板302为勺柄的勺子结构,其中一侧的底板3能相对另一侧的底板3旋转90度并与另一侧底板3形成一个矩形状的安装孔6,该安装孔6同样用于插入穿线管,在具体实施时,根据经常使用的常见规格设计该安装孔6尺寸,可以使得其中一侧的底板3相对另一侧的底板3旋转90度到位时,穿线管刚好被夹紧,而无需使用穿线管自带管箍即可固定。另一侧底板3与铰接部件4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其中一侧的中压板2不在同一侧,以方便安装,不会导致整个瓷夹结构太过灵活松散,当两底板3均位于水平面时所述槽型体彼此远离的开口侧壁端面与所述上板部20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供电线穿过而进入至所述槽型体的凹槽7内,对于临时敷设或者增设的电线而言尤为重要,十分便利,目前传统的瓷夹经常是无法再夹入或者挂入或者穿入新的电线,这对于电力系统或者信号系统的维护非常不便,因此才出现了类似麻花或者渔网状的后续新增线路的交织布置,既不安全,也不美观,更不易于维护,而本发明恰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老小区的线网临时改造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具体实施细节,上述上盖板1的中部隆起呈水平状,其两端水平朝两侧延伸以形成“几”字形结构,上盖板1的两延伸段与所述上板部201通过螺栓联接,且该螺栓能至下而上地依次穿过中压板2和上盖板1后拧入天花板或墙壁,这种结构下,中间凸起的上盖板1结构有利于集中控制凸起处的瓷体的表面光洁度,便于与墙体或天花板紧密接触安装,而瓷夹的其余表面的粗糙度则可以放开质量控制要求,节约成本。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槽型体彼此远离的开口的侧壁上具有能与墙壁连接的第一螺孔9,主要便于在必要时与相应墙壁接触连接固定,甚至可以将整个瓷夹旋转一定角度,令相应的旋转后的底板3通过该第一螺孔9与墙壁固接,以适应线路的具体安装环境下的需要;例如两个间隔的墙壁或者构筑物之间放入均在水平位置的两中压板2时所能进行的固定连接,就需要依靠第一螺孔9。同样地,在槽型体的凹槽7槽底具有能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螺孔,也是为了便于在特殊状态下可以与墙壁匹配固接安装。

以上实施例中,对于绝缘瓷夹本身的整体安装位置当根据具体安装环境适应性地安排,并设置相应螺栓、螺钉等其他常见的辅助安装元件或者材料,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某种特殊情况的安装方式,本发明主要集中于瓷夹本身的结构进行设计而非如何具体地安装在各种安装环境下,因此前述所有实施例中的瓷夹本身仅仅示例性地举出了一些连接安装在墙体或者天花板的连接形式,至于其它安装方式根据具体安装环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适应性地制定安装措施。

作为另一具体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参阅图3—4,将其上盖板1和中压板2进行结构改进,其具体如下:上盖板1中部朝下凹陷成水平状,且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能插入两水平设置的中压板2形成的凹腔内,凹陷部与所述凹腔形成的空间组成所述矩形夹孔5,所述凹陷部的凹陷腔体10供电线放置或者直接与墙壁扣合后形成另一个新的夹孔。所述上板部201的上表面具有供放置盘线的半圆形沉台12,上盖板1的其中一端还通过销杆11与中压板2铰接,销杆11穿过所述上盖板1靠其端部处后伸入到所述沉台12上以使得上盖板1能在两中压板2上以销杆11为中心转动,所述盘线套在所述销杆11上。沉台12内可以放置卷曲的电线盘,主要是用于一些可能需要频繁更换的电线,以便更换时直接将两瓷夹之间的老线剪断,拉住两线头分别从各自的盘线圈引出进行重新连接,迅速更新维护。并且还可以用于两瓷夹之间的线在需要调整绷紧度时直接进一步从各自盘线中抽拉电线,以调整松紧。例如在槽型体内的电线,先在沉台12内环绕几圈形成盘线然后引入到槽型体的凹槽7内,在沉台12内盘绕的圈数觉得其伸入凹槽7后与相邻瓷夹之间的这段电线的松紧度。

作为具体实施细节,前述两个实施例中,槽体部301的自由端处具有朝凹槽7内延伸的跳板13,以便在中压板2旋转呈图3所示虚线处的位置时,将电线放入槽型体的凹槽7内起到挂线的作用,避免电线滚出。

以上所有实施例中的铰接部件4,为实现与之铰接的构件(中压板2、底板3)能在转动至某一位置时被固定在铰接部件4上,宜按以下结构进行设计:详见图5—6,铰接部件4包括铰接轴和锁紧螺母404,所述铰接轴呈弯曲的拐状结构,其一端具有与所述锁紧螺母404配合的螺纹,另一端固接有与墙壁固接的安装法兰403,螺纹所在的铰接轴的一段上还具有一个轴肩结构402,轴肩与螺纹之间的铰接轴轴段为中压板2、底板3的铰接部位,所有中压板2和底板3的端部上均具有一个管状结构的套管部14,所述套管部14活动地或者固定地套接在所述铰接部位上并在锁紧螺母404旋紧时使得中压板2和底板3全部固定在铰接部位上,此时所有的底板3和中压板2宜优选地全部与铰接轴铰接,而无固接,以便将前述安装法兰403安装在墙壁上时,可以调节中压板2和底板3的位置,使得中压板2和底板3尽量以一个合适的角度被安装架设在墙体之外,安装时更好地使相应的电线穿过瓷夹后不与铰接轴的拐弯处碰撞干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